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庭亲密度

家庭亲密度

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心理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3974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维护心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文献由649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健、卢言慧、方文等。

家庭亲密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6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3974 占比:99.62%

总计:64220篇

家庭亲密度—发文趋势图

家庭亲密度

-研究学者

  • 高健
  • 卢言慧
  • 方文
  • 晏春丽
  • 朱姝娟
  • 李辉
  • 王云
  • 王莹
  • 秦楠
  • 程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兰; 李辉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和情绪智力的调查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和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和《情绪智力量表》对 292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大学生家庭亲密度总体情况良好,在年级、是否独生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情绪智力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情绪智力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家庭亲密度对情绪智力有显著预测作用。
    • 陈雪莹; 唐辉; 马寅悦
    • 摘要: 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天津市539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生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女生,城镇高职生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农村高职生;女生的抑郁情绪得分高于男生;家庭亲密度和应对方式对高职生抑郁情绪有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家庭亲密度和抑郁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如何降低高职生抑郁情绪提出一些建议,为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 艾丽皮热•吐鲁洪; 方紫梦; 刘昕月; 叶宝仪; 艾克旦•买买提祖农
    •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大学生生活事件、家庭亲密度以及适应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使用UCLA孤独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对378名大学生展开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孤独感、家庭亲密度以及家庭适应性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以及生源所在地等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以及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孤独感之间存在两两相关关系;大学生家庭适应性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孤独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栗文娟; 汤语忌; 崔倩
    • 摘要: 目的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及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对284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为(39.44±4.1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病耻感、年住院次数是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感水平较高,应积极调动家庭、社会支持,控制疾病复发,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疏离感水平。
    • 陈可人; 李洁; 周敏; 刘惠军
    • 摘要: 目的:探讨孕晚期女性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常规产检的327名孕晚期女性进行整体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受试者平均年龄(32.11±4.51)岁,通过PHQ-9抑郁筛查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中文版、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考察其抑郁症状、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水平。结果:(1)样本人群的抑郁检出率为19.33%,孕妇的不良孕史(χ^(2)=5.69,P=0.017)、家庭亲密度(F=4.71,P=0.003)、家庭适应性(F=3.83,P=0.029)在抑郁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2)孕妇的家庭亲密度(F=16.47~28.31,均P<0.001)、家庭适应性(F=18.14~24.17,均P<0.001)均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及三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总分、自主需要满足、归属需要满足与抑郁呈负相关(r=-0.31~-0.24,均P<0.01)。(4)分层回归显示,与家庭亲密度中的缠结型相比,分离型(β=-3.06,P=0.012)能正向预测抑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中自主需要满足(β=-3.15,P=0.002)能负向预测抑郁。(5)自主需要满足在家庭亲密度(联结型、缠结型)对产前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家庭亲密度与自主需要满足是预测产前抑郁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家庭亲密度会通过提高孕妇的自主需要满足水平来降低产前抑郁。
    • 李媛媛; 陈文晶
    • 摘要: 为探究工作—家庭关系中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家庭增益分别对大五人格的影响,以及工作嵌入和家庭亲密度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问卷法对来自不同行业的1176位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工作—家庭冲突正向影响神经质,负向影响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工作—家庭增益作用效果与之相反。(2)高水平工作嵌入能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对神经质的正向影响,对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的负向影响,缓解工作—家庭增益对神经质的负向影响,增强对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的正向影响。(3)高水平家庭亲密度能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对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的负向影响,缓解工作—家庭增益对神经质的负向影响,增强工作—家庭增益对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的正向影响。
    • 潘勇赫
    • 摘要: 目的采用横向研究设计,考察儿童体育活动的家庭代际传递效应,以及家庭亲密度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家庭亲密度量表(学生版),对662组家庭(儿童年龄11.95±2.091岁,男生49.40%;父亲41.67±3.942岁;母亲38.92±2.787岁)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父亲体育活动、母亲体育活动、家庭亲密度分别对儿童体育活动的正向影响显著(P<0.001),并且,分别解释了61.0%、25.4%和19.7%的变异;父亲体育活动、母亲体育活动不仅对同性子女体育活动的正向影响显著,对异性子女体育活动的正向影响也皆达显著水平(P<0.001);在父亲体育活动或者母亲体育活动影响儿童体育活动时,家庭亲密度皆具备中介效应,并且,中介效应量分别为9.2%和10.9%。结论儿童体育活动存在家庭代际传递效应,而且,父亲体育活动、母亲体育活动对同性或异性子女的体育活动皆具积极的促进和引导功效;父亲或母亲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家庭亲密度,进而改善儿童体育活动状况,并且,相较而言,父亲更易通过行为表率而实现儿童体育活动的家庭代际传递,母亲则更易通过营造亲密的家庭关系而促成儿童体育活动的家庭代际传递。
    • 马于钞; 郭成; 吴慧敏; 冯莉; 杨勇
    • 摘要: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现状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使用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与家庭亲密度量表,对6908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疫情下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整体良好;社会适应水平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社会适应状况好于男生;独生子女社会适应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城镇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好于农村儿童青少年;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社会适应水平最佳,初中生次之,高中生最差;高适应组的儿童青少年更愿意心理求助;家庭亲密度与社会适应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家庭亲密度能正向预测社会适应.
    • 郑蕾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3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自我感觉负担量表(SPBS)及家庭亲密度量表(FACESⅡ)评估。按SPBS评分分为轻度负担组和中重度负担组;分析SPBS评分与FACES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03例ACI患者轻度负担38例(36.89%),中重度65例(63.11%);轻度负担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评分与总分均低于中重度负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P<0.05)。结论AC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亲密度密切相关,临床护理人员可针对性地帮助患者与家属建立更好的情感联系,以改善患者的心理负担。
    • 翁金华; 廖浩; 陈小凤; 王月琴; 王慧君; 谢美金; 涂娜娜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APP微视频联合Teach-back的健康教育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南昌市4所三级医院妇产科住院的25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后因怀孕、搬家等原因,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入选121例;观察组脱落2例,最终入选1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后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移动APP微视频联合Teach-back的健康教育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病耻感、生育生活质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耻感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育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理想亲密度、实际亲密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亲密度不满意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理想适应性、实际适应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适应性不满意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移动APP微视频联合Teach-back的健康教育能降低女性不孕症患者病耻感水平,提高患者生育生活质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利于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对患者获取良好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