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溶地下水

岩溶地下水

岩溶地下水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65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1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64130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下水、山东国土资源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岩溶地下水的相关文献由101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中美、朱恒华、梁永平等。

岩溶地下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1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4130 占比:99.32%

总计:64571篇

岩溶地下水—发文趋势图

岩溶地下水

-研究学者

  • 王中美
  • 朱恒华
  • 梁永平
  • 邹胜章
  • 韩宝平
  • 刘喜坤
  • 刘春华
  • 杨平恒
  • 裴建国
  • 丁坚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冰
    • 摘要: 武安市跨属邯邢地区百泉泉域、峰峰黑龙洞泉域和涉县东风湖泉域三个岩溶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类型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碎屑岩裂隙水、岩浆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和变质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是武安市主要开发利用对象,摸清岩溶地下水资源量有助于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采用排泄量法,收集了武安市境内大量、长系列的地下水位及开采量资料,对武安市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
    • 刘影; 王中美; 杨秀丽; 罗和平; 李宗发
    • 摘要: 为弄清贵安新区东部区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根据研究区采取的50组和收集的68组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果,利用SPSS、ArcGIS、MapGIS、Origin等软件,对水质参数相关性及主要离子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图等对研究区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Ca^(2+)、HCO_(3)^(-)为优势离子,Na^(+)、SO_(4)^(2-)、F^(-)、NO_(3)^(-)有强烈的空间变异性,溶解性固体总量(TDS)与各组分相关性较好;②地下水类型以HCO_(3)-Ca、HCO_(3)-Ca·Mg、HCO_(3)·SO_(4)-Ca型水为主,其中HCO_(3)-Ca·Mg型水占比最大为32.2%;③Mn、Fe、Al、NH^(4+)等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主要分布在三叠系安顺组(T_(1-2)a)、大冶组(T_(1)d)含膏盐地层,Mn超标达8.47%;④地下水处于岩石风化控制区,含岩盐地层溶滤起主导作用且发生阳离子吸附作用,主要水岩作用为碳酸盐岩溶解,碳酸岩盐是Ca^(2+)和HCO_(3)^(-)的主要来源。该研究为今后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
    • 刘广伟; 尹焕玲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地下水污染程度不断加大,北京地下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作为地下水主要类型的岩溶地下水,其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对地下水循环的研究程度,是合理估算、开采地下水资源,缓解地下水供需矛盾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同位素和地球化学模拟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地下水循环的重要性,加深了对岩溶地下水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一般从HCO_(3)^(-)类型过渡到SO_(4)^(2-)-HCO_(3)^(-)类型,再过渡到SO_(4)^(2-)类型;Ca^(2+)和HCO_(3)^(-)含量逐渐降低;Na^(+)、Mg^(2+)、Cl^(-)和SO_(4)^(2-)含量逐渐升高;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矿化度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地下水水质出现逐渐恶化的趋势;通过同位素技术分析可见地下水中的氢氧同位素的特征存在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地下水来源除了大气降水外,还有山区降水、农业灌溉水等。而采用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将地下水循环的研究程度提高到定量化阶段,使得地下水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大大提高。研究结果为北京岩溶地下水的系统研究和解决北京地下水供需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 许帅; 李梦霞; 李冲; 杨斌; 陈向帅; 杨志鸿
    • 摘要: 为研究贵州省凯里市鱼洞河流域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综合应用Arc-gis、离子相关性及比例系数法对研究区11组水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鱼洞河流域地区岩溶地下水的pH值在7.0~8.2之间,岩溶水呈中性或偏碱性;通过采用DTM空间分析和Piper三线图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划分,得出岩溶地下水中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区中部的岩溶地下水以HCO_(3)·SO_(4)-Ca为主;针对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研究区岩溶水主要是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的水-岩作用为主,部分来源于石膏、岩盐、硫酸盐的溶解反应以及来自于外部人为因素的影响。
    • 窦舒畅; 邢立亭; 陈奂良; 赵振华; 李传磊; 雷炳霄
    • 摘要: 为保护脆弱的岩溶地下水系统,以济南趵突泉泉域岩溶地下水为例,针对传统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受劣质评价指标影响较大的缺陷,通过构建改进层次分析-标准间冲突性相关性(IAHP-CRITIC)法与可变模糊集理论耦合的地下水水质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济南泉域地下水环境质量与污染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对比传统的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来看,IAHP-CRITIC法与可变模糊集相耦合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降低了突出劣质评价指标的干扰,综合了各项指标的联系,评价结果更符合济南泉域的实际情况;(2)结合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确定硝酸根为济南泉域地下水环境质量演化的关键制约因子,研究区地下水中硝酸盐主要分布于直接补给区、排泄区等生产活动密集地区;(3)通过对不同暴露途径、不同人群硝酸盐污染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硝酸盐主要通过饮水途径摄入,研究区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女性和成年男性两种暴露途径下摄入硝酸盐总量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分别为1.15、0.67、0.45、0.45和0.47,呈现出受体年龄越小、摄入硝酸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越高的特征,且相同条件下成年女性摄入硝酸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要低于成年男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地下水污染采取整治措施,通过开展污染治理与健康风险管理工作,降低地下水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于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高宗军; 万志澎; 贺可强; 维克多·库金; 刘久潭
    • 摘要: 为查明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离子来源,基于2018年枯、丰两期采集的岩溶地下水样品水化学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值等方法,对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枯、丰水期岩溶地下水的pH均值分别为7.6和7.5,整体表现为弱碱性。岩溶地下水中Ca^(2+)为占优势的阳离子,HCO-_(3)和SO^(2-)_(4)为主要阴离子。枯、丰期岩溶地下水中ρ(TDS)均值分别为645.4,648.4 mg/L。按照TDS划分,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岩溶地下水均属于淡水或微咸水;枯、丰水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以HCO_(3)·SO_(4)-Ca为主。岩石风化作用是控制区内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主要离子的重要来源。同时,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岩溶地下水还受到了比较明显的人为输入影响,地下水中NO-3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活动。该研究成果为水资源利用提供了指导作用。
    • 卢丽; 陈余道; 邹胜章; 樊连杰; 林永生; 王喆
    • 摘要: 文章以广西柳州市岩溶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法、水化学方法(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系数,矿物饱和指数计算)、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工业型城市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开展岩溶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地下水为中-弱碱性水,Ca^(2+)、Mg^(2+)、HCO_(3)^(-)、SO_(4)^(2−)是主要的阴阳离子,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和HCO_(3)-Ca·Mg型为主,且城区的SO_(4)^(2−)型水的比例远高于非城区。区内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及演化主要受水-岩作用、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和农业活动等主控因素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31.52%、25.15%、18.12%和10.74%。其中,城区的水化学组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大于非城区的。矿物饱和指数表明,区内方解石和绝大多数白云石为饱和状态,而石膏和盐岩均为溶解状态。不同功能区的水化学敏感指标有差异,工业区以重金属为主,农业区以三氮为主,生活区以K^(+)、Na^(+)、Cl^(−)、SO_(4)^(2−)为主。研究区整体水质较好,Ⅰ-Ⅲ类水的比例高达约87.39%;但不同区域的水质差异较大,其中城区的水质较差,超标因子主要为Al、Mn、Pb、Fe、Hg;非城区的水质较好,超标因子主要为三氮。研究成果可以为工业型城市岩溶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李晓波; 赵新村; 李明毅; 郄亮; 李星辰; 杨宝萍; 王延岭; 孙大伟
    • 摘要: 岩溶地下水是泰安市城区重要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日趋复杂,但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尚不明晰。为识别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机制,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型、HCO_(3)·SO_(4)-Ca型、HCO_(3)·SO_(4)·Cl-Ca型。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以溶滤作用为主,地下水中的Ca^(2+)、Na^(+)、HCO_(3)^(-)、SO_(4)^(2-)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的碳酸盐岩及石膏、盐岩等蒸发岩的溶解,且存在逆向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导致Ca^(2+)含量增加,Na^(+)含量减少,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地下水中Cl-、NO_(3)^(-)浓度增加。研究成果为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 刘伟; 段佳文; 赵瑞超; 王一安; 李寅; 陈伟; 李秋华; 周宏; Anton Brancelj
    • 摘要: 为探究宜昌长江南岸岩溶区地下水中水生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环境响应规律,在2018年7月至8月对宜昌长江南岸15处表层岩溶泉及9处岩溶大泉中水生动物进行采集,同时对地下水理化指标进行测试。共采集到809个动物个体,共有13个亚纲,同时包括多个物种的暗层和非暗层种。结果发现:①不同动物在地下水空间分布上各异,在表层岩溶泉,Copepoda的暗层种和Ostracoda的暗层种大量存在(31.3%,23.7%),Trichoptera和Diptera少量存在(0.4%,2.9%);在岩溶大泉,Copepoda(非暗层种)和Amphipoda大量存在(25.0%,8.3%),Ostracoda的暗层种少量存在(2.2%)。②不同地下水的环境也表现出差异,区内岩溶大泉pH,Na^(+),Ca^(2+),Mg^(2+)等指标的极差(分别为0.64,1.25,34.0,22.1 mg/L)小于表层岩溶泉(分别为2.45,5.68,59.6,33.4 mg/L),表现出更稳定的环境特征。③通过对各环境因子以及不同物种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出,表层岩溶泉的主控环境因子为pH,Na^(+),Mg^(2+),岩溶大泉的主控环境因子为pH,SO^(2-)_(4),Mg^(2+);表层岩溶泉的主要代表性生物群落为Ostracoda,Diptera,Turbellaria的暗层物种,岩溶大泉的主要代表性生物群落为Mollusca,Diptera,Decapoda。④通过路径分析发现,生物通过种间相互作用,对环境因子具有直接与间接响应。在表层岩溶泉,Diptera主要通过与Ostracoda的种间关系对Na^(+)和Mg^(2+)起间接响应,另外Ostracoda,Diptera,Turbellaria的暗层种对pH有直接响应;在岩溶大泉,Mollusca主要通过Diptera对pH起间接响应,Diptera通过Decapoda对SO 2-4起间接响应,另Mollusca,Diptera,Decapoda对Mg^(2+)直接响应。研究发现生物分布规律是对于环境因子的直接作用和生物之间的间接作用共同响应结果。
    • 罗玉岚; 刘磊; 李腾
    • 摘要: 依据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原理,从污染源,传输通道,污染受体三方面出发选取9个指标因子,引入深度学习方法随机森林构建迭置指数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结合GIS技术对遵义县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了预测评价。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算法内置指标重要度和测试精度评估功能,无需提前设定分类标准;(2)模型训练精度达0.896,数据挖掘能力较强。(3)污染高风险区分布在遵义县中部,与锰矿所在点位置一致,模型验证可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