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宋濂

宋濂

宋濂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瞭望、北方论丛、河南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年古桥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中国文体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宋濂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昌云、陈葛满、吴钩等。

宋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6 占比:99.2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72%

总计:278篇

宋濂—发文趋势图

宋濂

-研究学者

  • 陈昌云
  • 陈葛满
  • 吴钩
  • 熊召政
  • 王魁星
  • 谢其祥
  • 贾素慧
  • 任永安
  • 徐永明
  • 晏景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摘要: “虎跑”即虎跑泉,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寺内。虎跑寺本名定慧寺,为唐元和十四年性空禅师所建。据传,性空禅师为蒲坂卢氏子,得法于百丈海,来游此山,乐其灵气郁盘,栖禅其中。苦于无水,意欲他徙。梦神人语曰:“师毋患水,南岳有童子泉,当遣二虎驱来。”翼日,果见二虎跑地出泉,清香甘洌。大师遂留。明洪武十一年,学士宋濂朝京,途经山下。
    • 彭兴隆
    • 摘要: 自程敏政在《明文衡》中将《谕中原檄》署名为宋濂之后,宋濂是《谕中原檄》作者的说法便广为流传。实际上,这篇檄文并非出自宋濂之手。理由主要有两个:其一,朱元璋北伐时宋濂不在朱元璋幕府中,他不具备撰写檄文的条件;其二,宋濂并非核心政治文书的起草者,不是起草檄文的不二人选。程敏政将《谕中原檄》署名为宋濂主要是为了宣扬"华夷之辨"的思想。
    • 刘瀛璐
    • 摘要: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八月间,“鄱阳湖之战”以朱元璋率军以少胜多宣告结束,成为明朝建立的序曲。作为这一精彩战事的“副产品”,一代文宗宋濂撰成《平江汉颂》,将“天地为之晦冥,日月为之无光,山河为之震荡”的功德战绩具载其中。
    • 夏金华
    • 摘要: 南宋禅师大慧宗杲的“大悟十八遍,小悟不计其数”之说,是宗门里长期流传、影响巨大的名句。事实上,这是误传。明初宋濂借金碧峰之口,指为大慧之说,只是一家之言,并未得到禅门的一致认同。至明末,因莲池、澫益之提举,遂误为正说。本文梳理相关史料,论述明清以来对此说作者问题之争议可知,不仅大慧所有遗著中并无此说,且哲学家李贽、高僧密云圆悟、俍亭净挺禅师等人以为,“大悟十八”是为宋儒杨简所说。但又多为儒家士夫所否认,今存之明代刻本杨氏个别文献中亦无此记载。直至清代康熙年间,佛教界始间接承认“大悟十八”非大慧说,并得到包括大慧和密云圆悟两大系统后人的共同认可。
    • 李小白
    • 摘要: 宋濂在元明易代时期撰写的那些带有史传性质的自传作品,反映了他内在思想的阶段性特征。就其自传材料中对“古文辞”写作的不同感悟,宋濂表现出三个阶段的思想取向:年少时转益多师,以读书习文、热衷“古文辞”而文名远播;行至中年,对写作“古文辞”有所悔悟,从对外在功名的追求转向学问之道;步入晚年,疲于文字应酬,文风趋于保守,对“文辞”既悔且恨,整体生命转向自我的内在深省且有明显的保身远祸的心理动机。宋濂的思想世界存在着一以贯之且多元互动的思维脉络,可视为元明王权社会下江南知识群体的人生写照。
    • 王珺偲
    • 摘要: 近代中国文化学者推出的十大名马中,朱元璋的“飞越峰”赫然上榜。明洪武四年(1371年)中秋节,朱元璋乘着这匹白龙马前往南京清凉山举行祭月仪式,在路上此马“如蹑云乘风、一尘弗惊”“闪流电、逐飞星”,是一匹加速极快、操纵性极强、舒适性极好的宝马。朱元璋通过这次实际体验后十分高兴,赐名“飞越峰”。一同参加祭月仪式的宋濂,见龙颜大悦,挥毫拟文,作《天马赞》赋,朱元璋又命画师画其像交宫内收藏,一时间“飞越峰”荣耀至极。
    • 摘要: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宋濂少年时候特别喜欢读书,但那时由于家里穷,买不起书,所以每次都是从别人家里借书来读,而每次借书,他都按时归还,从不违约,因此,大家都喜欢把书借给他.有一次,他从别人那里借来了一本好书,越读越喜欢,他便决定把书抄下来.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于是他就连夜抄书.当时正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 江舟
    • 摘要: 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盛誉。
    • 张何斌
    • 摘要: 明代文学的发展中,各种流派交替登场,以不同形式的理论创作确立自身地位的同时,也为文坛注入了活力.前后"七子"与"唐宋派"交替主导,看似针锋相对,背后却有某些共同的追求.相比几位领袖,归有光长期困顿,但最终仍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他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书写平常题材,作品中"乡曲应酬"之作虽非关乎国族命运的大事,却也不失立言之旨.钱谦益继承本地域传统,推崇归有光这位吴中前辈,也同样推崇有明一代文章正宗的象征宋濂,学习他们的为人、为学、为文,也以之自比.在这些对前人的批判反思中,中国学术、思想、文学等不断发展,逐渐完成由明至清的转型,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 郭怀宇
    • 摘要: 文章试图借助明代前朝时鉴藏家题跋的考察,来廓清此时鉴藏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仕宦鉴藏家"的寓目范围与视角,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研究者对整个明代书画鉴藏活动的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