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T.S.艾略特

T.S.艾略特

T.S.艾略特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等;T.S.艾略特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董洪川、蒋洪新、李兆前等。

T.S.艾略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 占比:99.3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62%

总计:160篇

T.S.艾略特—发文趋势图

T.S.艾略特

-研究学者

  • 董洪川
  • 蒋洪新
  • 李兆前
  • 乔艳丽
  • 刘建军
  • 吴富恒
  • 林辰
  • 梁冬华
  • 王萍
  • 王钧毅

T.S.艾略特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石苗苗
    • 摘要: T.S.艾略特作为现代派诗歌的著名诗人,其文学影响力不容小觑。20世纪20年代以降,中国学界对艾略特展开了多方位的探讨,首先是对他的诗歌进行了译介,尤其是集中分析了他的代表作《荒原》。在艾略特作品以及诗论的研究方面,叶公超、赵萝蕤及袁可嘉等知名学者提出了诸多深刻的见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艾略特诗歌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以及宗教思想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此外,艾略特对我国国内诗坛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等流派都不同程度地汲取了艾略特的诗论精华,从而丰富了国内的诗歌创作。
    • 沈烨
    • 摘要: 说到让我神魂颠倒的电影,非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莫属。菲茨杰拉德夫妇、海明威、斯泰因夫人、毕加索、约瑟芬·贝克、达利、科尔·波特、T.S.艾略特、高更等蜚声文艺圈的面孔齐刷刷亮相荧幕,作为曾受过他们电影滋养的我,接收到的讯息已不仅仅是巴黎的浪漫,更多的是被想象之自由感染的愉悦。
    • 吕璐
    • 摘要: 在《传统与个人才华》一文中,艾略特提出他的"共时存在"的传统诗学观.他认为从古到今的文学是一个共时存在的整体,它们之间既顺应遵循又相互作用.他阐述了对于传统与创新关系的理解,提醒人们应该更加认真地对待传统.文学传统不仅仅属于过去,它还是过去与现在写作经验的结合.没有传统,创新将变得毫无意义.事实上,所有所谓的原创都是从新的角度对传统进行的新的诠释,任何文学的创新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新文学作品一旦完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历史秩序",成为传统的新成员.他把文学作品看作客观的象征物,提出诗歌的非个人化主张.艾略特的传统观对于创作者和批评家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 张清华
    • 摘要: 迄今为止,人类已有的写作,冥冥之中和某种程度上,都可能与之前的叙事有关联。这既是一个学术性的问题,又是一个创作当中常见的问题。诗人批评家T.S.艾略特曾以《传统与个人才能》为题谈论过这个问题。大意是,没人可以在历史与传统之外,单靠个人的才能来写作,他所有的作品都建立在与之前文本的某种关系中。
    • 赵少阳
    • 摘要: 在现代主义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两条歧路。一条是从19世纪后半叶法国象征主.义流出的,以早期T.S.艾略特为代表,他们对语言的信心大于对生活的信心,企图通过语言使存在显现,在语言世界中完成他们的文学使命;另一条是以D.H.劳伦斯为代表的,这些作家仍然对生活抱有期望,努力在现代生活中打捞意义,希望通过文学对爱的重新定义,使人们对生活恢复热情。
    • 黄宗英
    • 摘要: 叶维廉先生是我国台湾最早系统研究和评论艾略特诗歌和诗学理论的学者.本文在释读叶维廉先生1957—1960年间发表的《陶潜的〈归去来辞〉与库莱的〈愿〉之比较》《〈焚毁的诺顿〉之世界》《艾略特的批评》《静止的中国花瓶——艾略特与中国诗的意象》等文章的基础上,就叶维廉先生关于"客观应和的事象""沉思的展现""一种独特的诚实""真诗的暗示性"等观点进行综述、比较和评论,进而揭示叶维廉先生在我国艾略特诗歌创作、诗学理论研究与诗歌翻译方面的杰出贡献.
    • 黄宗英
    • 摘要: 叶公超先生是我国最早系统评述T.S.艾略特的学者。叶公超先生认为,艾略特写诗主张维持中国用典的风格,将历代流传下来的观念联合起来,汇成文化源流。诗人写诗不仅表现个人才气,而且展示和代表整个文化。在《爱略特的诗》一文中,叶公超先生反驳了艾略特在创作《荒原》前后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不同态度的观点,讨论了把艾略特诗歌创作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并且指出了艾略特通过隐喻手法营造一种“古今错综的意识”。笔者对叶公超先生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和进一步的评论。
    • 魏丽娜; 傅守祥
    • 摘要: 20世纪著名诗人兼批评家T.S.艾略特对前辈诗人德莱顿、赫伯特、但丁、波德莱尔等的重新评价,特别是对17世纪玄学派诗歌的发掘,属于世界文学经典成长进程中天才式的批评家穿透历史尘封的慧眼发掘.他以崭新的文学理念和批评方式帮人们重新找回或认识了一整群的作家,一反时代潮流地重新估价英国诗史的主要时期和代表人物,重识诗歌的"典型传统"和"经典品质";他不但开创了一代批评风气,还直接促成了英诗经典的修正与玄学诗派的新生.T.S.艾略特的创作和评论可谓承前启后,大大拓展了英美现代派文学创作,其"非人格化"等诗歌批评理论对于现代文学本体论批评观念的确立具有先导作用,并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坛进而延及世界领域.
    • 李雪梅; 穆晓乔
    • 摘要: T.S.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从本质上是以诗人的角度展开对历史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解读。艾略特对传统秩序性的思考和对审美意识的去主体性思考体现了作为构成物转化与彻底中介的审美存在的时间性与游戏性。“非个性化”既表现了个人内心活动中对自我的感知与抵抗,又表现了意识面对传统所承载的超出自身具有广阔历史关系的观念性的有机集合。因此基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从效果历史意识和去主体性的审美意识出发进一步解读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诗性此在的历史意识与感受力。
    • 苑辉
    • 摘要: T.S.艾略特曾经在其著名的《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指出,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气质”,这种气质构成了该国文学特有的“格局”。俄罗斯文学一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诗学形式为世人所瞩目。俄罗斯文学的创作气质就是弥漫在作品中的宗教气息,这一宗教特点构成了俄罗斯文学的重要传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