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宗教对话

宗教对话

宗教对话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哲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590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中国宗教、天风、法音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儒学与犹太——基督文化比较与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等;宗教对话的相关文献由14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志成、何光沪、孙浩然等。

宗教对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3.8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4590 占比:96.11%

总计:4776篇

宗教对话—发文趋势图

宗教对话

-研究学者

  • 王志成
  • 何光沪
  • 孙浩然
  • 于晓兰
  • 梁卫霞
  • 游斌
  • 王光海
  • 万超前
  • 习五一
  • 仲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宜君
    • 摘要: 孔汉思作为当代“宗教对话”与“世界伦理”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一生致力于通过跨宗教对话为人类社会建构一套最低限度的伦理共识,为促进世界和平贡献了毕生的智慧和力量。本文梳理了孔汉思从宗教对话到建构世界伦理思想的基本面貌,以及汉语学界对世界伦理观念的接受与反思,为理解当代基督教思想界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和思考提供了一个视角。
    • 王蓉
    • 摘要: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文化生态系统,是党和国家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方针政策。陕西宗教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在宗教中国化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陕西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及宗教院校分布等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只有党政干部、宗教界代表人士、宗教学研究者“三支队伍”高度协作,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能,进而推动宗教对话和构建和谐世界。
    • 陈明丽
    • 摘要: 多元宗教之间的关系是建构和谐宗教关系的重要内容,而宗教对话理论的演变历程能够为推动这一和谐关系的建构提供重要参考.跨宗教合作不仅是当代宗教对话与实践深化的产物,也是促进宗教对话理论的良性机制,能够有效突破传统宗教对话的困境和限制,奠定深度对话的基础.因此,要建构和谐的宗教关系就要不断激发宗教群体直面现实社会需要的潜能,回应信教者与不信教者的需要,以具体的合作实践为平台由浅入深地进行互动交流,由此积极建构宗教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和谐关系.
    • 孫亦平
    • 摘要: 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的高僧太虚大師和挪威來華傳教士艾香德牧師曾多次見面,爲推動本教的發展,就基督教與佛教的信仰與教羲進行討論,表現出一種開放的胸襟和大同的眼光。這種宗教對話使雙方都從中獲益。艾香德受當時中國佛教文化復興思潮,特别是居士佛教的影響,逐渐意識到"不研究佛學,不足以傳道"。他創辦頗具佛教文化特色的景風山、道風山、天風山等基督教叢林,發起"宗教聯合運動",促進宗教之間的理解和對話。太虚在推進"人間佛教"時,積極瞭解世界宗教的發展,協調佛教與科學的關係,推進佛教參與當代社會生活,努力在海外弘傳佛法,尤其是在對"人間佛教"的構想中參考了基督教會的建制模式。兩位宗教大師通過宗教對話,在客觀上加深了對彼此宗教的瞭解,并推動各自宗教的發展,但他們的宗教對話實踐在當時也引起頗多争議。今天重新回視兩位宗教大師有關宗教對話之歷史經驗,可見其在當時對近代佛教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
    • 赵建敏
    • 摘要: 宗教间对话显然是需要的。这既是宗教信仰本身的一种必然,也会为人类社会带来裨益。然而,对话的基础何在?不同宗教间要对话,就需要找到这种对话的基础。没有这种基础,宗教间对话将失去其真正意义,也无法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对话。这种基础应该建立在一种共同认同的价值追求上。这种价值追求正是宗教间对话的基础。
    • 许家星
    • 摘要: 美国比较宗教学家南乐山(Robert.C.Neville)采用主题分析法,以基督教过程神学的核心范畴"创造"、"过程"与大乘佛学的"空无""因果"进行比照诠释,在佛耶比较的视域中论述了佛教中道、真俗、体用等范畴,凸显了佛教信仰、实践的特殊之处,揭示了佛教的价值和基础所在,彰显了佛耶两大宗教深入交流对话之可能,为佛学的全球化提供了有益参照.
    • 郭硕知
    • 摘要: 宗教对话作为宗教学界与宗教界老生常谈的议题,从20世纪中叶起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关注,相应的理论观点层出不穷。然而,它们大多以他者观的角度审视宗教之间的关系,即某种宗教如何看待不同信仰的存在。这可以作为对话的指导思想,但宗教对话更重要的在于宗教群体间关系的转变。因此,如何解释和分析宗教间沟通的机制、过程与功效成为宗教对话理论需要聚焦的更为具体的问题。对相关机制的了解能够更有效地测量宗教对话的效果,并增强宗教对话活动的可预测性。
    • 亓子龙
    • 摘要: 政教关系主导着中东政局的演变,政教均势失衡导致时局动荡.调适政教关系,达至政教和平互通,是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之举.本文拟从政教关系的演变史、世俗化与伊斯兰化的博弈、宗教对话三个视角维度来解析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政教关系,以期对我们全面认识中东地区的政治生态及趋向有所助益.
    • 谭同学
    • 摘要: 在巴伐利亚乡村生活实践中,房名制、长子继承制与天主教传统仍十分重要,但年轻一代对宗教组织与神职人员的经济、政治权力和宗教仪式已有反思.同样得到反思的,还有重估、解构一切传统的理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宗教趋向多元螺旋式世俗化,而非单一直线.多元宗教面临“市场”竞争,但教徒并非纯粹理性“经济人”,而是受制于传统的“顾客”兼“供给者”.其价值重建急需宗教对话,但须立足于文化自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 万超前
    • 摘要: 在当前的宗教对话中,一般认为多元论最有利于化解诸宗教之间的冲突.然而,排他论不仅有着经典与教义上的支持,也是一个宗教能够凝聚信众、维护信仰之神圣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多元论对于各大宗教来说并不容易被接受.而语境论一方面承认诸宗教带有排他性的自我理解,另一方面坚持这种理解是有语境的,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有效的宗教语境,从而有望化解多元论和排他论在一与多、委身与开放、教内与教外等问题上的矛盾,使对话更加切实可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