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分转换

学分转换

学分转换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人才学、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4003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世界教育信息、高教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五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 、第十六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 、第九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等;学分转换的相关文献由23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淑芬、厉毅、李锋亮等。

学分转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4003 占比:99.86%

总计:114164篇

学分转换—发文趋势图

学分转换

-研究学者

  • 周淑芬
  • 厉毅
  • 李锋亮
  • 江颖
  • 陈娟
  • 仲海宁
  • 何苗
  • 余凤翎
  • 侯冰莹
  • 冯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雷俊霞
    • 摘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了网络教学平台,这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为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系统分析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不仅有助于探索未来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也能推动高校教育教学转型升级,促进育人水平全面提升。由郑勤华、陈丽、林世员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互联网+教育: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一书,立足“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以中国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为研究对象,围绕平台建设和课程规划双重维度,系统地探讨了MOOCs的服务功能、质量认证、学分转换等模块内容,全面展现了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 厉毅
    • 摘要: 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已成为衔接不同类型教育的桥梁和通道,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扩招后的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内涵、面临困境和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作用,阐述了学习成果认证的机构设置、认证原则、工作与方法及认证过程的组织。根据认证的4个阶段划分办法,对在线开放课程、开放教育资源、非学历课程的认证案例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招背景下职业院校学习成果认证的实施路径。
    • 厉毅
    • 摘要: 学分银行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育变革。在区域一体化受到重视和关注的当下,学分银行应当成为融入区域发展的实践者和先行者。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定位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诉求,学分银行融入区域发展存在就业、教育、治理三个层面的需求逻辑,以及标准统一、行政壁垒、竞合博弈三个方面的现实难点。可以从三个维度形成反应链,以资历框架建设为突破点,以制度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以机构创新整合为关键点,探索区域学分银行共建新模式,实现趋同、协同、平衡和充分发展。
    • 纪梦超; 祝珊珊; 张璇
    • 摘要: 广泛认定学习者的非学历学习成果并加以合理转换应用,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要求。通过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内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学分银行进行随机调查,分析了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文件、文件制(修)订时间和文件类别,认定的非学历学习成果类型、认定标准以及成果的转换应用方式,分类归纳了学分银行的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业务的开展方式。结果表明,虽然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关于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文件名称与类别基本相似,但成果认定范围各有侧重,且各校间认定标准和转换应用差别较大;高校面向在校生的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应用并不活跃,而各地学分银行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非学历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服务业务,但面向高职扩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主体需求的响应可能还不充分。
    • 何赟; 吴邦雷; 沈则亮; 杨辉平
    • 摘要: 受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启发,将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项单独的学习成果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职业技能大赛学习成果学分认定与转换规则的建立步骤,并以高职物流赛项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完成了该赛项学习成果的认证单元的开发和学分转换规则的制定,开辟了职业技能大赛学习成果学分认定与转换规则研究的新路径,对规范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可为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间的相互转换拓宽思路。
    • 崔新有; 韩民; 别敦荣; 张伟远; 王海东
    • 摘要: 当前,省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业务体系及实际运行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亟待突破的问题是:厘清学分银行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属性、明晰运行中具体的政策支持和专业指导,以及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基础技术规范。构建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和组织体系,要进一步对学分银行的内涵、功能凝聚共识,加快法制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及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把握学分银行的基本性质,应澄清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学术性与行政性、服务性与管控性三对关系,从治理架构、业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网络系统及技术支持等方面采用适切的策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提供制度保障,指引地方学分银行加强行业资历等级标准的建设。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在很多方面带动了学校制度的破旧立新,作为终身教育领域的机制创新,“十四五”期间将会保持继续发展、深入推进的趋势。
    • 匡中芹; 贾颜
    • 摘要: 为了满足终身学习型社会需求下的教育分工、合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探索建立既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也兼顾社会整体利益的高校学分认证与转换体系,有利于促使打通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推动形成泛在化学习环境。
    • 卢志高
    • 摘要: 高职院校扩招加速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高职院校招生和人才培养已经由单一的应届生源模式向多元的应届与社会生源并举模式转变.为积极推进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招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分析社会生源的群体特点,系统设计面向社会生源学分认定的标准框架体系,提出面向社会生源学分认定与转换的技术路线,努力构建面向社会生源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模式.
    • 王芊颐; 侯冰莹; 卢玉
    • 摘要: 通过梳理学分转换系统学分认定标准、规范性文件及保障机制,分析了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对我国学分制改革的启示。总结我国学分的认定范围、认定要求,并规范双创学分转换申请程序、认定程序。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对照表,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划分为A,B两类,A类学分可置换必修课程学分或学位考试成绩,B类学分可置换选修课程学分,进而完善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学分置换方法及程序。
    • 卢志高
    • 摘要: 高职院校扩招加速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高职院校招生和人才培养已经由单一的应届生源模式向多元的应届与社会生源并举模式转变。为积极推进高职院校面向社会招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分析社会生源的群体特点,系统设计面向社会生源学分认定的标准框架体系,提出面向社会生源学分认定与转换的技术路线,努力构建面向社会生源的学分认定和转换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