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55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政治理论、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685篇;相关期刊415种,包括法学、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孟德斯鸠的相关文献由51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忠晶、周国平、曹希岭等。

孟德斯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9 占比:5.9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685 占比:94.04%

总计:9235篇

孟德斯鸠—发文趋势图

孟德斯鸠

-研究学者

  • 黄忠晶
  • 周国平
  • 曹希岭
  • 罗轶轩
  • 蒋海松
  • 颜德如
  • 张国栋
  • 曹诗图
  • 林语堂
  • 石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辰龙
    • 摘要: 孟德斯鸠的很多研读者一直对其把政体划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感到困惑,因为就统治者的人数而言,君主制与专制同属一类,而共和制在权力的行使方式上也可能和专制一样不遵法律。实际上,孟德斯鸠有意或无意地把政体类型和统治类型混编在了一起,专制主义、宽和统治等其实都属于依据自由度而划分的统治类型,而只有把统治类型和经典政体类型两套体系剥离开来,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孟德斯鸠在政制理论上的创见。
    • 费明松; 韩潮
    • 摘要: 自然法是孟德斯鸠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却长期被忽略的问题。20世纪中期之后人们开始重构孟德斯鸠的自然法理论。自夏克尔顿区分孟德斯鸠的两类自然法,围绕孟德斯鸠的基础自然法究竟是描述性的还是规范性的这一问题展开了无数的争论。这要求进一步考察孟德斯鸠对一般法的新定义,以及支配孟德斯鸠的另一概念“关系”和他提出的“法-关系”新理论。那些将关系界定为自然科学规律的释读忽略了孟德斯鸠关系概念和自然法概念的层级,忽略了孟德斯鸠的另一概念——适合。
    • 罗轶轩
    • 摘要: 通过以现代的演绎性科学批判明智的政治学传统,霍布斯实现了现代政治学的“科学”转向,把政治学从政治的实践智慧转变成政治的科学推理。历史与经验因缺乏绝对的必然性而被霍布斯排除在政治学研究范围之外,这恰恰造成了抽象演绎的政治科学的根本缺陷,而孟德斯鸠敏锐察觉到这一缺陷。通过对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的批判与对抽象社会契约论的摒弃,他揭示了历史与经验背后的社会法则之于政治行动的重要性,任何忽视它们的政治变革必定难以成功。因此,他以不同于抽象演绎的比较归纳方法考察“法的精神”,进而发现了支配政治现象的社会法则,其核心是政体性质与政体原则的统一性,在这个意义上,孟德斯鸠推动了现代政治学的“社会学”转向。
    • 汪敏
    • 摘要: 家庭是以姻亲、血缘或收养关系为纽带所组成的社会单元。与社会生活相比,家庭生活带有天然的私密性。传统认知里,家庭教育是“家务事”,怎么教育是家庭成员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这种思想影响至今。然而,现代文明社会是建立在群居基础上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同时也是社会成员。个体拥有自由,群体需要秩序。因此,法国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可以任意行事的权利。”即,人的自由必须以法律为边界。即使在家庭内部,人的行为也必须获得法律的许可。
    • 莫伟民
    • 摘要: 理性与信仰是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知识来源,孟德斯鸠确信"对人民进行启蒙并非无关紧要",而理性与信仰能协同合力促成人民的启蒙.不同于人们普遍认为的启蒙思想家通常高扬理性精神来批判封建神学和宗教思想,本文考察孟德斯鸠政治思想,指出他既高举理性大旗从事资本主义宪政制度设计,又虔诚地信仰天主教,主张有神论、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与其政治的理性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强调理性与信仰各司其职,它们之间应该是协同合作关系,而非张力甚至对立关系,而这正是其启蒙思想在政治领域中的精髓.我们不妨借用福柯的知识谱系学来审视孟德斯鸠此种启蒙思想观:宗教信仰知识相较于启蒙理性知识并不代表着黑暗、无知、幻想、偏见、乖谬;理性与信仰之间存在的只是两种不同知识之间的互动关系,而非光明驱散黑暗的排斥关系.于是,就孟德斯鸠所揭示的理性与信仰的此种真实关系而言,启蒙思想及其精神价值需重新定位和评估.我们只有通过聚焦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协同互补关系,才能全面深入地探讨西方近代宪政思想,才能展现和揭示启蒙精神的真正思想内涵.
    • 谢红星
    • 摘要: 长期以来,传统中国被认为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国家。西方学者从伏尔泰、孟德斯鸠、黑格尔到马克斯•韦伯,均认为中国君主统治的根基在于家族组织,国家是家族组织的扩大和延伸,以亲爱、孝悌为美德的儒教伦理扎根于家族主义之土壤,成为家族和国家的共同原则,国家统治秩序由家族主义来支撑,各级公共权力本质上皆为父权,“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 冯磊
    • 摘要: 孟德斯鸠说,“人在悲哀之中,才像个人”。我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其中些许含义。大约是吧,人在困顿的时候,才会理性思考。越理性,就越冷静,就越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这名言的反面意思,应该是利令智昏:在名利场中纠缠得久了,人会渐渐失去自我。——利欲熏心的你啊,除了身上的衣服,还有一具皮囊。但是,没有思想。
    • 张学玲; 王峰; 谢超
    • 摘要: 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孟德斯鸠曾经对法官不得拒绝裁判的原则进行过论述,即在具有明确的法律指引时,法官应当遵循法律的内容进行判决,当法律不能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时,法官应当通过法律的基本原则探求法律的内在精神,对作为司法仲裁者的法官,不得拒绝裁判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 何涛
    • 摘要: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认为,每种政体都有特殊的性质与原则,其中政体原则指的是让政体运转起来的动力机制,本质上是人们的一种激情,这种激情可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且推动他们服从法律、参与政治.在政体三分法中,共和政体的原则是德性,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惧.对于以英国为代表的现代商业共和国,德性与荣誉都受到了商业的削弱,取代它们发挥作用的是人们对利益的不懈追求.通过对德性、荣誉、恐惧、利益这些不同政体原则的比较,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不同政体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以揭示商业的发展对于古今政治变革的巨大影响.
    • 罗振宇
    • 摘要: 一说到法国启蒙运动,我们脑子里通常会想起这么四个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和狄德罗。他们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狄德罗主编了一部《百科全书》,他是靠这一套书名留青史的。这么庞大的一套丛书,为什么会找狄德罗来干?刚开始编撰《百科全书》时,狄德罗才34岁,没多大名气,甚至连一本像样的著作都没出版过。狄德罗有一个长项,他懂得的语言特别多,而且很擅长翻译。狄德罗翻译过一部《医学通用辞典》,翻译得挺好,市场反响也不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