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姜瘟病

姜瘟病

姜瘟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6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113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科技致富向导、植物医生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新世纪首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技术论坛暨产品展示会、2006中国科协年会等;姜瘟病的相关文献由49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奕清、张敏、姜玉松等。

姜瘟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4.0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5113 占比:95.95%

总计:5329篇

姜瘟病—发文趋势图

姜瘟病

-研究学者

  • 刘奕清
  • 张敏
  • 姜玉松
  • 付丽军
  • 刘铭
  • 史秀娟
  • 李会合
  • 杨桂芬
  • 王永存
  • 覃程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邰江河; 王忠平; 吴文和
    • 摘要: 为防治生姜姜瘟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凯里市生姜特色农业发展,以当地凯里生姜为材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碧护、中生菌素和春雷中生菌素进行姜瘟病生物菌剂防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生物菌剂中,以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效最好,其发病率为9.69%,防效为75.42%,生姜折合产量为2010.65 kg/667m^(2);春雷中生菌素次之,发病率为11.86%,防效为68.40%,生姜折合产量为1922.32 kg/667m^(2)。
    • 汪茜; 李冬萍; 覃晓娟; 车江旅; 宋娟; 陈廷速
    • 摘要: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土传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防治药剂。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在作物促生及防治病害方面极具潜力,为充分发掘姜瘟病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评价4株AM真菌对生姜的促生作用和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优良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可有效促进生姜植株的生长及有效提高植株对姜瘟病的抗性,其中菌株N62处理的生姜植株表现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菌株,盆栽试验防效为58.6%;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技术,将菌株N62鉴定为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N62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姜瘟病生防菌株。
    • 周弦; 刘续立; 熊诗洁; 蔡小东; 朱永兴; 李姗蓉; 罗怀海; 贾切
    • 摘要: 以长江上游生姜种植区主栽品种小黄姜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湖北省宣恩县、四川省开江县和重庆市永川区对姜瘟病流行动态进行观测研究,分析病害流行与当地环境因子变化的关系,为该区姜瘟病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借鉴。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3个试验点姜瘟病发生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当盛夏季节(6月中旬—8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达到23.6~31.6°C时,长江上游生姜种植区姜瘟病可能大规模发生,其最大病情指数高达43.6。姜瘟病始发期(5月)的旬降雨量为12.5~63.5 mm;高峰期(6—8月)总降雨量为381.5~879.0 mm,总降雨时间为43~63 d。不同试验点姜瘟病病情指数表现为宣恩>永川>开江;而在每个试验点,姜瘟病病情指数随旬降雨量增多而升高。总体来看,长江上游生姜种植区姜瘟病病情指数与旬平均温度、旬降雨时间,特别是旬降雨量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与三者呈现线性回归关系。因此,有效防控长江上游生姜种植区姜瘟病,需密切关注该区10 d范围内的平均温度、降雨量甚至降雨时间等主要气候因子变化。
    • 田应生; 吴清红; 程爱民
    • 摘要: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上的严重病害,被称为生姜“癌症”,主要危害生姜茎根部及姜块。为有效防治姜瘟病,选择青枯立克、姜瘟灵、康地雷得、苏克雷尔、20%速补5种药剂,研究不同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青枯立克对姜瘟病的防效最佳,达92.3%;苏克雷尔、姜瘟灵次之,防效分别79.5%、76.9%;20%速补、康地雷得防效分别为69.2%、66.6%。生产上可以优先选用青枯立克、苏克雷尔、姜瘟灵这3种药剂防治姜瘟病,在整个生姜生育期,用药防治4~5次可有效控制姜瘟病
    • 谢中卫; 汪霄; 李录久; 姚殿立; 许丹阳; 王家嘉
    • 摘要: 为有效防治生姜茎基腐病和姜瘟病、进一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开展了临泉县生姜农药协同增效防控技术及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氯溴异氰尿酸进行土壤处理结合药剂叶面喷雾,同时采用先进的催芽技术、人工搭建遮阳网、科学的肥水管理等配套措施的农药协同增效防控技术对生姜茎基腐病和姜瘟病有较好的防效,防效达85%以上;使用0.25%噻·硝钠微乳剂(富隆)和喷雾助剂奇功能明显提高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生姜茎基腐病的效果,提高生姜产量与品质。该技术大面积示范仍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对姜瘟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总体上达到95%以上,可在生姜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 刘燃; 杨静; 贾切; 刘奕清; 周弦
    • 摘要: 姜瘟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被称为生姜种植产业的"癌症".本试验设计了一种"网隔栽培法",并探索其对土传姜瘟病发病率和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连续3年的田间验证,相比传统栽培法,"网隔栽培法"种植可显著降低姜瘟病的发病率,平均减少了6.08个百分点,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48.33%;同时,生姜产量平均增加了13.21%.这种"短行播种、纵横开沟、深沟隔病"的"网隔栽培法"为姜瘟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方案,也为其他蔬菜、中药材等植物的土传病害防治提供了新的借鉴思路.
    • 卢岫云
    • 摘要: 姜瘟病也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主要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及时了解掌握田间姜瘟病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及生姜姜瘟病菌流行发生症状,以便生产者能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应用姜瘟病综合防治策略,为生姜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稳固生姜生产.
    • 张瑞华; 刘振龙; 王承香; 田洪霞; 丁美丽; 王效华
    • 摘要: 以安丘大姜为试材,研究姜瘟病不同发病时期施用5种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姜姜瘟病发病初期用药防治效果优于发病高峰前用药,发病初期施用姜瘟净水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9%、54.7%、66.7%、76.4%、72.6%;发病高峰前用姜瘟净水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49.4%、63.4%、73.3%、68.7%.
    • 彭发田
    • 摘要: 生姜喜欢在低温湿润且温暖的气候及沙土地生长,气温一般在22~28°C为宜。一般每年的四月份种植,秋分前后采摘。腐殖质多的壤土种植,生姜的产量较高。生姜种植后,特别容易遭受病虫的侵害,比较常见的有姜瘟病、炭疽病、斑点病、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病虫害,应注意这些病虫害的防治。
    • 吴岩松; 赵伟; 檀根甲; 赵凤梅; 陈爱红; 牛永胜; 刘玉玲; 陈金
    • 摘要: 选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森铜悬浮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8亿个/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等5种对生姜姜瘟病有防治作用的杀菌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效.结果表明:在生态栽培条件下,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森铜悬浮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沟施+叶面施药第4次喷药后15 d对生姜姜瘟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均在99%以上,为生姜姜瘟病防治的优选药剂;8亿个/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沟施+叶面施药第4次喷药后15 d对生姜姜瘟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7.90%~79.14%,可以作为生姜姜瘟病防控的补充药剂.在生态栽培条件下,不同处理对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露天栽培,防效增加率在12.11%~42.88%;生态栽培生姜的产量为62897.55~130732.05 kg/hm 2,明显高于露地栽培生姜的产量(22049.85~46988.40 kg/hm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