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居留意愿

居留意愿

居留意愿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社会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5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当代青年研究、品牌、南方人口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城市社会论坛——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人口学会2008年年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居留意愿的相关文献由22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宇、艾小青、黄晨熹等。

居留意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41.4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99%

专利文献>

论文:175 占比:57.57%

总计:304篇

居留意愿—发文趋势图

居留意愿

-研究学者

  • 朱宇
  • 艾小青
  • 黄晨熹
  • 丁仁船
  • 冯虹
  • 吴希然
  • 周元鹏
  • 周皓
  • 孙伟
  • 孟兆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兵慧; 李薇; 马慧强
    • 摘要: 探究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对推进国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支撑。利用2021年太原市六区调查数据,从教育机会、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及教育效果5个维度构建教育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将长期居住意愿、户籍迁入意愿及本地购房打算3个指标等权加总测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究教育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及不同衡量维度下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变化显著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中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班师资源配比及教师教学能力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正向作用更明显。
    • 尹玲; 刘生旺
    • 摘要: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户分离比例猛增,人户分离人口约4.93亿人,人口大规模流动已是主流趋势。本文将借助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中国城市年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地方财政支出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为地方通过制定针对性政策来提高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提供依据。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地方财政支出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劳动力流动,从而吸引更多的流动人口在当地长期居留。
    • 陈子晗; 景晓芬
    • 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民工群体的不断增加,我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农民工的问题;且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城镇化理念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农民工群体在城镇中的居留意愿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微观角度发掘影响农民工群体居留意愿和城市规模差异的重要因素,以期在城市规模差异中找出提高农民工居留意愿、促进农民工与城市融合的解决方案。通过描述统计和分类别二元Logistic回归,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构建了融合—居留的分析框架,并得出如下结论:农民工居留意愿较高且随城市规模变化,但经济社会资本低且不同城市规模差异大;城市规模会影响农民工的居留意愿;农民工居留意愿受区域范围影响较大。
    • 文枫
    • 摘要: 根据生态环境部官网数据、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17年卫生健康委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来研究空气质量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①空气质量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程度有显著影响,且相关关系为负。②分地区来看,流动人口更愿意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定居,而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较小。③从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来看,男性、高学历和新生代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空气质量变化影响更大。
    • 张芯悦
    • 摘要: 文章研究分析了不同等级城市下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感、生活差异与居留意愿。研究发现:城市等级越高,认为自己是本地人的比例越低;伴随着城市等级的下降,支出收入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小城市往往存在生意不好做、难以找到稳定工作、收入太低的困难,大城市则存在购房难、子女教育难的困境;一线城市中流动人口选择在本地定居的比例最高。此外,在影响居留意愿的诸多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在大城市能够提高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但是在小城市中起到的是抑制作用。因此,为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新型城镇化战略应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异质性,因地制宜,才能吸引流动人口留在本地。
    • 王福世
    • 摘要: 本研究使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的青年流动人才样本,从青年流动人才的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区域流动特征和社会融合特征4个维度分析了影响青年流动人才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青年流动人才的性别、年龄、户籍等个体特征,收入、住房等经济特征,区域流动特征和本地社会认同、社会参与等社会融合特征对其居留和落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26~45岁的青年流动人才、已婚青年人才、本科学历青年人才、非农户籍青年人才的居留和落户意愿较强;青年流动人才收入越高,居留和落户意愿越强;流入时间越长,青年流动人才的居留和落户意愿越强;青年流动人才的本地社会认同和参与度越高,居留和落户意愿会越强。
    • 李昀东; 凌巍; 龚霓
    • 摘要: 文章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社区和个体两个层面的健康资源对于流动老人居留意愿的影响,并探讨社区因素对个体因素的“跨层”效应,研究发现,首先社区健康资源供给和个体健康资源利用不同的流动老人,居留意愿和居留时间表现出差异性;其次个体健康资源利用和社区健康资源的供给越多的流动老人,居留意愿越强烈,意愿居留时间越久;最后社区因素不仅直接影响老年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还通过跨层效应,间接地调整流动老人个体层面的健康资源利用。基于此,需要积极构建健康化社区,提高流动老人健康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推动流动老人的社会融入。
    • 方观富; 高天天
    • 摘要: 利用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全国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显著提高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城市内农民工的就业,增加农民工的小时工资,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来增强农民工的长期居留意愿。进一步对农民工个体异质性分析发现:低受教育水平农民工的居留意愿更容易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的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男性和女性农民工的居留意愿的影响并没有明显区别。分析地区异质性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影响了东部地区的农民工居留意愿,但对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的居留意愿的影响不明显。
    • 肖晚秋
    • 摘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城镇化建设从过去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批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在城市定居下来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以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性别、年龄、教育、收入、房产以及医疗保险等多个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长期居留意愿有显著影响。在现居住城市拥有房产将显著提高居留意愿,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稳定的婚姻、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参与医疗保险等也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长期居留意愿
    • 孙红玉; 叶学平
    • 摘要: 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如何提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来构建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指数,可以厘清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对流入地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相关实证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指数越高,其居留意愿就愈强,越倾向于居留流入地;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及流动特征对其居留意愿均有显著影响,而不同队列、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流动范围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性。因此,政府应持续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重视对流动人口身份认同感的培育,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针对流动人口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增强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返乡就业创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