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宗法

宗法

宗法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2年内共计2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2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中国哲学史、佛教文化、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等; 宗法的相关文献由282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尔康、张刚、符鹏等。

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2 占比:100.00%

总计:282篇

宗法—发文趋势图

宗法

-研究学者

  • 冯尔康
  • 张刚
  • 符鹏
  • 金尚理
  • 史明
  • 吴雪飞
  • 孙宝禄
  • 文永林
  • 李学如
  • 李智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左勇
    • 摘要: 仲爯父簋器铭“南申伯大宰仲爯父”之“伯”表示仲爯父的宗子身份,此处“伯”意即族长,与排行仲并不矛盾。周代“伯”具有族长、嫡长子两重含义,仲爯父簋铭表明,周代金文中称“伯”的宗子,其行第未必一定是嫡长,而行第不是“伯”的贵族,未必一定是小宗。嫡长子继承制是周代宗法的基础,在当时没有被严格执行。
    • 王玥琳; 魏娜
    • 摘要: 《西昆酬唱集》与李商隐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初,西昆体诗人有意寻访前朝诗家以立师法对象.李商隐华雅典丽的诗风恰好满足了以杨亿为首的西昆体诗人的文学诉求,故而,西昆体诗人选择宗法李商隐做诗,并结集《西昆酬唱集》.这是西昆体诗人带有明确目的性的选择.一方面,西昆体诗人继承李商隐做诗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富有创变,从而开辟了宋诗新貌,为宋初诗坛汇入了新鲜血液.
    • 奚玥
    • 摘要: 丧葬文化一直都是众多文化传承中的一种,故有丧有葬之说.丧,谓之亡也,每逢家中有逝者时感伤而怀念之,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葬,谓之臧也,祭死者以安其心也,念礼仪宗法故传之.丧葬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命终结的一种处理方式和心理态度,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感情,丧葬制度和丧葬礼仪的确立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
    • 吴志鹏
    • 摘要: 五代十国通常被史家认为是"礼乐崩坏"的年代,因此南汉的礼仪史研究一直得不到重视.事实上,南汉继承了唐朝的礼官制度,有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主掌王国礼仪和王室宗法;南汉立国五十多年,进行了数次祭天、籍田的礼仪仪式,完善了礼仪与政治的建构;南汉建设了宗庙制度,并多次敕封地方神祗.由此看来,南汉国内的礼仪制度较为完备.但由于帝王自身的原因,南汉在比较完善的礼仪制度中又频发不合礼法的"非礼"事件.可见,南汉的礼仪处于"崩坏"与"完善"的边缘.
    • 王子今
    • 摘要: 汉代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历史性进步.两汉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儒学教育的广泛普及,宗法秩序的初步稳定,道德建设的空前升格,都共同与一种社会文化存在有关,这就是宗族“祠堂”.汉代社会相当普及的宗族“祠堂”,其作用超越了以往日月山川诸神祀所,形成了社会文化经纬的要络,也成为先祖祭祀的场地、孝道宣传的课堂、亲情凝聚的中心.皇族“宗庙”是最高层次的“祠堂”,其宗法权威与政治强势结合,作用尤其显著.东汉“祠堂”建设“崇侈”的趋向,受到开明士人的批判.
    • 徐渊
    • 摘要: 文章通过对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大叔”的对比分析,结合先秦宗法制度,指出“大叔”不能被简单描述为国君的首弟或长弟,而应该被确指为国君的嫡长弟,“伯、仲、叔、季”为嫡庶诸公子共同的行辈排行.“大叔”之“大”不但体现于其在嫡昆弟中居长,更重要的是指其宗法地位崇高,被诸侯之诸公子视为大宗宗子,有替代国君主持宗族中诸公子婚丧冠祭的责任.
    • 姚季冬
    • 摘要: 北宋中期儒者提出了三类建设地方礼乐秩序的努力:或以政治手段为主;或以乡约自治为主;或以宗族治理为主.程颐提出了有理学特色的宗族治理思想:以礼作为核心,强调法度相对亲爱的优先性,希望通过恢复大宗法、宗子法和家庙制度来实现宗族治理.程颐认为宗族治理能起到化俗成礼、成就人才的作用,宗族治理的卓有成效就意味着社会治理的成功.宗族治理是朝廷治理的独立的、有必要的补充,这体现出宗族与朝廷共治的意思.
    • 张鸣
    • 摘要: 先声明一点,我不是在写影评,跟任何电影都没有关系,只谈江湖。过去的电影界,也是江湖的一部分,但是现在不是了,不仅电影界不是,任何一界,包括商界、教门,甚至隐隐约约的帮会,都不是。原因很简单,江湖道义没有了,江湖怎么可能还存在?五伦之中,待朋友讲义,这是士大夫也认账的,《白虎通义》上讲得很明白。过去的江湖,别的都可以不论,但一个义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