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园意识

家园意识

家园意识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31篇;相关期刊253种,包括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学理论、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文化馆馆长年会暨“百馆论坛”、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家园意识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高亚斌、曾繁仁、王泉等。

家园意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1 占比:36.7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531 占比:62.77%

总计:846篇

家园意识—发文趋势图

家园意识

-研究学者

  • 高亚斌
  • 曾繁仁
  • 王泉
  • 许心宏
  • 黄雅莉
  • 刘保亮
  • 吴金祥
  • 孙丽君
  • 宋坚
  • 尤丽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佩瑶
    • 摘要: 近年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呈现出新的创作态势,这些影片在探讨民族、地域文化的同时也开始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审思,并以其独特的影像书写提供给现代社会进行生态之思的启示录。文章结合生态主义思潮,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对近年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所体现的生态之思进行分析,通过对影片中生态景观等层面的剖析试图探究近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所呈现出的新的整体性审美特征与文化意义。
    • 崔悦
    • 摘要: 当代锡伯族文学蕴含着强烈的家园意识,体现在自然家园、生活家园和文化家园等多层次的家园书写中,并凝聚为“牛录”和“察布查尔大渠”两个富有锡伯族文化特色的家园意象。在现代性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锡伯族文学的家园意识中潜藏着作家们对返乡的渴望、对离乡的恐慌和对民族认同危机的反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锡伯族因现代性危机产生的离家焦虑,促使当代锡伯族获得真正的“在家”感。
    • 程磊
    • 摘要: 古今评诗者从不同角度对崔颢《黄鹤楼》的经典性成因作过讨论,而把握诗中的乡愁是解释其经典地位的关键。崔诗的意脉完整地展现了中国人叩问精神家园、追询价值归宿的心理流程,乡关何处的追问典型地反映出中国人面对现实悲剧性由暴露到弥合、由价值空无到价值自证的建构过程,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诗性呈现。“向空而有”的转换理路与价值建构,是通过颈联写景句的自然意象呈现出来的,山水美感经验与家园追询意识的水乳交融,也成为唐诗中以山水行旅书写乡愁的固定模式。
    • 冀慧莹
    • 摘要: 《一个人的村庄》是作家刘亮程的散文集,作者少年时是村庄里的一个闲人,全书就是以这样一个"闲人"的角度,诗意地描述了黄沙梁这个远离城市的村庄,作者在描述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时,自觉地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怀着对自然的独特观察,展现了荒野之美以及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村庄的独特价值,凝结着作者自身的家园意识和万物共生共感的生态整体观。
    • 孟雪; 高帆
    • 摘要: 从古至今,“家”“家园”一直都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母题之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桃花源”、西方宗教经典的“伊甸园”等都是人们对理想家园最原初、最朴素的想象。尤其是在以农耕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中国,“家园意识”尤为浓重。无论是儒家经典《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对君子的要求、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还是中华民族历来的“安土重迁”“安居乐业”“落叶归根”等传统思想,都能看出中国人强烈的“家园意识”.
    • 林裕心
    • 摘要: 故乡与写作联系紧密,作家的家园意识常常渗透在作品中,我们通过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体现与流变,能够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本文以《文城》中的家园意识为研究对象,进而挖掘作品中家园意识的深层内涵,并借此拓展阅读视角,从家园的景物、风俗出发,窥探美丑背后隐匿的乡土情感;结合城乡差异,体会农村人进城难以立足的困境及自我迷失;立足混乱的时代背景,感受家园变形下的忧患意识。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探讨有利于明晰文本与物质家园、精神家园的关系,从而找寻作者家园意识中“家”的真正内涵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 李若敏; 陈见东
    • 摘要: 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北宋重要的山水绘画理论著作,以独特的审美理念成为山水绘画理论的集大成者.该文通过梳理和对比当代家园意识、传统家园意识、北宋山水画家郭熙的"理想家园"意识图景,解析艺术作品对于画家情感的映射.基于山水表现讨论家园情境,对于现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张少委
    • 摘要: 当代作家周大新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因而表现出浓厚的故土情怀,蕴含着强烈的家园意识。其作品中的家园意识主要表现在对地理家园的守望、对生活家园的还原、对文化家园的追忆以及对于精神家园的重构四个方面。作者通过符号语言真实再现南阳盆地这一特定空间的地理风貌和自然景观以及风土人情,在此基础上还原其内在的文化蕴涵,并在批判反思中建构温馨的精神家园。鲜明的家园意识凝结着作家对于乡土社会的眷恋和怀念,传达着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汇坐标中追寻灵魂诗意栖息地的理想诉求。
    • 张少委
    • 摘要: 当代作家周大新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因而表现出浓厚的故土情怀,蕴含着强烈的家园意识.其作品中的家园意识主要表现在对地理家园的守望、对生活家园的还原、对文化家园的追忆以及对于精神家园的重构四个方面.作者通过符号语言真实再现南阳盆地这一特定空间的地理风貌和自然景观以及风土人情,在此基础上还原其内在的文化蕴涵,并在批判反思中建构温馨的精神家园.鲜明的家园意识凝结着作家对于乡土社会的眷恋和怀念,传达着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汇坐标中追寻灵魂诗意栖息地的理想诉求.
    • 许陈颖
    • 摘要: "闽东诗群"作为一种地域文学现象,在当代诗坛产生了重大影响.海上闽东的家园体验启蒙了诗人生态审美意识,形成以"自然"为出发点的"家园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闽东的诗人们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反思,"家园意识"伴随着他们的精神联系和文化身份的变动,逐渐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视点和生态审美立场,走向整体主义的生态美学立场.在快速变动的生活中,诗人通过回望家园,以心灵家园的诗意构建实现精神上的返乡,从而抵达了深层次的"家园意识".四十多年来,闽东诗群以持续的影响力和成就展示了"闽东之光"在文学上的传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