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封禅

封禅

封禅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管子学刊、甘肃社会科学、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封禅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侯艳、晏建怀、何平立等。

封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99.6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0%

总计:247篇

封禅—发文趋势图

封禅

-研究学者

  • 侯艳
  • 晏建怀
  • 何平立
  • 刘慧
  • 周郢
  • 张敏
  • 刘凌
  • 刘志斌
  • 刘慧慧
  • 刘菁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建华
    • 摘要: 石材应用的诸多记录表明,秦人刻石的特殊性在于其强烈的政治宣示意图。秦人之所以将石材作为政治宣示的载体,首先基于人类对石材的神秘认知。在此基础上,秦人的神秘认知具有积极的情感取向,以及秦人便于与西北方向开展交流、秦人政治进取的阶段性等,均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受秦人刻石传统的影响,汉武帝、光武帝泰山封禅皆有刻石的计划或行动。而上寿刻石与碑刻的流行则意味着,汉代石刻政治宣示所牵涉的内容,已由单一的君臣关系扩展至形式多样的社会关系,石材向基层社会文化的渗透愈发深入了。
    • 宗德志; 刘兴顺
    • 摘要: 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平安文化,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首先以泰山平安文化产生的时间为序,分析泰山文化中的五个平安主题,即“宁于泰山、安于泰山”“泰山之安”“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泰安”;其次,古代封禅是泰山文化独特而重要的内容,从泰山封禅的条件看,天下太平功成是举行封禅的必要条件,从泰山封禅的实践看,向天地报告天下统一太平是泰山封禅的主要内容;再次,泰山国家祭祀是传统社会中以国家为主体举行的祭祀泰山的礼仪活动,无论是按时举行的常规祭祀还是不时举行的非常规祭祀,祈祷泰山保佑国家、人民的平安为其最高的价值取向。文章总结泰山平安文化的外宣价值:以泰山见证华夏民族在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天下等系统主体的平安追求;泰山平安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以天下平安为最高诉求的核心理念;泰山平安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为讲好泰山平安故事准备了优秀的外宣资源。文章还提出以泰山平安文化为契机,促进泰山文化的对外传播建议,旨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
    • 魏泽华; 安丽娟; 张宾
    • 摘要: 封禅是古代帝王报功于天地、彰显正统的高等级祭祀活动,是统一中央集权王朝对古代各种山川的神圣祭祀和齐鲁地方祭祀传统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祭祀活动。封禅的次数稀少,自秦始皇至宋真宗,共有六位帝王封禅,历次封禅大典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泰山作为唯一的封禅之地,拥有众多封禅遗迹,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名山的文化特质。
    • 苏崇光
    • 摘要: 宋真宗在封禅仪式的每一步都加入了道教因素,参与封禅的官员多崇信道教,依据道教理论安排封禅的地点、时间和活动内容,最后把泰山脚下安放天书的乾封县改名为奉符县.宋真宗之所以在整个封禅活动的过程中加入道家因素,不过是极力渲染自己的这一系列活动是得到上天启示的,借以宣扬大宋政权是承天命而建立的,并兼有除旧迎新吉祥如意之义.
    • 吴彦勤
    • 摘要: 北宋初年,大理国王曾向宋廷上《请东封表》,此表并未保留至今,惟王禹偁《批答南诏国王请东封表》收入《小畜集》中,从其批答当中可以间接了解大理国上表的基本内容.大理国的上表长期以来被一些学者理解为大理国王要求宋王朝对其加封,这是一种误解,根据《批答》原文可知,大理上表的内容是建议北宋举行泰山封禅.此外,《云南民族史》对大理上表时间为端拱二年的考证也不能成立,大理《请东封表》已不能确定具体年代,当在989年、991—995年、998年三个年份当中.
    • 郭培培
    • 摘要: 关于汉武帝年号起始问题学界早有研究,或言"建元"论;或称"追命"论;或为班改论等,各持己见.事实上,年号纪元不仅是纪年问题,也是与当时正朔服色制度改革相关的政治问题.因而有必要将其放置到制度背景中进行考察.封禅祭祀动摇了秦朝旧制,为正朔服色制度的建立做出准备.在此基础上,武帝朝以天瑞纪年和历法推算两种方式完成了正朔制度的确立,从而真正实现去秦兴汉,开创有汉新制的统治.
    • 张鉴宇
    • 摘要: 华阴因在华山之北故名,依托华山,古今闻名遐迩,为关中要塞,古京畿长安之门户。华阴目前发现有瓦当出土的汉代遗址三处,即集灵宫遗址、京师仓遗址、汉华苑遗址,以富有地域特点的汉代"与华"类文字瓦当为代表。其历史、形制、文辞、文化品位诸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风尚,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三处遗址汉集灵宫遗址集灵宫始建于武帝元光初年(公元前134年)华山脚下黄甫峪口。《汉书·地理志》记述:"集灵宫,武帝起,莽曰华坛也。"《集古录》汉华山庙碑文也记述,孝武修封禅之礼,巡省五岳,立宫其下,宫曰"集灵",殿曰"存仙",门曰"望仙"。
    • 张之佐; 李清凌
    • 摘要: 秦人是指以秦嬴为核心的秦国、秦朝人.秦人所奉之神以白、青、黄、赤四帝为主,是一个庞大的神灵系统.秦人的宗教信仰,部分来源于对殷周宗教文化的继承,部分出于其自身的创设.秦人在中国历史上确立了畤祭和封禅等祭天形式.秦人自秦襄公开始,其信仰始终凸出白帝;在天地、祖宗神灵与皇帝的关系问题上,秦人秉持皇权大于神权的原则;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保存至今的《诅楚文》和《马禖》就是秦人宗教功利主义的典型表现.概而言之,秦人的宗教信仰始终是为其统一天下、巩固政权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 房静雅
    • 摘要: 泰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交代之处",自古便为历代帝王祭祀封禅之场所.然而汉魏以后,泰山逐步由官方祭祀天地的圣地转化为民间祭祀鬼神的胜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泰山自身的文化属性、两汉鬼神说盛行及道教的发展传播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推动.泰山上官方的封禅祭祀活动及民间的鬼神文化是泰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王雷亭
    • 摘要: 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青藏高原崛起,中国大陆地形形成三级阶梯,在西风北支急流和东亚季风共同作用下,由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在第二阶梯形成了巨厚的黄土高原;黄河从西到东贯通人海,携带黄土高原及沿途沙漠等泥沙类物质在太行山脉以东、环绕泰山的坳陷及浅海沉积充填,在第三阶梯上形成了华北平原,使泰山变为条件上佳的自然高地.远古人类利用泰山区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显露文明初光,到三代中后期泰山地位初步显现;在与嵩山等名山的竞争中,受源于齐鲁的儒家学派的建构,赢秦一族对泰山的封禅行动,使泰山在秦汉时期奠定首山地位,至唐宋更加巩固,泰山成为华夏一统、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圣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