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寒区隧道

寒区隧道

寒区隧道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7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73829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第七届中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2012年高寒地区公路隧道建设技术研讨会等;寒区隧道的相关文献由990位作者贡献,包括夏才初、朱永全、高焱等。

寒区隧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3829 占比:99.65%

总计:74086篇

寒区隧道—发文趋势图

寒区隧道

-研究学者

  • 夏才初
  • 朱永全
  • 高焱
  • 孙克国
  • 张国柱
  • 赖金星
  • 仇文革
  • 李又云
  • 耿纪莹
  • 许炜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晓宇; 杨明宇
    • 摘要: 为解决寒区公路运营隧道的冻害问题,分析冻害形成机理,依据冻融周期内隧道现场拱顶、边墙和路面3个测孔位置不同孔深处的监测温度数据,分析隧道洞口段冻害类型。结果表明:在冻融期,隧道洞口段边墙从隧道二次衬砌表面沿径向延伸至围岩深部的温度逐渐升高,拱顶位置从衬砌表面向深部延伸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路面从隧道路面边缘表面沿径向延伸至围岩深部温度逐渐升高;洞口段在冰冻季节温度均低于冰点,冻害风险较高,极易造成洞口段环向排水系统冻结,隧道洞顶边仰坡冻融作用造成的滑塌、二次衬砌开裂、衬砌渗漏水挂冰、路面积冰等病害。对比分析不同测孔同一深度的温度可知,隧道洞口段拱顶温度、边墙温度、路面温度依次升高。对隧道洞口段采取防冻措施时,先后做好浅埋段洞顶、边墙、排水系统及路面的防冻措施,针对不同病害类型分别采取衬砌结构抗冻等级增强、增设保温板、围岩注浆隔水、提高隧道内温度、增加地下水的热量、电伴热保温隔热、深埋中心排水沟等方法。改造后的监测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内各结构保温性能良好,可为设计类似工程洞口段冻害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 丁云飞; 高焱; 包旭; 王仁远; 李慧
    • 摘要: 为了探究寒区隧道贯穿运行后温度场的演化规律,以吉图珲铁路草木沟隧道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温度实测数据,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等比例隧道温度场模型。基于热传导理论分析影响温度场演化的主要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计算得出不同冻结期、有无列车风及不同外界气温条件下隧道纵向和径向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实测断面温度呈正弦规律分布,距衬砌表面越远,温度振幅越低;隧道全线冻结期内仅有280 m温度处于0°C以上,故需对隧道全线进行防寒保温措施;隧道洞口段冻结深度与冻结时长、外界气温密切相关,冻结时间越长冻结深度越深,极端气温下洞口冻结深度最高可达8.2 m;相较于自然风的影响,不同列车风速对冻结深度影响较小,但列车运行情况下隧道径向冻结深度平均增加了0.19 m,因此列车风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成果可为草木沟隧道冻害整治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 张晨曦; 张明明; 朱永全; 王仁远; 徐硕; 何永旺
    • 摘要: 为探究西成铁路寒区隧道温度场分布规律,依据实测气象资料并考虑热位差对寒区隧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对沿线20座隧道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归纳总结了寒区隧道洞内温度场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可知,隧道围岩径向的冻结深度随着地温增加以及洞外气温升高而减小,气温每降低1°C围岩径向冻结深度增加0.12 m;地温每增加1°C,围岩径向冻结深度减小0.08 m。隧道纵向温度场分布不对称性随隧道内外温差的增加以及进出口海拔高差的增加而显著,低海拔洞口段进出口高差每增加50 m,纵向冻结长度增加约360 m;气温每降低1°C,低海拔洞口纵向冻结长度增加约300 m,高海拔洞口增加约110 m。
    • 李中英; 崔永鹏; 贾剑青; 辛成平
    • 摘要: 为明确温度变化对寒区隧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寒区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热力耦合模型,研究了未来50年隧道温度场、应力场和变形场的时变特征和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计算分析了该隧道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第50年隧道围岩冻融范围将达到1.1 m,比建设初期增大了1倍;隧道拱顶处压应力和底板处拉应力逐年上升,且在冻融循环中随着水分迁移,隧道底板发生底鼓灾害的风险较大;隧道可靠性指标随时间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第50年该隧道的失效概率为5.69%,可靠性指标为1.9723。
    • 张常光; 高本贤; 周渭; 李海祥
    • 摘要: 季冻区长期冻融循环造成围岩强度和变形性能劣化,使得寒区隧道易进入塑性状态,且寒区隧道围岩呈现以径向冻胀为主的不均匀冻胀.合理考虑寒区隧道冻融循环对围岩性能的劣化以及围岩的不均匀冻胀属性,基于Mohr-Coulomb准则推导了寒区隧道冻胀力、应力与位移的塑性解答,同时给出相应的弹性解答和冻结围岩弹-塑性状态的判定方法,对所得解答进行讨论和对比验证,最后探讨了冻融循环、不均匀冻胀与体积冻胀率对寒区隧道应力分布、塑性区半径、洞壁位移和冻胀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本文解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可比性,并得到文献塑性解答的退化验证;冻胀力、洞壁位移与塑性区半径随冻融次数增加分别增大20.3%、8.44倍、2.16倍,以量化长期冻融循环造成围岩性能的劣化效应;冻结围岩由均匀冻胀转变为不均匀冻胀时冻胀力增大42.8%,但塑性区半径几乎无变化;4种体积冻胀率参数均显著影响冻胀力,尤其是水热迁移系数可使冻胀力增大123.6%.本文结果可为季冻区隧道设计与冻害问题解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蒋望涛; 姜海强; 马勤国; 李永东; 李治国
    • 摘要: 寒区隧道弹塑性解的分析能为寒区隧道稳定性研究提供依据。为此,考虑围岩不均匀冻胀特性建立弹塑性损伤力学计算模型,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求解得到寒区隧道弹塑性应力场和位移场统一解,并对所得解进行验证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忽略围岩塑性损伤及体积冻胀率的寒区隧道弹塑性解偏于保守;考虑不均匀冻胀特性能准确地反映寒区隧道围岩的真实冻胀程度;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能有效发挥冻结围岩的承载潜能;损伤程度比值λ/E_(f)、体积冻胀率ξ_(V)、不均匀冻胀系数k、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初始地应力p_(0)以及位移释放系数η等参数对衬砌上径向应力σ_(f)和塑性半径rp影响显著,应合理考虑不同参数在寒区隧道工程中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寒区隧道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陶琦
    • 摘要: 针对我国寒区隧道冻害问题,以吉林省东南里隧道为例,通过现场温度实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保温层的设防长度、设置厚度和适应范围,并提出寒区隧道电热膜加热保温系统。采用等效厚度法,给出保温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和保温层变截面厚度的设置方法。结果表明:被动保温措施保温层法具有一定的温度适应性,当隧道外界气温低于-18.5°C时,应考虑其他主动保温措施;寒区隧道电热膜加热保温系统基于主动保温设计理念,通过温度感应计精准定位冻害的发生位置,进而启动加热膜工作,为寒区隧道保温技术提供了新方法。
    • 辛成平; 贾剑青; 贾超; 张帮鑫
    • 摘要: 气候变暖将对寒区隧道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显著影响,也对寒区隧道工程防灾减灾提出了新课题。为探究气候变暖条件下寒区隧道可靠性的演变规律,以巴哈达坂隧道为对象,建立热力耦合数值模型,研究未来50年青藏高原气温升高2.6°C,3.0°C和4.0°C时,围岩温度场和变形场等的时效变化特点。采用蒙特卡罗法研究隧道可靠性及敏感性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增强隧道可靠度的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当二次衬砌和保温层厚度分别为5 cm和40 cm时,50年后气温升高2.6°C和4.0°C时隧道可靠度分别为87.5%和82.2%;如果要将50年后隧道的可靠度确保在90%以上,气温升高2.6°C时二次衬砌和保温层的最小厚度为42.3 cm和7 cm,比现有设计提高了6%和40%;而气温升高4.0°C时二次衬砌和保温层最小厚度达到45.2 cm和9 cm,比现有设计分别提高了13%和80%。根据IPCC结论,如果未来50年能将第三极升温控制在3.0°C内,当保温层厚度为8 cm,二次衬砌厚度不小于42.7 cm时,隧道可靠度即可达90%以上。
    • 袁金秀; 王道远; 王悦; 朱永全; 栾永军; 崔光耀; 崔海龙
    • 摘要: 研究目的:当列车运行速度和频率增大时,隧道进出口防寒保温设防长度与规范建议长度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文基于非稳态热传导理论、叠加原理和Bessel方程推导考虑列车风影响的寒区隧道温度场理论解,分析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行间隔对隧道洞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给出考虑列车风影响的寒区隧道设防长度建议。研究结论:(1)本文推荐的考虑列车风影响的寒区隧道温度场理论解与现场实测误差不足10%,可运用于寒区隧道防寒保温设计;(2)列车运行速度和行车间隔未改变隧道洞内温度场分布规律,但洞内纵向温度曲线整体发生平移,增大了洞口范围内负温长度;(3)列车速度分别为100 km/h、150 km/h、200 km/h、250 km/h、300 km/h、350 km/h和400 km/h时,隧道洞口防寒保温设防长度需提升45.76%、65.55%、84.65%、110.31%、127.02%、155.21%和222.70%;(4)列车行车间隔为30 min、15 min、10 min和5 min时,隧道洞口防寒保温设防长度需提升4.28%、12.21%、28.34%和48.65%;(5)本研究成果可为寒区隧道防寒保温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 杨明宇; 王晓宇
    • 摘要: 为解决寒区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的冻害,依据冻融周期内隧道中心排水沟、检查井和横向排水管6个测点的温度监测数据,可以得出:中心排水沟温度>检查井底部温度>检查井中部温度>检查井顶部>横向排水管中心>横向排水管外侧,各测点温度均低于0°C,极易形成排水系统冻结,应考虑保温隔热等措施,选取5个监测断面中最不利测点的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侧洞口温差约3°C,沿纵向测点的温度随着里程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入冬时各监测点温度高于洞外气温,开春时各监测点温度值低于洞外气温。针对不同病害类型分别采取保温井盖、增设保温层、增加地下水的热量、电伴热保温隔热等措施,为类似工程防排水系统冻害的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