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川西南

川西南

川西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林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10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第10次学术年会等;川西南的相关文献由30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兴志、shoujing、丁天柱等。

川西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12.8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510 占比:87.03%

总计:1735篇

川西南—发文趋势图

川西南

-研究学者

  • 王兴志
  • shoujing
  • 丁天柱
  • 何吉海
  • 冯仁蔚
  • 冯志兴
  • 吴婷
  • 吴鹏
  • 唐跃水
  • 宋学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兴刚
    • 摘要: 川西南、滇西北交界之处的米易县,阳光明媚,两山夹谷,幽深狭长,平谷边坡相间,一种当地人称“甘儿”的经济作物茁壮生长,缠绕着甘甜的味道,弥漫千年。依山傍水拔节而生的甘蔗攀西裂谷鬼斧神工,山水相依家园自然,一条恬然柔美的河流蜿蜒回环,她有一个寓意上乘的芳名——安宁。在江河家族中名不见经传的安宁河,造就了成都平原之外的全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安宁河流经之地,留下一串串冲积盆地,构成地理学上的串珠状盆地,米易即为镶嵌在其中最末端的一颗耀眼明珠。
    • 张梦琳; 李郭琴; 何嘉; 衡德
    • 摘要: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西南缘天宫堂构造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构造、沉积、储层及可改造性等基本地质特征,探讨了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天宫堂构造优质页岩集中分布在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_(1)亚段,Ⅰ类储层主要发育于龙一_(1)^(1)—龙一_(1)^(3)小层,厚度为0.8~17.0 m,具典型的高TOC含量、含气性好、高脆性矿物的特征。②天宫堂构造经历了晚白垩世前快速沉降、深埋藏和大量排烃阶段,形成早期富集型超压页岩气藏;晚白垩世后经2期抬升改造,早期富集型超压页岩气藏逐步向高压—常压页岩气藏调整。③研究区保存条件受地层倾角与宫1号断层的影响,造成不同构造部位页岩气差异富集。④研究区为“早期深埋藏促富集,后期隆升调富集、保存条件控富集”的背斜构造型成藏模式,构造南西翼是下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潜在有利区。
    • 廖荣峰; 汤晶; 宋晓波; 郝哲敏; 王文楷; 刘勇
    • 摘要: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主体为一套克拉通台地相沉积,其西南部地区具有埋深浅、储层薄、含气性较好的特点,早期发现了麻柳场、磨溪、赤水为代表的中小型气藏,近年来中国石化在川西南探区井研JS1井嘉四段测试获气2.32×10^(4)m^(3)/d、威远JH1井嘉五段测试获气5.58×10^(4)m^(3)/d。为了进一步明确川西南嘉陵江组孔隙型储层分布及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通过区域地质特征、钻井岩心岩屑、铸体薄片及实验地质分析等研究,对嘉陵江组四段—五段孔隙型储层进行了地质评价。嘉四—五段孔隙型储层主要分布于嘉四;、嘉五;层段,灰岩和白云岩储层均有发育,纵向上表现为(灰)云坪与颗粒滩多期叠置的发育模式;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颗粒灰岩,优质储层孔隙结构表现为大孔中喉、大孔细喉及中孔细喉的特征。有利沉积微相云坪和颗粒滩控制了储层的分布,准同生期溶蚀是形成优质孔隙型储层的关键,印支—燕山中晚期流体充注抵御了后期成岩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位于泸州古隆起西缘的川西南井研、荣县—宜宾、威远一带是下步勘探评价的有利目标区。
    • 许明超; 王艳惠; 袁超; 文明玲; 陈兴凡; 陆鸿
    • 摘要: 川西南地区种植制度属于两熟有余三熟不足,从玉米、水稻收获至油菜移栽前有80~100 d的空闲时间,因此,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的光热资源,增种一季秋大豆,实现一年三熟,形成了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轮作新三熟模式。本文从品种选择、播种方法、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川西南水稻新三熟模式下秋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发展大豆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 袁航; 韩润生; 冯志兴; 吴鹏; 管申进; 丁天柱; 李凌杰; 杨博
    • 摘要: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赋矿的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的代表之一。针对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不清的现状,基于矿区内1884 m、1944 m、2004 m、2064 m中段1∶200矿化-蚀变岩相学填图,精细解剖了蚀变类型、强度及蚀变岩组构,总结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元素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揭示了不同矿化蚀变带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从铅锌矿体中心向赋矿围岩的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中等硅化+白云石化角砾状铅锌矿石相带(Ⅰ带)→中等硅化+白云石化网脉状铅锌矿化相带(Ⅱ带)→强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细脉至星点状黄铁矿化相带(Ⅲ带)→方解石化+炭质+黄铁矿化相带(Ⅳ带)。基于成矿元素、特征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矿化指示元素在不同蚀变带中依次具有Pb-Zn-Cd→Pb-Zn-Ag-Cu(Sb)→Ag-Cu-As-Sb→As-Sb的水平分带规律,总结了矿化指示元素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该矿床深部找矿勘查和同类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 李蓉; 苏成鹏; 贾霍甫; 石国山; 林辉; 李素华
    • 摘要: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栖霞组基质白云岩主要是细—中晶白云岩,其次为粉—细晶白云岩,并伴生少量粗晶鞍形白云石。(2)研究区细—中晶白云岩与同期颗粒灰岩方解石胶结物的稀土配型模式一致,具有现代海水典型稀土配分特征,为半局限水体动荡环境下沉积的颗粒灰岩交代而成;粉—细晶白云岩具有∑REE含量较高、Ce微弱正异常、LREE整体抬升的平坦稀土配型形态特征,为半局限水体安静环境下沉积的泥晶灰岩或粒泥灰岩交代而成。不同类型白云石Fe,Mn元素含量随云化程度加深表现出协同性升高,表明其具有相同成因。(3)研究区沿坡折带发育的生屑滩滩间存在局部蒸发受限环境,形成浓缩咸化海水,发生准同生期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主要形成粉—细晶白云岩;早成岩—浅埋藏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提供异常高热,高温孔隙水与先期白云岩进一步进行水岩作用,形成细—中晶白云岩,具“雾心亮边”特征;埋藏期深部热液沿裂缝运移,在裂缝和围岩中沉淀出鞍形白云石。生屑滩导致的半局限环境与热源叠加是研究区白云岩形成的关键。
    • 田宏远; 施强
    • 摘要: 近日,中石化经纬公司西南测控采用随钻测井+特殊录井+地质导向+井震“四维联合导航”,引领钻头如蛟龙入海,“躺”跑入靶,实现威荣气田二期威页28-10HF井单日进尺320米,创中石化威荣气田水平段日进尺最高纪录。威页28-10HF井是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川西南平缓构造带铁山-威远构造上的一口水平开发井。
    • 罗长学; 海航; 马发明; 方敏; 王鹏
    • 摘要: 川西南高原地区受地理条件、交通和生产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水平较低。采取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玉米产量是高原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为此,从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川西南高原山区不同海拔地区春玉米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以供该地种植户参考。
    • 王赛兰; 李昕昕; 龚勋
    • 摘要: 目的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川西南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向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主要目的,对川西南地区以纸本保存的图像文化遗存进行研究和数字化修复,探索其活化的路径和方法。方法从四川冕宁、石棉、九龙、木里、大小凉山等地区采集超过400张纸本经图资料,对这些图像文献的宗教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再以数字化的方式对其进行修复与再现,并根据数字化后的文化符号在当地景区进行了设计实践。结论川西南大量的纸本经图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重要艺术价值的民族文化符号。通过数字化的方法对这些经图进行重现,并且赋予其现代审美和设计的意味,最终形成以旅游为平台的文化传播产品,是民族文化与旅游行为有机结合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 吴婷
    • 摘要: 四川盆地二叠系具有较高的产气潜力。因此,研究二叠系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天全李子坪剖面为例,结合野外剖面观察和实验室薄片剖析,对川西南二叠系地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剖面从下而上划分为下二叠统梁山组,中二叠统栖霞组及茅口组,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及沙湾组;2)沉积环境从海陆过度边缘海环境过渡为浅海沉积环境。研究区岩相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对下一步有利储层相带的分布具有指导意义,但有必要加强地层划分的实验方法,完善其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