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审判制度

审判制度

审判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54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2篇、会议论文82篇、专利文献545篇;相关期刊262种,包括法律适用、法制与社会、中国司法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第八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理论研讨会等;审判制度的相关文献由602位作者贡献,包括贾文龙、龚春英、徐刚等。

审判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2 占比:42.42%

会议论文>

论文:82 占比:7.53%

专利文献>

论文:545 占比:50.05%

总计:1089篇

审判制度—发文趋势图

审判制度

-研究学者

  • 贾文龙
  • 龚春英
  • 徐刚
  • 乔骞
  • 何峰
  • 何平
  • 倪寿明
  • 况继明
  • 刘冬明
  • 刘武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杨
    • 摘要: 在民事诉讼法中,证据制度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可以说其是民事诉讼整个环节程序的核心要点。在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背景下,审判制度最终的改革成果也会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加以确定,为进一步促进民事审判与民事诉讼现代化发展,本文主要对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 查尔斯·L.巴赞; 李文军(译)
    • 摘要: 现代证据法的一个核心假设是,它的规则仅有可采性规则。也就是说,它们告诉法官是否可让案件事实认定者接触某一特定的证据,但它们并不打算告诉案件事实认定者如何去评价具备可采性的证据。然而,我们可以假设有这样一种规则制度,可以通过指示适用法律来帮助案件事实认定者衡量证据价值,例如,法律认为一类证据(如传闻证据)的“证据价值不高”。事实上,这种证据的证明力规则是一种源于罗马法的古老观念。但它们长期以来一直被研究证据的学者所忽视,或者在考虑时被认为是过时的,并与陪审团审判制度极不融洽。本文认为,这种对证明力规则的敌意是不合理的,应认真对待证明力规则并将其作为证据改革的可能方向。鉴于陪审团审判的案件数量现在越来越少,并且在使用陪审团时其裁量权已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因此针对证明力规则的正统观念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另外,有理由认为这些规则可能有助于利用法庭科学来查明案件事实。法院过去对证明力规则的运用,当前其在行政裁决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最近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都表明证明力规则可以促使更公平、更有效且最重要的是更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这些优点使联邦最高法院近期对行政裁决使用证明力规则的谴责更加难以得到认可。
    • 关一夫; 韩雪儿
    • 摘要: 面对元朝经济快速发展中民事纠纷的增长,元朝统治者构建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主要包括民间调解机制和官府裁断机制.元统治者主动对民事诉讼进行规范:在调解机制方面,统治者吸纳儒家学说,注重乡贤调解和村社调解;在审理制度方面,元朝民事诉讼呈现出诉讼程序规范单列、审判机构设置多元、民事实体法渊源广泛的特点.元朝统治者为减轻司法压力、提高生产效率、推行儒家教化,其通过建立实施系列法律制度,使元朝民事诉讼发展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元朝纠纷解决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对当代中国建设、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廖万春
    • 摘要: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实行的一整套“注重调查研究、方便群众诉讼、就地解决纠纷”的司法理念和审判制度的简称。时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专员同时兼任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的马锡五同志,经常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巡回审判,纠正错案、解决难案、公正审案,受到群众普遍欢迎,被边区群众亲切地称为“马青天”。
    • 邵卉芳
    • 摘要: 明代司法制度中的一些环节,无论是诉讼、审判,还是再审、复审与恤审,抑或是最后的执行,已经有了相对明确及详述的规定.如果用现在法律的眼光去审视,也许不那么尽如人意,可在当时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中,审判环节中出现的"情、理、法"的问题,不仅在有明一代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司法制度,成了明代司法审判的一个特色,即使到了今天,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探讨."情、理、法"的问题赋予了州县有执法权的官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对于如何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 李玉林
    • 摘要: 公正不是法官自说自话,也不是法院的自以为是,真正公正的裁决,经得起群众评说,经得起历史检验。近年来,人民法院认真听取民众呼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以裁示范,以裁正人,成功处理一批群众高度关注、社会舆论聚焦,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攸关群众朴素情感的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回应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司法公信力,让司法真正发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 杨翠萍
    • 摘要: 民事诉讼法是负责保障当事人在民事纠纷中合理权益的法律体系,主要起到合理划分民事责任、判定处罚方案等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民事涉及范围较广,其中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类型,家事就是其中一种,此类事件的当事人双方存在亲情一类的感情联系,如果依照普通民事纠纷审判制度进行判定,就很可能违背当事人的意愿,使法律成为了冰冷的工具,这显然与我国现代法治理念相悖,因此有必要对以往民事诉讼法家事审判制度进行改革.鉴于此,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相关研究,阐述民事诉讼法家事审判制度现状、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应改革建议.
    • 于树军
    • 摘要: "庭前阅卷、庭上审判、庭后合议,人民陪审员是真审、真议,我们是以人民的名义参加审判,绝对不是陪衬。"说这番话的是肥城市首批人民陪审员董毓堂。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为保障这一审判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肥城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法律的贯彻实施,监督支持市人民法院和司法、公安行政机关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依法依程序做好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工作.
    • 何平
    • 摘要: 不论从历史发展还是实际效果来看,德国劳动法院的存在无疑是成功的,而当前困扰我国劳动争议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借鉴德国劳动法院制度来予以应对.文章从德国劳动法院的历史发展进程、法院设立之正当性、荣誉法官制度以及审判制度等几方面对德国劳动法院制度进行评析,并结合我国目前劳动争议解决的现状,为今后我国劳动法院的设立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