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外开放度

对外开放度

对外开放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54036篇;相关期刊266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湖湘论坛、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空间经济学年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2年年会等;对外开放度的相关文献由466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守红、陈芳、栾海庆等。

对外开放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6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4036 占比:99.76%

总计:154399篇

对外开放度—发文趋势图

对外开放度

-研究学者

  • 谢守红
  • 陈芳
  • 栾海庆
  • 孙慧
  • 徐冉
  • 赵三英
  • 陈峥嵘
  • 付达院
  • 何平
  • 冯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永琴; 武小英; 宋月姣
    • 摘要: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2005—201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GIS-ESDA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从时空双视角研究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度的演变过程、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度在时间上呈现“增长—降低—平稳”的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东西极化发展态势显著;东部地区的开放度差异逐年缩小,而西部地区的开放度相对差异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度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以东部地区的H-H集聚、西部地区多数城市的L-L集聚为主要关联模式;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基础、创新能力、地区市场繁荣度均具有高度相关性;产业结构、金融发展、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是对外开放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 郭文; 王海宇
    • 摘要: 文章从理论分解、经验分解和实证检验三个角度识别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因素。理论分解结果与经验分解结果一致,即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的变动可分解为四部分: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深化速率、乘数和资本错配程度。其中,全要素生产率与工业资本回报率变动正相关,资本错配程度、资本深化速率与工业资本回报率变动负相关,乘数的作用在于放大或缩小资本深化速率的影响。实证检验以开放经济为视角,引入对外开放度变量,实证结果支持理论分解和经验分解结论,且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资本错配系数、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为此,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资本错配和资本深化,坚持改革和开放双轮驱动以构建新发展格局。
    • 何世超
    •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本文从互联网发展、技术创新、服务业发展三方面对中国数字贸易的促进作用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定了7个影响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的指标变量。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中国数字贸易发展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灰色关联程度按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知识产权使用费、移动蜂窝网络订阅量、R&D人员数量、固定宽带用户数量、R&D经费占占比、第三产业占比、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且均与我国数字贸易密切相关,并基于实证结论对中国未来数字贸易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 王晓红; 李娜; 张奔
    • 摘要: 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对促进区域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产学研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度两个重要变量,实证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如何促进区域创新产出的问题。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存在正向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会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且产学研协同发展在企业研发投入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对外开放度在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协同发展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张宗良
    • 摘要: 新动能提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我国经济增长新阶段实现动力转换的客观要求.新动能可分为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两大系统,其中投资、要素等各子系统都与对外开放紧密相关.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对供给要素的评测.研究对外开放度、TFP和新动能提升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以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采用DEA模型,测算了2011-2017年我国各省域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2011-2017年我国各省域新动能提升的综合得分,并利用混合回归、个体效应等模型,对我国各省域开放度和全要素生产率对新动能提升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动能呈现提升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各省域TFP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技术效率提高明显,但地区之间、年度之间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回归分析显示,TFP中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区域开放中技术开放和社会开放,均显著地对新动能提升发挥促进作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是新时代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 周升起; 李昌琴
    • 摘要: 就对外开放对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提升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利用2005—2015年60个样本国家/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开放水平对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影响显著为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开放的作用为负且大于其正向影响,因此对外开放对样本国家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提升的整体作用显著为负;第二,经济对外开放对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具有非线性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度及制度质量是对外开放能否促进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提升的重要影响要素,两者均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在控制其他影响要素的条件下,当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度与制度质量分别跨过门槛值时,扩大对外开放显著促进服务业GV C分工地位的提升.因此要不断鼓励加大和深化对外开放,重视和完善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关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 李迅雷
    • 摘要: 我国资本市场经历短短30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A股市场的市值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与中国经济的体量相对应。多层次市场体系已经建立,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注册制稳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然而,我国资本市场仍属于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相比,在某些制度上仍有进一步完善空间。
    • 付达院; 刘义圣
    • 摘要: 在利率双轨制逐步合一轨的过程中,对外开放是影响利率政策效应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也是理解我国利率政策框架及其调控效应的关键.结合利率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模型来考察利率双轨制下对外开放对利率政策效应的影响,发现在计划轨利率中,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对滞后一年的利率政策的产出水平存在显著的削弱作用,对价格效应的影响无论是短期内还是长期内都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而趋于不明显;在市场轨利率中,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对利率政策的产出水平的削弱作用明显低于且滞后于计划轨利率,但对价格效应的影响短期内随对外开放度的提高而存在明显的放大效应,长期内这种放大效应不具有持续性,并随对外开放度的提高而趋于不明显.在利率双轨制客观存在的条件下,政府应避免计划轨利率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削弱作用,对管制利率要进行合理调整,促进利率政策的产出效应,从而增加就业以减少对外开放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外部性冲击,并增强政府宏观政策的溢出效应.
    • 李心稳; 翟爱梅
    • 摘要: 本文旨在探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内外影响机制,以对外开放度、制度环境、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为切入点,对2006-2016年6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收入进行门槛效应检验,发现以上变量对人均收入存在显著非线性影响.通过对分组回归结果的分析,提出跨越陷阱的政策建议:对外方面,中国应在前期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关键是稳步推进金融领域开放以提高投资开放度;对内方面,应持续完善制度环境,并以此为抓手,稳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强人力资本建设.
    • 周升起; 李昌琴
    • 摘要: 就对外开放对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提升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利用2005—2015年60个样本国家/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开放水平对服务业GVC分工地位影响显著为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开放的作用为负且大于其正向影响,因此对外开放对样本国家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提升的整体作用显著为负;第二,经济对外开放对服务业GVC分工地位具有非线性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度及制度质量是对外开放能否促进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提升的重要影响要素,两者均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在控制其他影响要素的条件下,当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度与制度质量分别跨过门槛值时,扩大对外开放显著促进服务业GVC分工地位的提升。因此要不断鼓励加大和深化对外开放,重视和完善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关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