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族文化

家族文化

家族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173篇;相关期刊480种,包括晋阳学刊、青海社会科学、求索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文化嵌入与中国经济奇迹:经济社会学视角”分论坛、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学术研讨会、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等;家族文化的相关文献由642位作者贡献,包括曹书文、刘荣、杨惠玲等。

家族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1 占比:10.70%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5173 占比:89.11%

总计:5805篇

家族文化—发文趋势图

家族文化

-研究学者

  • 曹书文
  • 刘荣
  • 杨惠玲
  • 石振平
  • 邱瑰华
  • 刘佳
  • 刘冬
  • 张晓盈
  • 朱亚非
  • 梁绮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俞佳宜
    • 摘要: 老舍先生作为北京市民社会出色的表现者与批判者,独树一帜地从文化层面观察、描写市民家庭和社会,从而寻求更新民族文化、重塑国民性的道路。其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将传统家庭置于战争的社会背景中,来反思家族文化带给国人的影响。在表现对传统文化、家庭关系深沉眷恋的同时,更深刻地体现出对国民劣根性的理性批判。本文运用家族文化理论,通过老舍先生对传统伦理文化眷念与反叛的复杂情感从而探讨国民性改造的可能和路径问题。
    • 王德发; 邓威廉
    • 摘要: 文章以2012—2019年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为对象,研究企业内部家族主义文化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家族企业中的家族文化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可以正向调节这种U型关系,即具有抑制家族文化的负面效应并强化其正向影响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正向调节效应在非重污染行业中更为明显,这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自愿性动机有关。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对家族企业中家族文化的理解,同时为家族企业合理利用家族文化并长远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
    • 黄正良; 刘杰; 王麒
    • 摘要: 土官制度是中原王朝在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的产物,它对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起过重要作用。云南巍山彝族左氏土司历元明清三朝,其间明清时期世袭土官514年,是云南少数民族历时最长和实力最强的三大土司之一。左氏土司重视家族管理和区域自治,为家族及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蒙化左族家谱》《蒙化左土官记事抄本》和碑刻文献为切入点,探析了左氏土司在家族治理、民生服务、家国同构、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 孙亚男
    • 摘要: 渤海高氏在西晋末年起家,慕容燕时期政治地位和声望获得承认,从地方豪族跻身世家大族,完成了士族化的进程。北魏初期,渤海高氏文武并重发展的同时,更倾向于家族文化气质的培育,并在学问思想、个人品格、宗族伦理、身体修养等诸多方面展开探索。随着北魏朝廷纲纪大坏,高氏家族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危机。传统的武学与豪侠精神一道在阴晴乍变的政治环境中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推动了新政权的诞生。家族文化的转型受制于现实环境的变化,植根于久长的历史因素积淀,对士族阶层的升降流动具有积极意义。
    • 刘冉冉
    • 摘要: 明代移居朝鲜的山东华侨,秉承儒家宗法观念,传承忠君爱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风和家族传统,其后世子孙至今仍对故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并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先祖的追思与祭奠,表达对故国明君的崇敬与缅怀.这些形式有建坛立庙奉祀祖先,又有家谱、族谱与史书的编撰,明义会与宗亲会的设立,还有亲赴故土寻根之举等,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对他们的深远影响.
    • 王莉娜
    • 摘要: 文化素养是衡量人才优劣的标志,也是入仕为官及官职升迁的重要条件。荀氏人才辈出,其家学以礼乐、律令为主。荀淑博学;荀爽为“硕儒”;荀悦被誉为最杰出的儒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历史著作《汉纪》对后世的历史编撰学有重大影响,为后代王朝编年史的编撰树立了榜样。荀顗等人的制礼作乐在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颍川荀氏子弟胸怀天下,与当时的正直党人共同反对宦官当权,公私分明,体恤宗族,为当时士人集团之楷模。
    • 安桂丽; 彭建兵
    • 摘要: 家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族家族众多,有潘氏家族、蒙氏家族、韦氏家族、石氏家族等。水族传统家族文化中的族谱(家谱)、宗祠(家庙)、家族治理、伦理道德、礼仪文化等蕴含合理成分,表现了其文化特色,并在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水族传统家族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对当代家风建设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 蒙祥忠; 麻国庆
    • 摘要: 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悠久传统.通过敬拜祖先来培育忠孝伦理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学界长期关注的议题.而祖先本质问题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一个(革)家村寨的鲜活案例,本文呈现出祖先本质多面性所蕴含的复杂的家族文化体系,回归祖先崇拜与家族村落社会治理以及国家认同的基础性问题.案例表明,(革)家建构的祖先本质多面性的观念,是其家长权力在祖先灵魂世界中的投射.家长借助祖先权力,通过举行一系列的祭祖仪式来惩罚有失伦理道德者,其动机在于及时纠正社会结构的异常状态.反复操演的祭祖仪式,使祖先的本质和权力成为维系家族社会运作的一种文化资源,既培养了社会个体忠孝于家庭、家族和祖先的伦理价值观,也培养了家族社会的共同体意识,更是培养了家族对国家的高度认同.而个人忠孝于家族、家族忠孝于社会和国家的伦理价值观,正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因此,这一案例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体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考视角.
    • 赵叶花
    • 摘要: 太原王氏由王昶而启,有"五世盛德"之名.肇兴于汉,鼎盛于魏晋,式微于隋唐,其巨大的社会政治影响延续数百年.太原王氏家族成员如汉末王允,魏晋王昶、王浑、王湛,唐时王翰、王勃、王昌龄,明代王琼等等,或以政声或以文名,卓著于史."天下王姓出太原",代表了世俗社会对太原王氏厚重家族文化的追崇与寄寓.
    • 陈支平
    • 摘要: 中国的家族制度,是建立在上古宗法制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慎终追远"是每个家族追寻自己祖先的基本原则。但是在长期的家族社会建构与延续的历程中,大多数民间家族的祖先追寻,并不完全符合在血缘传承关系上"慎终追远"的原则,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闽台地区追溯祖先和炫耀祖先的"家族文化"的形成,是经过一千余年来的历史变迁与家族社会变迁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家族文化的形成,是必须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作为基础的,像泉州黄氏家族这般凭空塑造出来的非历史事实,其实是很难形成文化而受到社会的认可的。我们在研究闽台家族历史文化演变史的时候,通过泉州黄氏家族当今炫耀祖先的这一特例,对于在当代社会所出现的家族炫耀的新变异形态,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