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孝悌

孝悌

孝悌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41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2篇、相关期刊330种,包括伦理学研究、文史哲、青春岁月等; 孝悌的相关文献由43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佳佳、余立国、关开华等。

孝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2 占比:100.00%

总计:412篇

孝悌—发文趋势图

孝悌

-研究学者

  • 徐佳佳
  • 余立国
  • 关开华
  • 墙薇
  • 姜国钧
  • 孙永翠
  • 张俊英
  • 张祥龙
  • 徐蕾
  • 戴爱姣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薇
    • 摘要: 《论语·学而》载“: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把儒家思想的仁和孝的本源及辩证关系关联起来,将儒家思想以仁孝为轴心、君子为载体的内外品行呈之于世。儒家以仁为本、孝以辅,融“人治”之理想载体——“君子”于社会治理体系之中,施养、教、治三位一体之“仁治”,变殷儒之柔顺为孔儒之宏毅,以救周道之颓、宗法之衰。儒家思想的仁孝观有其产生的特定社会背景,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王室衰而诸侯兴的晚周时期,儒家的仁孝观对于中国传统法律中情、理、法的有机协调互补“,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秩序复构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和政治法律观具有铺垫之作用。
    • 张士立
    • 摘要: 《鲁迅日记》多为流水账般的日常琐事记载,其中多涉家族事务。鲁迅的“家族”成员不仅有父母、兄弟以及下一代,还包括二弟媳的娘家人——东京羽太家族成员等。从《鲁迅日记》中可见作为“长子”的鲁迅对家庭责任的担当,以及对家族成员的关爱和付出。鲁迅思想既有激烈反传统的一面,也有恪守发扬传统文化的另一面。后者更多体现于鲁迅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的“孝悌”伦理,以及做父亲自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 宋贞子
    • 摘要: 韩国译者李辅相将包天笑的汉译本《儿童修身之感情》译介为《伊太利少年》。该译本在延续和深化中国传统文化“孝”的主题的同时,还运用零翻译的翻译策略保留了汉译本中出现的诗词典故。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隐喻性和文学性,还向读者传达了马克的孝心和不畏艰险的寻母之举,同时加强了读者对汉文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习和了解。在此过程中,体现出李辅相对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认同和接受。
    • 王静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道德建设却相对滞后。再加上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传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的问题。而“孝悌”作为“百善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培育良好家风、营造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仍具有重要价值。
    • 苏冰
    • 摘要: 仁道是儒学的核心价值范畴,是以亲亲、仁民、爱物、万物一体为逻辑次第展开的价值理念体系.它不仅为构建儒家亲缘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提供价值基础,而且成为维系这三个不同层级共同体存在的基本纽带和维持共同体秩序的根本法则.由亲爱亲人的孝悌之道、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到万物一体的仁者之道,不仅意味着仁道在不同实践境域的推进和拓展,更意味着仁道境界突破亲缘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向人与自然所构成的生命共同体的超越性提升.梳理其中蕴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及不同层级共同体和谐共生的智慧,对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共生共存难题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朱汉民; 马兆仁
    • 摘要: 亲缘选择是一条影响深远的自然法则,也是当代伦理学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外学界对亲缘选择与孟子学说的关联均有所关注,也有学者认为亲缘选择能为孟子学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四端说是孟子伦理学体系的核心,故此可设如下的议题:亲缘选择能否印证《孟子》之四端说?根据《孟子》四端说的文本以及历代解读的分析,所得结论是:亲缘选择不止对四端说起不到印证作用,而更迫使当代诠释者对于许多四端说的解读,降低其置信度.与亲缘选择相符的四端说解读,应该重视文化的熏陶作用,应该承认四端为人禽共有,也不该将四端设为纯粹形上对象.亲缘选择对孟子学说的印证效能,需在四端说之外去寻找.
    • 郭静
    • 摘要: 儒家"内圣外王"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医家的生命范式."内圣"重在心性的体会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中国古代医家重视修身,主要表现在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方面,体现出儒家君子人格的特征.以"孝悌"为核心的"内圣"精神还突出地表现在古代医家从医道路的人生选择上,即"由孝学医".具备"精""诚"的"大医"可以说是君子人格的延伸.古代医家将"诚"放在首位,尤可见儒家"内圣"精神对中国古代医家群体的深刻影响.
    • 张爱春; 王胜
    • 摘要: 孔子继承了周朝文化中的德政的思想,进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仁"的学说.孔子的核心思想是关于仁的学说,而仁的根本是孝悌,这种爱是一种由近及远的爱,同时提出了为仁之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优秀品格的形成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 徐俊; 刘丽杭
    • 摘要: 互助养老服务需要老龄群体的广泛参与.对老人的参与激励既要从经济状况、健康程度、日常生活境遇等方面入手,同样需要理解和发掘影响老龄主体选择参与养老互助行为的积极观念或积极信念的重要作用.通过追溯我国老年人互助观念的来源,发现孝道思想、友悌之爱和道义追求依然是群体选择互助行为的因循理念;"为人民服务"与雷锋精神是老龄群体诠释互助精神的基本话语;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等美德则是时代精神对参与养老互助的现实感召.文章认为,通过积极扬弃互助养老观念的观念基底,依靠政府、社区和个人层面的道德实践推动对互助养老精神的生活建构,据以形成整个老龄群体互助互惠的观念共识,推动以良好价值引领养老互助的实现.
    • 摘要: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首:为首,首要。悌:指尊重兄长。某:指代人或事物。数:数目。文:文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