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山水画论

山水画论

山水画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01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佛教文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等;山水画论的相关文献由9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池瑜、雷礼锡、羊草等。

山水画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22.5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301 占比:77.18%

总计:390篇

山水画论—发文趋势图

山水画论

-研究学者

  • 陈池瑜
  • 雷礼锡
  • 羊草
  • 赖运华
  • 陈传席
  • 高伟
  • 任道斌1
  • 何飞燕
  • 兰善兴
  • 刘伟冬

山水画论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柱航
    • 摘要: 文人画作为中国画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与花鸟、山水等题材的国画不同,是与宫廷画类相对立、以画者身份为标识的画种。比起题材内容,更加强调画者面对绘画对象时的状态。因此,对文人画发展历程的研究,离不开对“文人”群体的发展历程研究。结合山水画论,从社会制度与文人处境等角度探究文人画诞生的背景,是对古人创作环境时空维度的思考。
    • 王月瑶; 潘泰妙; 林恩义; 陈波
    • 摘要: 温州传统园林在北宋山水画“四时”理论的影响下,加上其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南北融合的技术,为营造季相分明的园林植物景观提供了优异的物质基础。本文通过梳理北宋山水画论中的“四时”理论,结合代表性的南宋小景山水画《四景山水图》,总结出植物景观营造不仅需要配置季相分明,而且应注重四季时空变化下意境的表达等特点,进一步分析温州传统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中“四季有景、花祭盛事”的特点。
    • 宋昊洋; 王敏
    • 摘要: 受同期山水画论影响,晚明江南文人园水景营造与文人山水情趣相承,在实现居游功能的同时,融入了浓厚的诗情画意色彩。文章基于“移画入园,因画理水”视角,探讨在晚明画水论的影响下,江南文人园理水美学思想的转型发展;通过日涉园、许秘书园、归园田居诗文分析与平面复原,从整体格局、水景形态、空间组景、活动组织等方面对园林理水特征作进一步探讨,旨在传承中国传统山水审美,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得到借鉴和延续。
    • 黄发玉
    • 摘要: 宗炳,南朝刘宋人,画家、书法家、佛学思想家、山水画论鼻祖,对中国绘画艺术和中国美学的发展、对佛教的中国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宗家是当时荆州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在东晋地方为官,宗炳有优越条件和众多机会出仕为官,但其一生视轩冕如秋草,徜徉于山水之间,潜心于佛道修持,隐居于江陵、庐山和衡山等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代表人物。正史明载宗炳先后九次被朝廷和地方征召,且其征召的官职和品级越来越高,但他始终拒官不就,体现了一个真隐士独立不迁、超然脱俗的高洁品格,最终成为古代文人学士所崇拜和追慕的艺术楷模和精神偶像。史上偶有称谓宗炳官职的记载,有学者误读为宗炳曾从命出仕,这种误读所得出的结论改变了宗炳的历史形象,也对正确认识宗炳的历史贡献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是对东晋南朝时期官府授官与士人受官的制度程序缺乏正确的理解,同时还与考证不周、史实混淆有一定的关系。本文较为详细地考述了宗炳每一次征召不就的史实,分析了误读宗炳的主客观原因,对“宗炳出仕论”作出了回应。
    • 张颖
    • 摘要: 《林泉高致》汇集宋代画家兼理论家郭熙的思想,由其子郭思编撰而成,是山水画画法理论全面丰富的著述.郭熙思想对中国山水画时间观和空间观的确立有重要意义.《林泉高致》明确指出不同客观物象在不同季节内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风貌."时景"是《林泉高致》中独特且重要的思想,是山水画中重要的表现成分."时景"一词可以窥山水画创作中的时空感,分析郭熙时空感的建构以及运用,了解历代画论思想中"时景"的形成发展,分析中国时空感意识的产生的影响,对新时代正确认识和继承中国山水画的理论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 曲艳霞; 徐江华; 崔延玮
    • 摘要: 自魏晋南北朝时期起,开始有较为成熟的绘画理论设专著出现,绘画理论专著中的理论核心成为了绘画的品藻标准,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研究古代绘画理论专著文献,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图书、期刊、论文,梳理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专著的发展脉络,分析对中国绘画史有重要意义的核心理论.
    • 李凤珠; 高伟
    • 摘要: 园林营造遵循绘画原则,绘画取材于园林,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山水画论中的"位置经营"原则同样适用于中国园林之中.以《海山仙馆图卷》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的图文互证方法,并根据经典国画中花木类型的表达,识别和推测出图卷中的10种花木,并结合中国山水画论及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探究图卷中呈现出的花木之间孤植、丛植及花木与建筑虚实相生、疏密有致、藏露互补、动静皆宜的位置经营手法特征.通过分析园林图像与真实园林的关联与差异,探究园林图像体现出的古典园林景色与山水画意范式的叠加,"再现"与"写意"的融合.
    • 高童宇
    • 摘要: 山水画论乃文人对自然山川成熟性体会而成的思想文本,研究这些文本可以窥见文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从这些研究综述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人与自然关系看法的切入角度以及在这一角度之下对山水的具体看法.本文对《林泉高致》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整合,旨在揭示《林泉高致》这一山水画论的研究现状.
    • 李沄璋; 李静雅; 曽加兴
    • 摘要: 在梅园的景观设计创作中,如何连接新区与旧区,使得西山公园的深厚历史传统和面向未来的现代公园理念在场所中共存,是本次梅园景观设计要思考的关键问题.设计以尊重基地历史为出发点,对原有要素进行重新梳理并强化基地特征,引入新要素划分整理空间.同时,以画入园,虚实相生,营造梅园游于山水间的意境,构建宋亭作为历史与未来的接点,成为园内的精神堡垒.梅园,"新"与"旧"的演绎,多种时代要素的结合,犹如水彩中不同颜色的叠合,绽放产生出新的色光.
    • 周睿
    • 摘要: 向来传统山水画论的阐释倚重道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多运用于阐释画论中的人品修养和教化功能.本文则侧重从儒家仁体论来阐发山水画论.因为儒家仁体论不仅包含道德论,而且包含以“仁”为核心的本体论、宇宙观和认识论.仁体论的发展史,贯穿了“生”与“爱”的内涵,气、道、天、理等具有本体论和宇宙论意义的范畴,都可以通过仁体得到贯通,并赋予其有情创生的元始活力,以此解读山水画论,更能揭示山水画的本体与动机;而仁智双用的“智的直觉”对于理解山水画的创造和意境亦有很大启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