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宋史》

《宋史》

《宋史》的相关文献在194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662种,包括中州学刊、中华文史论丛、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中国历代碑刻及碑刻文献研讨会、2012年中国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宋史》的相关文献由1227位作者贡献,包括顾吉辰、李之亮、黄光輝等。

《宋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3 占比:99.8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06%

总计:1556篇

《宋史》—发文趋势图

《宋史》

-研究学者

  • 顾吉辰
  • 李之亮
  • 黄光輝
  • 张其凡
  • 李裕民
  • 赵定宪
  • 林正秋
  • 周梦江
  • 李华瑞
  • 杨倩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摘要: 《宋史》言,刘忠肃每戒子弟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仆自一读此言,便绝应酬文字,所以养其器识而不堕于文人也。……盖止为一人一家之事,而无关于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清]顾炎武《与人书十八》活着是如此非同寻常,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把它局限于财富、骄傲、安全——这些只是生活所赖的基础。
    • 王雪柔
    • 摘要: 柳永,字三变,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生于公元987年,于公元1031年登进士科及第,曾在科举应试中经历两次失败,宦海沉浮,坎坷漂泊。虽《宋史》无传,但柳永是开一代词风之大家,富有传奇色彩。柳永词通俗且有境界,苏轼赞其“不减唐人高处”。由于佛教在宋朝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禅宗也有了新的发展,士人参禅风尚盛行,柳永在经历了仕途的跌宕起伏后,其思想中亦渗透着禅学观念,其著作《乐章集》中的许多词篇亦颇具禅味。
    • 黄金生
    • 摘要: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着19岁的苏拭和17岁的苏辙进京参加第二年举办的省试。参加这一届科举考试的考生可谓星光闪耀,同年考中进士者就包括:这一榜进士中,《宋史》有传的有24人,官至三品以上的有11人,其中任宰执的有9人,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澡、章惇、苏轼、曾巩、张载、程颢、吕大钧……
    • 雷会生
    • 摘要: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研究宋史、高丽史、宋丽关系史的宝贵资料,也是科技史、海上交通史以及旅游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孙希国博士以此书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了这部奉使朝鲜纪行作品对当下和未来的价值。该研究全面系统,消除了一些疑惑,纠正了许多认知错误,还原了历史真相。该著旁征博引、考释精审,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 周展安
    • 摘要: 当下是这样一个时刻:一切首尾相顾的历史都处于破裂之中,时间链条上的过去、现在、未来被同时召唤然后并置,一切都敞开着,一切都显示为未知,一切都在为一场"决战"准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当代性"正在绽出。这使我们获得了一种重新肯定性评估"当代文学"的契机。一史学家钱穆曾有一个说法,大意是当我们研究唐史时,应仅将唐史作为唐史来研究,仿佛唐以后没有宋;当我们研究宋史时,应仅将宋史作为宋史来研究,仿佛宋以后没有元和明。
    • 王瑞来
    • 摘要: 南宋度宗全皇后,是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宋史·后妃传》记载"氏侍其父昭孙,往返江湖,备尝艰险"。然而其父全昭孙,仅在《宋史》的《后妃传》和《理宗纪》有一两句提及,存世文献没有集中记载。幸而其子所撰《全公墓志》新近披露,然残缺严重,几不可读。利用相关文献直接或间接的考证,终于使墓志得到最大限度的事实复原,全昭孙的基本事迹亦得以清晰。而墓志对《宋史》记载的证误,也再次显示了石刻史料之于历史研究的价值。考证所运用的方法,相信会对类似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涉及到《宋史·后妃传》关于全皇后和全氏家族的辈分问题,前人及今人研究中的理解错误,本文也有辨析。
    • 瞿林江
    • 摘要: 笔者因研究南宋魏了翁著作《九经要义》之需,翻看中华书局本《宋史》,发现《艺文一》中“魏了翁《论语要义》一十卷”①之“一”字存在讹误,当作“二”字,各版本均无异文,且《校勘记》并未指出。《论语要义》是魏了翁所著《九经要义》之一,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始刊刻于徽州紫阳书院(今在歙县中学内)。
    • 闵全生
    • 摘要: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辅佐天子、总领百官的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不少朝代并没有将宰相作为正式官名,而是另设特定的官名。宋朝先后以同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右仆射及左、右丞相为宰相,又先后以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尚书左、右丞为“执政”,合称“宰执”。根据《宋史》中宰辅年表的记载,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恭帝德祐丙子年(1276)前后共316年,宰执合计377人,其中居相位者133人,位执政者244人。[1]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时期,宜兴因地近临安(杭州),加之山水清丽,历来是国家政要和文臣墨客的仰慕之地,不少名流在宜兴长住或终老。据《宋史》“宰相进拜加官罢免”“执政进拜加官罢免”记载,宋代与宜兴相关的宰相有14人。除宜兴籍蒋之奇、郭三益、周葵、蒋芾4人外,与宜兴有关系的客籍宰相还有贾昌朝、李纲、王渊、胡松年、岳飞、李若谷、周必大、袁说友、李曾伯、姚希得10人。
    • 石黑ひさ子(文/图)
    • 摘要: 《安溪下草埔遗址2019-2020年度考古发掘报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安溪县人民政府联合编著,文物出版社,2021年)是一本史料价值颇高的考古发掘报告,遗址所在地即《元丰九域志》《宋史》等史料上记载的“青阳铁场”,是第一次得到正式考古发掘的宋元时期冶铁业综合性遗址。
    • 申利
    • 摘要: 《宋史》卷三一三《文彦博传》云:“(治平二年)彦博既服阙,复以故官判河南。”(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261页)此说误。文彦博服除后,实未赴判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任,赴阙后,即赴判永兴军(今陕西西安)任。按: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57岁的文彦博以成德军节度使、判太原府,不久,复以保平军节度使、判河南府。嘉祐八年(1063)二月,文彦博继母申氏卒,文彦博丁忧居洛阳。韩琦《祭文潞公太夫人文》:“维嘉祐八年岁次癸卯,二月某朔某日,具官某谨遣门人陈谔,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鲁国太夫人之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