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审计成本

审计成本

审计成本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0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0719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财会月刊(会计版)、审计月刊、审计文摘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九届中国项目管理大会、中国财务学会第十届年会、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等;审计成本的相关文献由499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石桥、余玉苗、周芳等。

审计成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1 占比:1.9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0719 占比:98.08%

总计:21124篇

审计成本—发文趋势图

审计成本

-研究学者

  • 郑石桥
  • 余玉苗
  • 周芳
  • 孙永军
  • 张浩
  • 李成章
  • 余涛
  • 刘兆明
  • 刘旸
  • 刘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春生; 牛世魁
    • 摘要: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后敌意收购事件频发,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在公司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现有文献尚缺乏从外部监督者视角讨论审计师如何看待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反收购实践,手工收集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数据,实证研究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设置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设置中的管理层自我保护性防御增加了治理风险,提高了审计费用。机制检验表明: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设置通过加剧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审计风险与成本,进而提高审计费用,而并非反收购条款设置后的审计意见购买。考察截面上的差异性后发现,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提高审计费用的现象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和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公司中更显著。考察审计费用增加后的经济后果发现,审计师能够通过增加自身努力提高目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并且资本市场整体对审计费用的增加表现为审计质量信号。从审计定价角度研究审计师对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设置的反应,丰富了反收购条款经济后果和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审计师有效降低执业风险和上市公司合理设置章程条款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 韩炜; 刘道钦; 郑国洪
    • 摘要: 以审计定价模型为切入视角,探讨了违规公告内容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并进一步剖析违规诱增审计收费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违规公告异质性内容会对审计收费产生差异化影响,违规类型严重性和多样性、处罚措施严厉性均会显著诱增审计收费,而处罚措施多样性不会显著提高审计收费。进一步地,公司违规通过“审计成本”和“风险溢价”两条平行中介路径来诱增审计收费,且“审计成本”这条路径会受到事务所规模、任期长短、是否更换等变量的显著调节。研究说明违规公告文本内容能协助审计师评估风险,也表明不同情境下违规对审计收费的作用机理存在差异性。
    • 吴春梅; 郑石桥
    • 摘要: 从理论上厘清社会保险审计主体是科学地建构该制度的基础之一,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社会保险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基于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和成本效益三项原则,在上级政府与本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中,上级政府作为委托人通常会选择审计其所属政府职能部门的审计机关来审计下级政府的社会保险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在缴费单位、缴费个人作为委托人与相关单位形成的关系中,本级政府代表委托人选择审计主体,通常会选择审计本级政府所属各职能部门的审计机关作为审计主体对相关单位进行审计;在本级政府作为委托人的关系中,由于代理人都是本级政府所属的职能部门,所以,审计主体当然是本级审计机关。当代理人出现审计需求时,也需要选择审计主体,通常是其委托人设立的审计机关或民间审计机构。
    • 郑石桥
    • 摘要: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框架及碳审计主体的存在性;选择碳审计主体的基本原则;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主体。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需求者,根据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三项原则选择碳审计主体,不同的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碳审计主体选择不同,政府审计机关、民间机构(包括民间审计和碳排放专业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都有可能成为碳审计主体。
    • 王希汀
    • 摘要: 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时代发展重心的迁移,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迎来各种挑战,彼此之间的竞争持续加剧。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由于现有的经营模式变得日益复杂,支出成本的复杂度也在不断提高,企业想要对成本进行更加高效的控制,则必须要谋求全新的成本控制方法。作业成本法是近几年一种全新的成本控制方法,因其具备较强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特点,使得被广泛的应用在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了成本作业法的基本内容,进而阐述了成本作业法在会计事务所审计成本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 田林鑫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大数据也增加了对人的各行业的影响.对于审计行业而言,大数据更是影响深刻,并由此产生了大数据审计的概念,这是目前审计领域正在探讨的热点话题.所以本文基于大数据的背景,主要探讨审计方法的改变,对审计成本的影响.同时,也涉及了审计目标、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对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如何面对大数据时代提出了建议.
    • 胡昌乐; 叶苗苗; 唐璐; 肖子豪
    • 摘要: 大数据技术与审计工作深度融合是信息化时代审计改革发展的整体趋势。我国大数据审计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有效审计数据的充分性、大数据审计平台的设计与构建、审计人员的大数据处理经验及审计成本增加等方面仍存在内生力不足等问题。为满足大数据审计的内涵式发展需求,提出拓展审计数据源、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培养卓越审计人才和控制大数据审计成本等思路,探索大数据审计内涵式发展路径。
    • 马建威; 李江; 姜楠楠
    • 摘要: 当前,我国各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极不均衡,导致公允价值审计所需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不同,由此产生了审计风险的差异,进而会影响审计收费.利用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允价值变动、市场化程度和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越大,审计收费越高;(2)上市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审计收费越高;(3)上市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对公允价值变动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市场化程度越高,公允价值变动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越小;(4)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审计收费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应结合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考虑审计收费标准;国有企业选择在高市场化程度的地区拓展业务可以有效降低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审计风险,抑制审计收费溢价.
    • 郑石桥
    • 摘要: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分为宏观时机和微观时机.宏观时机是指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全过程的哪些阶段进行审计;微观时机是指何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某个阶段进行审计.宏观时机选择有三种模式,就整体成本效益性而言,事前与事后审计模式最佳,全过程审计模式次之,事中与事后审计模式最次.微观时机选择有跟踪审计、年度定期审计、常规事后审计三种方式.基于成本效益原则,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和监测与预警阶段最适宜采用年度定期审计,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最适宜采用跟踪审计,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时效性要求很强的采用跟踪审计,时效性要求有所降低的采用年度定期审计.
    • 郑石桥
    • 摘要: 跟踪审计已经成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主流模式.现有文献对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各主要问题已有不少讨论,但缺乏深度,且有些文献未贯穿审计逻辑.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各主要问题,从概念、原因、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及审计结果应用等方面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理论框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