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巡视制度

巡视制度

巡视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622篇;相关期刊346种,包括党课、共产党员:上半月、中国监察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第24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等;巡视制度的相关文献由52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学强、彭前生、胡云生等。

巡视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1 占比:18.1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622 占比:81.81%

总计:3205篇

巡视制度—发文趋势图

巡视制度

-研究学者

  • 于学强
  • 彭前生
  • 胡云生
  • 任建明
  • 王仰文
  • 刘峰
  • 周淑真
  • 孙亮
  • 孟盛
  • 张国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银锋
    • 摘要: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改善巡视工作领导体制和架构,拓展巡视领域和层次,构建多维度的制度支撑体系,明确巡视重点和方向,创新巡视途径和方法,开创了巡视监督新局面。巡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主要表现在: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惩治和预防了腐败现象,倒逼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破解了大量社会矛盾。进一步提升巡视制度治理效能,需要全面加强党对巡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巡视人员的综合素质、突出抓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全面推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和对接、切实加强巡视监督与各类监督的协同与融合。
    • 简冠群; 李鑫
    • 摘要: 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参与的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巡视监督不仅可以促使被巡视企业更积极有效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其贫困治理参与行为,还可以通过改变被巡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策略来抑制盈余管理等短视行为,进而有利于企业履行贫困治理等社会责任。同时,党建工作是影响巡视监督成效的重要因素,被巡视企业党组织嵌入程度的提高可以强化巡视监督对其参与贫困治理的促进作用。以2016—2020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析表明:被巡视企业在巡视组进驻后的精准扶贫参与倾向性、投入慷慨度和信息透明度均有明显提高,且盈余管理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巡视监督可以通过抑制企业盈余管理的路径促进企业精准扶贫行为;党组织嵌入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而且会增强巡视监督对被巡视企业精准扶贫行为的积极影响。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和方式,巡视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促进党组织建设,还应延伸到改善企业行为等社会经济层面。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巡视监督工作,强化对相对贫困治理等重点领域的针对性巡视,并逐步扩大巡视范围(如非公有制企业等),有效促进各类企业更广泛地参与相对贫困治理;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的党组织嵌入程度,形成巡视监督与内部监督的联动机制,增强企业积极参与相对贫困治理的内生动力。
    • 罗智斌
    • 摘要: 在巡视工作中,要深化运用系统思维,坚持与被巡视单位一起做工作,做到同频共振、同题共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巡视工作始终。在进驻动员环节,要激发思想认同。巡视是实现自我革命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进行了革命性改造,成为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败斗争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一级党组织,要坚决服从这种制度安排,自觉开展自我革命。
    • 罗丹; 倪星
    • 摘要: 巡视制度是政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有限理性下的官员谋利、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级差、层级传递过程中的权威流失等现象,巡视通过制度联动,发挥了纠偏束权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实现了从纠偏束权到集成创新的范式演变,具体表现为从纠偏威慑到组织权威重塑、从单向问责到双向责任约束、从片状覆盖到网状扩散、从正向过程反馈到逆向结果复查等变化。党内巡视制度的变迁不是一种临时性的替代安排,而是传统巡视方式和新型监督关系的交融,其演变是渐进、长期、全面和深刻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巡视制度优化了权力监督结构,拓宽了信息渠道,增加了政治信任和政治稳定,在实现巡视与反腐协同联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 胡云生; 张彦
    • 摘要: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巡视制度建设,是以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为逻辑起点,既有其自身内部组织结构的生成动力,亦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客观需要。其设计与运行,是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决定、指示确立的,涉及组织结构、人员选拔、履行职责、制度权威等一系列工作规程和行动准则,具有革命性和选择性特征。该制度的实行,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 苏政睿
    • 摘要: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作为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巡视治理思想萌芽到巡视治理原则确定到巡视治理制度体系化的历史过程,对于明确央地权力授受关系、巩固中央集权、清明政治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巡视方式多元化、巡视工作制度化、巡视主体选拔标准化是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基本特点。今天,要以中国古代巡视制度为镜鉴,规避古代巡视制度缺陷,吸收其有效做法,推动当今巡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 孙品
    • 摘要: 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建立的内部巡视巡察制度,旨在对其所管理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情况进行政治监督,有相应的监督重点及实施方式。国有企业内部巡视巡察制度的发展演进历程可分为改革开放时期的初步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成确立两个阶段。面对新形势下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巡视巡察制度框架、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巡视巡察工作的现实需要,应建立健全包括党内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在内的正式制度体系,推动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新时代廉洁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内的非正式制度渐进变迁,强化同制度规则所配套的惩罚或激励主体行为的制度实施机制建设。
    • 肖云忠; 何苗; 袁良林
    • 摘要: 巡视制度优势与效能的关系问题是目前相关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加强新时期巡视制度的建构逻辑与效能转化问题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运用制度社会学原理探讨巡视制度的建构逻辑,发现巡视制度生成演变的过程、特点及优势的确立是制度环境变迁与技术环境变迁双重作用的结果。制度化是巡视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内在机制与实践路径。因此,特定制度环境下的权力监督缺陷导致权力异化和运行失范,巡视制度以高位势特点集中资源,修复权力监督运行缺环,弥补监督体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解决监督体系碎片化问题,实现监督体系重组,由此彰显巡视制度理念与设计优势,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支撑。
    • 倪星; 杨芳
    • 摘要: 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生成于破除信息传递不对称、腐败利益壁垒、目标利益不相容等中央与地方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困境的过程之中,其历史发展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初创、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中断重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恢复发展三个阶段,并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通过问题导向机制、协同机制、联动机制、制衡机制的整合创新彰显出更加显著的制度优势。面临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通过强化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发挥权力监督体系的整合和协同、充分动员人民群众力量等举措,不断推进巡视制度的适应性,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 朱华; 苏伟钢
    • 摘要: 巡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党内制度安排,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作用,经历了明显的功能变迁,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党管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制度标本。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巡视作为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应当发挥更加深远的影响作用。由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功能,向政治监督促进国家治理功能转变,成为新时代党内巡视制度功能演进的主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