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字词关系

字词关系

字词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9443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汉字文化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字词关系的相关文献由6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余华、韩琳、莫俊等。

字词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9443 占比:99.55%

总计:19530篇

字词关系—发文趋势图

字词关系

-研究学者

  • 何余华
  • 韩琳
  • 莫俊
  • 李运富
  • 陈斯鹏
  • 何炅灿
  • 劉君敬
  • 吴国升
  • 周金声
  • 真大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朱生玉
    • 摘要: 出土文献字词关系错综复杂是字词关系处于调适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而汉字分化现象是字词关系调适的突出表现之一。构形和功能是判定汉字分化关系的最重要标准,然而仅依据静态的理论分析,是难以解释复杂的语言文字事实的,因此,结合动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地域分布对汉字予以全方位的考量,既有利于为汉字的分化关系提供确证,也有利于昭示汉字分化的历史层次。“朕”组字的字词关系较为典型,是彰显从静态分析与动态考察相结合的视角进行汉字分化研究的生动示例。
    • 刘晓兴
    • 摘要: 字形讹混、使用音借字、使用俗字、文字错序、文字误增等导致在不同版本的《经律异相》中产生了大量异文。通过梳理原文与异文所用字词的关系,可以对《经律异相》的异文进行甄辨,从而恢复该书原貌。另外,梳理《经律异相》原文、异文以及与此相关的文献所用字词的关系,可以为中古汉语字词关系研究提供帮助。
    • 谢国剑; 安静
    • 摘要: 据字音实际和字形讹变、假借通例等推知,南北朝隋唐五代出土文献中的27例“燓”及其异体的来源有四种可能,无唯一性,这与当时小学类文献所载基本相合。但据用字实际,出土文献中的“燓”及其异体既非本有其字,也非来自“燔”,而是源自“焚”,具体发展路径有两种可能。据此认为考察汉语字词关系,既需考察形、音、义的契合程度和时人的观点,有时又需考察字词的实际使用情况。
    • 石小力
    • 摘要: 清華簡第十一輯收録的長篇竹書《五紀》,出現了許多新的用字現象,如以“矞、■”表{規}、以“■”表{廟}、以“■”表{官}、以“鹹”表{咸}、以“■”表{飽}等,給我們提供了若干新的認知,對古文字考釋和漢語字詞關係的研究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其中幾例,加以介紹。
    • 何余华
    • 摘要: 秦楚两系文字初则同源,继则异流,战国时期两系或同系文字的字词对应关系错综复杂,普遍存在同词异字、异字同词现象。通过广泛构形系联,深入比较战国时期秦楚两系文字的用字差异,发现秦楚文字在义符选用上存在区系差异,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字使用习惯和社会文化理念。秦楚用字义符的区系差异经历了逐渐发展的过程,楚系用字的义符实现了表义功能的扩展、泛化和强化,也是特定地域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 譚樊馬克
    • 摘要: “靚”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個多音字,有“jìng”和“liàng”兩讀,“jìng”是對中古音疾政切的繼承,“liàng”則是來自某種方言。粤語詞/lɛŋ33/常常寫作“靚”,其本字是“令”字,將“靚”讀作“令”開始於1838年至1856年之間。這一現象又見於客家話。廣西的平話、官話及壯語等同樣受到影響。反而粤語和互聯網用語中表示好義的“正”字的本字應是“靚(jìng)”字。“靚、令、正”三字複雜的音義關係反映了漢字記詞功能的交錯現象。而這一現象是由語言發展過程中的“語源模糊”和漢字使用過程中的“同義换讀”造成。
    • 史维坤; 潘玉坤
    • 摘要: "出土文献字词对应考察研究"指以历史上某一个或几个时期的出土文献为材料,对其中一字记多词、一词用多字、字词交叉对应等复杂字词关系开展的整理研究.考察可知,近二十年出土文献字词对应考察研究的理论、视角、术语、方法都有差异.如研究视角有"单向视角与双向视角""静态视角与动态视角""封闭视角与开放视角"的不同,研究术语有字用与用字、字与词、通假与假借的区别,等等.综合而言,近二十年出土文献字词对应考察研究存在少见对复音词对应关系的考察研究、词的界定问题还有较大讨论空间、缺少动因探讨等不足.这些都是今后研究应该填补和加强的.
    • 周金声; 田伟凡
    • 摘要: 在以大众网络交流的QQ、微信群等平台中收集整理出一些热门话题引发的讨论语文料为基础,就中国语言文字系统中常涉及的字、词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认为近百年的中国语言学界主要模仿和套用西方语言学理论,对中国语言研究有很大贡献,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制约了中国语文的深入认知和教学的效率,主要表现在忽略了汉字的系统功能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我们主张并期待借鉴西方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传承中国小学研究的经验,立足中国语言文字本体生活,深入探讨文字与语言、字词与语句的含义与关系,重新建构中华语言文字学的理论体系。
    • 边田钢
    • 摘要: 《淮南子》中的部分校释问题存有争议或向无善解,而立足于西汉前期的汉语实际,常会有新的突破。部分校勘问题只有通过西汉前期的隶变字形才可以圆满地解释其形讹路径。在古籍校释中应进一步贯彻汉语史眼光,从西汉词义、字词关系的实际出发,才能更加理性地评价前人争议之是非,并得出更具说服力的新说。
    • 何黎
    • 摘要: 《原本玉篇》残卷引小学类文献约有11种,将其所引小学类文献与今传本小学类文献对比后发现,有许多字词及其关系值得考辨。本文主要考辨“皋”与“豪”音同而具有假借关系;“■”“诉”“■”三字为异体字关系,“谡”与“諛”两字因字形相近而讹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