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安全钻井

安全钻井

安全钻井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工业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13681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管理学家、西部探矿工程、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五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深层、深水、非常规钻井技术研讨会暨2012年钻井研究院(所)长会议、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钻井工作部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等;安全钻井的相关文献由35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黔、万战翔、于浩等。

安全钻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3681 占比:99.97%

总计:413798篇

安全钻井—发文趋势图

安全钻井

-研究学者

  • 李黔
  • 万战翔
  • 于浩
  • 代宇婷
  • 兰凯
  • 刘伟
  • 刘建锋
  • 刘海龙
  • 唐梦
  • 孔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凯; 刘化伟; 明鑫; 乐守群
    • 摘要: 自201井区是中石油部署在自贡市荣县地区的重点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域,根据该井区的钻井工程实践,水平段工程难点主要有坍塌掉块严重、井壁稳定性差、轨迹控制困难、优质储层钻遇率低、起下钻阻卡频繁等高风险井下故障,严重制约了安全高效施工。针对上述难题,研选无扶螺杆优化钻具组合,降低下部钻具组合的刚性和摩阻;同时,研制了可塑性变形粒子和刚性封堵材料的封堵剂复配配方,在提高密度的基础上,强化了油基钻井液对井壁的支撑性及封堵性,确保了水平段安全高效钻进。实现了自201井区页岩气水平井正常完钻,并且与前期完钻井相比,本轮施工节约钻井周期34.12%,优质储层钻遇率100%,为该区块安全高效作业提供了参考,为增储上产奠定了基础。
    • 陈星玮; 唐梦; 宋泽文
    • 摘要: 石油钻井工程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隐蔽性地下施工工程,作为石油开采工业中的重要环节,其高效性与安全性越来越受到该行业的重视。不同油田、不同区块、不同层位会出现不同的故障复杂现象,如果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采用一样的钻井措施,最后可能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各地区工程施工过程中,采集的大量实时数据及形成的技术成果数据没有构建统一的知识库体系,科技成果发布范围有限,区域间交流还不够充分,造成同一区块不同施工队伍指标差异大,不利于整体加快区域勘探开发进程。通过开发知识搜索引擎,建立钻井结构化知识库模型,结合录井实时数据、钻井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对钻井施工过程中提供事故复杂的预防及其对应处理措施、钻井提速方案,建立远程实时决策钻井知识库体系,为工程技术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支持,实现安全钻井、钻井提速、技术提升、管理提效的目标。
    • 邢星; 刘凤和; 程长坤; 谯世均; 吴玉杰; 杜宇斌; 钟原
    • 摘要: 柴达木盆地钻探对象近年来逐渐向深层探索。超深井普遍存在压力系统复杂、地层岩性复杂、储层流体复杂、工程力学复杂等工程地质特征,钻井工程面临着设计优化难、施工风险大、钻井速度慢、工程质量控制难度大等技术问题。通过开展钻井工程方案优化、PDC钻头优选、超高温钻井液及高温水泥浆、高压盐水层安全钻井等研究,初步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复杂深井安全钻井配套技术。现场应用6口井,均顺利完钻,平均井深为6286.6m,钻井周期达236.3d,平均机械钻速为3.15m/h,复杂时效为10.8%,较前期缩短45.6%。昆1-1井7310m井深完钻,创柴达木盆地最深钻井记录。
    • 陈宗琦; 刘湘华; 白彬珍; 易浩
    • 摘要: 顺北油气田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但特深层碳酸盐岩油藏地质条件复杂,钻井完井过程中存在漏失、井壁失稳和高压盐水侵等问题,因此,探索适用于该油气田特深井的钻井完井技术体系,是加快该油气田开发进程的关键。通过技术攻关和实践,形成了适用于顺北油气田的特深井钻井完井技术体系,包括特深井井身结构优化、钻井提速关键技术、防漏堵漏技术、长裸眼防漏及小间隙固井技术、超深小井眼定向钻井技术和超深井缝洞型储层完井技术等技术,指出需持续优化特深井井身结构、急需解决二叠系和志留系漏失问题、深层破碎带安全钻进技术不成熟、急需配套高温高压井下仪器工具和裂缝性储层安全钻井技术,提出了增强工程地质一体化、加强堵漏和防塌技术研究、加强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应用、加强高端仪器和特殊材料及装备研发等发展建议,以进一步推动顺北油气田特深井钻井完井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该油气田特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的高效开发。
    • 雷智博; 唐梦; 宋泽文
    • 摘要: 中国石油工程作业智能支持系统(EISS)是国内第一个以井筒为主线,集钻井、录井、测井、井下作业数据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互联网新技术,实现井筒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一体化采集和一体化应用,对传统业务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大幅提升现场管理与技术支撑能力。2020年6月首次提出的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以下简称EISC)建设方案,是这项技术研发的重要创新延伸。EISC实现了远程数据的实时采集、现场基础数据查询、实时工程预警、远程协同和工程模拟计算等技术。这样公司可以集中优势专家资源支撑不同工程技术需求,解决时效性问题,破除空间限制,切实提高了钻井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
    • 王志远; 张洋洋; 张剑波; 杨贺民
    • 摘要: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巨大,是未来极具潜力的战略接替能源。然而,目前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采产能与商业化产能门槛仍有2~3个数量级差距,且水合物钻井过程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经济化钻采平台的研发、基于现有钻井平台的升级和安全钻井技术的应用成为解决水合物钻采经济性差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钻采现状,对相关的水合物钻采平台进行了概述,并从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两方面分析了深水海底钻机的应用潜力;最后基于水合物储层钻井特征,指出未来应加强对控压钻井、开路钻井、套管钻井及连续管钻井等技术的探索、升级。这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平台的经济化改造及安全钻井技术的探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杨玉豪; 张万栋; 王成龙; 莫康荣; 程利民; 张雪菲
    • 摘要: 南海高温高压气田采用丛式井模式,表层?660.4 mm井段集中批钻作业面临着上层隔水导管鞋易漏失、浅部松软地层钻进造斜率难保证、密集型井槽井眼碰撞的难题,限制了表层钻井的作业时效.为此,针对性地采取井槽防窜漏工艺、优化井眼预斜钻具组合、开展表层防碰设计及安全钻进参数控制,形成了适合该区域的丛式井表层?660.4 mm井段安全钻井关键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表明:①?660.4 mm井段钻井采用顺序"跳打"方式,在隔水导管内清淤,出隔水导管后实施钻进参数控制,并在固井时实施中间液附加量和排量控制,解决了表层大尺寸井眼、槽口密集环境下的井间窜漏问题;②优选大尺寸马达导向工具,根据预斜情况调整马达弯角至1.5°,提高了在浅部松软地层海水钻进作业的预斜效果;③钻具组合中配套MWD工具、新增Mob Stab工具,满足一趟钻预斜、稳斜、防碰要求;④基于隔水导管不同偏斜角度的表层防碰设计及安全钻进参数控制的关键在于1~3个立柱钻进的钻井液类型选择、提拉与划眼操作选择以及不同位置的高低排量选择来确保造斜效果.结论认为该套技术能有效缓解该气田表层?660.4 mm井段作业中的窜漏和防碰压力,作业提效50%以上.
    • 曹文
    • 摘要: 王4区块一直是江汉油区勘探开发的高风险区块,溢流、井漏及出沥青等复杂情况时有发生,统计2016年至2018年王4井区完成井26 口,出现复杂的井16 口,占比61.54%,井漏、溢流及卡钻是制约王4井区开发的瓶颈问题.因此,开展王4井区安全钻井技术研究,确定复杂情况发生规律,从而解决王4井区钻探瓶颈,降低井下故障、复杂时效,减小损失,提高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马永生; 曾义金; 饶莹; 黎茂稳; 蔡勋育; 徐旭辉; 胡东风; 曲寿利; 李生; 何登发; 肖贤明
    • 摘要: 海相深层油气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重大领域.经过长期的勘探实践,尽管中国的石油公司在四川和塔里木盆地海相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四川盆地及周缘海相深层页岩气勘探上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科学与技术问题需要继续攻关解决.文中对中国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勘探开发研究现状、关键技术瓶颈与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应该从国家资源战略需求出发,立足于上扬子、塔里木和华北三大克拉通盆地原型-改造作用分析进行相关研究:1)针对海相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和深层页岩气富集与流动机理、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与多类型储层预测原理、高温高压深层钻完井工程与控制原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集成研究;2)在油气成藏与流动开采机理研究方面,加强成盆-成岩-成储-成烃-成藏的全要素和从地质-人文时间尺度的全过程动态分析,构建海相深层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成藏模式和烃类流动模式,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有利区带预测奠定基础;3)针对海相深层油气勘探所面临的低信噪比、低分辨率、低成像精度及低保真度等主要地球物理问题,应该从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与复杂储集层预测两个方面,加强宽频地震采集、复杂储集层岩石物理建模、高精度叠前保幅成像、复杂储集层综合评价等技术的攻关;4)针对海相深层层系多、非均质性强和高温高压等特点,重点解决与超深井提速和井筒完整性等相关的突出工程技术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