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儿病毒性脑炎

小儿病毒性脑炎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517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0181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母婴世界、基层医学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山东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第十五届全国儿科神经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等;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文献由78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静、王莹、刘晓燕等。

小儿病毒性脑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8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0181 占比:99.27%

总计:70696篇

小儿病毒性脑炎—发文趋势图

小儿病毒性脑炎

-研究学者

  • 张静
  • 王莹
  • 刘晓燕
  • 张群英
  • 陈玲
  • 付珊珊
  • 伽俊凤
  • 刘丽伟
  • 刘元愿
  • 史冬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涛; 雷凤; 马静; 邹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4月—2020年4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选择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2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比常规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医护一体化管理应用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能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杨延成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水平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与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钠的水平,将其分为低钠血症组和血钠正常组,将2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儿童血浆BNP的水平,观察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总结血浆BNP的水平与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浆BNP的水平高于血钠正常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P<0.05。血钠正常组患儿血浆BN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入院第1天、第3天及第7天,低钠血症组患儿与血钠正常组患儿血浆BNP的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血浆BNP的水平相比,P<0.05。与入院第1天相比,入院第3天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的水平更高,P<0.05。与入院第3天相比,入院第7天低钠血症组患儿血清钠的水平更高,P<0.05。低钠血症组患儿死亡和深度昏迷的发生率高于血钠正常组患儿,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BNP水平的升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其发生低钠血症,影响其预后。
    • 彭红梅
    • 摘要: 目的:研究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曹县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38例。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阿昔洛韦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阿昔洛韦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惊厥消失的时间、呕吐消失的时间和头痛消失的时间均更短,其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阿昔洛韦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疗效,快速缓解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其血清S100-β、NSE、IL-6和TNF-α的水平。
    • 史彦香; 郭春霞; 楚汉雨
    • 摘要: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莒县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4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行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行联合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在阿昔洛韦基础上加以纳洛酮治疗,能显著增强疗效、改善血清指标、稳定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 童宁宁
    • 摘要: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CT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5例疑似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行头颅MRI和CT检查,以脑脊液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结果、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检出轻度异常患儿比例低于CT检查,中度异常、重度异常病例的比例明显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基底节、额叶、顶叶、颞叶等单发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临床诊断结果显示,阳性53例,阴性22例;MRI检查中,阳性51例,阴性24例;CT检查中,阳性49例,阴性26例;MRI检查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均P<0.05)。结论头颅MRI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价值更高,对软组织分辨效果更好,有利于区分病灶与周围正常脑组织,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好。
    • 何文军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高压氧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宾阳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9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19例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发热、呕吐、头痛、昏迷、惊厥)消失时间、生化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神经生长因子)、后遗症(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感觉障碍)总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与治疗后的生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王龙
    •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头颅MRI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8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CT检查以及头颅MRI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病灶检出情况、不同病情患儿预后效果。结果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头颅MRI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81%、98.72%、100.00%,与CT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86.90%、89.74%、5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MRI诊断结果单发病灶概率8.97%、多发病灶概率89.74%,与CT诊断结果单发病灶概率1.28%、多发病灶概率88.46%比较,单发病灶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MRI诊断结果显示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病例数分别为41例、31例、5例,病情越严重感染控制时间越长,且后遗症发生率越高。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应用头颅MRI,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病灶检出率高,同时可对感染控制时间及后遗症发生率进行预测,值得应用。
    • 吕宁
    • 摘要: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护理对后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进行研究,选取时间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期间,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障碍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在FMA评分的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家属满意度的比较上存在差异,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行肢体功能障碍护理的方法,可促进患儿的后期康复,提高家属的满意度,从而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 蒋中杰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赤峰市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伤残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观察组惊厥、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伤残总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伤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病情缓解效果,而且可显著降低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均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 蔡东梅
    • 摘要: 目的 分析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期小儿病毒性脑炎(VE)的特异性.方法 以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45例早期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展开研究,45例患儿均接受磁共振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检查情况.结果 弥散加权成像可显示全部病灶,磁共振常规检查发现,病灶呈大片状或者斑片状异常信号17例,T2WI为稍高信号,T1WI为稍低信号,两类信号均边界不清晰,显示均匀,有少量信号无明显占位情况,呈现脑回状或者小点状.病灶量化结果显示,病灶区ADC(弥散系数)明显较健侧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磁共振常规序列有一定的早期特征,但是弥散加权成像可准确发现早期病灶,更具有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