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层速度

层速度

层速度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98576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物探与化探、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08年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学术研讨会、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07年学术交流会、CPS/SEG 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等;层速度的相关文献由73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衍棠、张固澜、金衍等。

层速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8576 占比:99.88%

总计:198814篇

层速度—发文趋势图

层速度

-研究学者

  • 王衍棠
  • 张固澜
  • 金衍
  • 陈勉
  • 崔栋
  • 贺振华
  • 首皓
  • 刘震
  • 吴俊军
  • 吴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振; 李黎; 戴建文; 沈水荣
    • 摘要: 地应力是地层压实作用的主控因素之一,应力变化必然引起压实作用的变化,进而影响地层速度及基于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迄今未见地应力横向变化对地层速度及构造解释影响的定量分析文献。为此,基于测井数据,参考了土木工程、固体矿产、钻井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应力场,分析局部地应力对地层速度的影响机理。得到以下认识:(1)局部范围内的速度变化主要受局部应力场变化的影响,且对勘探初期的油气田储量评估影响较大;(2)披覆背斜构造高点至翼部垂向地应力减小,且埋深越大变化越快;(3)滚动背斜垂向地应力向断层方向增大,而且距断层越近、埋深越大变化越快;(4)在地应力影响下,上述两类构造高部位的层速度及平均速度较翼部高,且埋深越大变化越快。油田钻探实例证实了上述认识,可见,地应力场是地层速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地震勘探中有必要予以关注。
    • 张振; 蔡涵鹏; 王腾宇; 肖又军; 宗晶晶; 黄录忠; 魏巍
    • 摘要: 深层高陡地层中零井源距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VSP)初至波出现分叉现象或复波等异常,造成传统VSP初至拾取方法已无法满足处理要求。针对该类特征零井源距VSP初至波拾取面临的难题,通过数值模型正演分析明确深层高陡地层零井源距VSP初至波产生异常的原因。其原因是地层倾角较大时,沿远离井筒的地震波通过高速地层比垂直入射波先到达检波点所至,且地层倾角越大、界面上下介质速度差越大,初至分叉越明显,与实际资料中展示的初至波场特征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演模式导向的沿浅层“首波”同相轴连续向下拾取的策略,在塔里木盆地中寒1井VSP处理中应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 蔡连初; 缪念有
    • 摘要: 探地雷达共中心点(CMP)法仅用于局部速度测试,为使用宽角反射法进行剖面探测,可固定一个雷达天线而将另一个天线沿测线移动,从而获取整个地质界面的反射信号.本文提出宽角反射剖面探测方法,基于平直岩层界面导出其反射信号的关系式,并开发出解释软件,可精确计算岩层几何参数和层速度,从而进行地质分层.
    • 刘微; 梁锋; 范玲; 李明; 付小东
    • 摘要: 川中磨溪地区灯二段气藏是典型的构造油气藏,准确地预测灯二顶界面的海拔至关重要.这里以综合波阻抗反演的组合层速度场构建技术为基础,从背景层速度场和目的层段的速度场的融合处理和基于完钻井测井数据或VSP数据的井控误差校正等方面,对原技术流程进行了细化,得到了一套适用于构造成图的高精度层速度场构建的技术流程.磨溪区块灯二顶界面的构造成图分析表明,采用高精度层速度构建流程获得的层速度的计算精度,优于常规的基于DIX公式的计算方法,该成果有助于磨溪地区灯二气藏的高效开发.
    • 周星; 李英; 郭军; 何玉
    • 摘要: 上覆岩层压力是地层沉积压实作用的源动力,也是地层孔隙压力计算的重要基础数据.本文通过Earn公式推导出密度变化与上覆岩层压力和孔隙压力的计算模型,验证了不同厚度下低密度泥岩对上覆岩层压力以及孔隙压力的影响关系,证实密度差异为0.3 g/cm3、厚度从100~500 m的低密泥岩对孑L隙压力的影响最大仅为0.02psi,从3~250 Hz的频率扫描密度曲线计算得到的上覆岩层压力几乎无差别,证实上覆岩层压力仅代表沉积地层的低频成分,因此根据正常压实地层有效应力和上覆岩层压力的关系确定了基于井控地震层速度场转换上覆岩层压力体的快速方法.以渤海西部某构造为例,新方法求取的上覆岩层压力体被多口钻井一一验证,满足了快速勘探评价的需求.
    • 张兵
    • 摘要: CMP道集NMO叠加速度分析拾取的时间速度对不仅受到水平层状介质假设的限制,而且在复杂构造低信噪比数据的适用性方面受到限制.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叠加速度谱的地震层速度自动建模方法,不拾取时间速度对,而是将速度谱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将时间域层速度作为标签数据,通过模拟大量随机速度模型和加入随机噪声建立强化测试集,基于L1正则化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可直接将速度谱映射为时间域层速度的神经网络模型.将时间域层速度作为标签数据可以增强速度谱和速度模型的空间匹配,使得速度谱与速度模型的空间映射更加紧密和有效.将速度谱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数据,代替了速度谱时间速度对的拾取,能够较好地克服复杂构造、噪声干扰对速度谱能量团聚焦性的影响.大量随机速度模型和随机噪声强化测试集,增强了深度学习速度建模网络的泛化能力和实用性.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适应复杂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自动速度建模,建模精度与人工拾取结果相当,建模效率提高100倍以上.
    • 霍进; 石建刚; 沈新普; 李渊; 沈国晓
    • 摘要: 地层孔隙压力预测通常基于声波和电阻率等测井数据来进行计算,并且只能在有已钻井或者目标井邻近存在已钻井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新区块或未钻井深部地层由于资料有限,没有测试地层压力可以参考,给钻井液密度、井身结构的安全合理设计带来了风险.为此,在Eaton法中引入三维地应力和层速度来计算地层孔隙压力,首先由地震层速度计算未钻井地层的声波时差、岩石密度、最大地应力、最小地应力,然后由Gardner经验公式法代入地震层速度计算上覆岩石压力中的岩石密度,进而对目标区块三维精细地应力场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从而得到了目标区块的精细地应力场三维数值解,获得垂直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后得到了地层孔隙压力.采用上部已钻井地层所获得的测井密度、声波、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压力等资料,对Eaton法得到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校验.准噶尔盆地南缘X1井按上述方法设计四开钻进至上白垩统连木沁组4 131~5 650m井段,发现气显示,表明该井段的孔隙压力与钻井液密度接近.结论 认为,对于新区块或未钻井深部地层采用基于层速度和三维地应力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以为类似地区的钻井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 王利杰; 姚永坚; 孙珍; 李付成; 杨楚鹏; 徐子英
    • 摘要: 正确识别南海东南部中生界及其分布,对认识南海形成演化和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受资料条件约束和地层系统划分差异的影响,南海东南部中生界分布和构造特征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钻井、拖网约束下,通过井震对比、地震反射特征、层速度分析、岩浆岩体与地层接触关系和构造变形特征来综合识别中生界.结果表明,中生界呈平行、连续、低频的反射特征,层速度3400~4200 m/s,随着埋深或(和)变质程度增强,层速度增大(4500~5500 m/s),反射波组模糊,多数未见明显底界反射.研究区中生代地层发育局限,地震反射波组特征明显,但较难进行区域对比和解释.其中,西北、西南巴拉望盆地、礼乐滩和安渡北盆地中生界呈现低角度掀斜或近水平层状;礼乐滩西南部九章盆地中生界层速度3500~4500 m/s,高于上覆新生界,与钻井层速度吻合,地层呈高角度掀斜或挠曲变形,可能与岩浆活动侵位相关.结合中生代火山弧和识别的岩体分布,推测前者零散分布在弧前盆地靠火山弧一侧,构造活动相对弱,后者分布于岩浆活动强烈的弧间盆地.
    • 刘旭跃
    • 摘要: 地层层速度能够反映地下岩性分布和地质构造,其速度的准确性关系着地震成像的质量,在剩余速度分析拾取的速度谱上进行沿层速度修正,有利于提高速度精度.这里通过分析地震速度值属性,采用图像学方法,绘制速度模型图像,开发图像交互功能时时浏览速度值,还可利用速度矩形分布图快速定位速度异常值,选出异常值区域后清除区域速度值,选择合适的插值方法对区域内速度重新插值,提供了方便快捷编辑速度值,更新速度模型的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