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妒忌

妒忌

妒忌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心理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青年博览、社会等; 妒忌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得格、张小娴、李文东等。

妒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100.00%

总计:147篇

妒忌—发文趋势图

妒忌

-研究学者

  • 刘得格
  • 张小娴
  • 李文东
  • 杨丽娴
  • 佚名
  • 叶特生
  • 廖艳
  • 张晶
  • 张爱玲
  • 张锦坤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梁嘉峰; 林慧妍
    • 摘要: 妒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情绪。目前诱发妒忌情绪的主要研究范式有故事法、情境法和游戏法。以往研究从行为和神经生理两个层面考察了妒忌情绪的相关心理机制:当个体意识到别人具备自己试图拥有但却缺乏的优势时,其会产生强烈的妒忌情绪;妒忌情绪的产生会伴随着额叶、脑岛等脑区和P3晚成分更强烈的活动性。研究者发现激素水平差异、脑区的功能性差异、年龄差异、情绪调节类型的差异均会影响个体对妒忌情绪的识别能力和主观体验度。未来的研究需要就提高妒忌研究的生态效度、关注妒忌的特异性问题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从而为人们正确应对妒忌情绪提供更有力的实证支持。
    • 王林琳; 龙立荣; 张勇
    • 摘要: 以往个别协议研究多集中于协议授予方(管理者)与协议接受方(员工)之间,鲜有研究涉及不具有个别协议的第三方(同事)的立场.本研究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不确定性管理理论,探讨新员工个别协议对同事职场排斥和自我完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多行业25家企业204位员工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员工个别协议对同事的职场排斥和自我完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妒忌中介了新员工个别协议对职场排斥和自我完善的影响.整体公正感调节个别协议通过妒忌对职场排斥和自我完善的间接效应:高整体公正感下,个别协议通过妒忌对自我完善的正向间接效应更强;对职场排斥的正向间接效应更弱.
    • 冯唐; 木木(图)
    • 摘要: 妒忌和贪婪是天生的,对于成事者一生的日常,我们如何面对它们反而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如何正确管理妒忌和贪婪,才是一生的修行。我的母亲大人——这位八十多岁的"大飒蜜",大到国情舆论,小到垃圾分类,总有些许看不惯的地方。我问她:"你已经这么大岁数了,你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欲望、这么多的贪婪、这么多的妒忌?"
    • 梁嘉峰; 林慧妍
    • 摘要: 妒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情绪.目前诱发妒忌情绪的主要研究范式有故事法、情境法和游戏法.以往研究从行为和神经生理两个层面考察了妒忌情绪的相关心理机制:当个体意识到别人具备自己试图拥有但却缺乏的优势时,其会产生强烈的妒忌情绪;妒忌情绪的产生会伴随着额叶、脑岛等脑区和P3晚成分更强烈的活动性.研究者发现激素水平差异、脑区的功能性差异、年龄差异、情绪调节类型的差异均会影响个体对妒忌情绪的识别能力和主观体验度.未来的研究需要就提高妒忌研究的生态效度、关注妒忌的特异性问题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从而为人们正确应对妒忌情绪提供更有力的实证支持.
    • 张嘉旭
    • 摘要: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嫉妒是很普遍的情感体验。而嫉妒这一种消极的、负面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在大学生中更是具有相当高的普遍性。嫉妒是个体在对自己与他人的主观价值的认知比较中产生的一种消极的甚至抱有敌意的情绪体验。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可能会导致个体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最终会害人害己。基于此,近年来嫉妒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十分关注的心理现象,学者们对于嫉妒的心理学研究也一直比较活跃,尤其是关于嫉妒和妒忌区别,嫉妒与内隐,外显自尊的关系。本研究综合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嫉妒及其与内隐、外显自尊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 卢盈华
    • 摘要: 对于吃醋这一情感体验,国内哲学界并无关注,西方学者所讨论的jealousy与envy亦难以与之对应.本文试图通过现象学的描述与分析,澄清与醋意相关的体验及其背后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的作用在于推动情感现象学与汉语现象学的发展,促进我们更整全地了解心的现象,为更明确地指导道德实践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区分了嫉妒、 羡慕、 怨嫉、 妒忌与吃醋,主张醋意是一种以爱为核心的妒忌;其次,澄清了醋意的表现与类型,通过辩证考察,界定了醋意的契机、 本质、 意义.
    • 李舒欣
    • 摘要: 为探究社交网站使用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内隐自尊和妒忌的两个成分——善意和恶意妒忌的关系及机制,本研究通过创设社交网站使用中社会比较情景,用内隐自尊范式与妒忌量表对108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上行社会比较对恶意妒忌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善意妒忌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②上行社会比较对恶意和善意妒忌的影响均受到内隐自尊的调节,即随着个体内隐自尊水平的提升,上行社会比较强度对恶意妒忌的预测作用呈减弱趋势,对善意妒忌的负向预测作用呈增强趋势。由此可见,社会比较强度能通过调节内隐自尊,影响妒忌类型与水平。
    • 徐蔓
    • 摘要: 吃醋妒忌是两性亲密关系的绊脚石,但在相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细节令人忍不住妒火中烧,伤人伤己更伤情。美国奥克兰大学教授、婚姻问题专家泰瑞·奥布奇博士认为,两性关系存在两种妒忌:一是"反应型妒忌",通常在关系受到具体事件威胁时产生,如几乎所有人都会在伴侣有不忠行为时妒忌;二是"怀疑型妒忌",多是缺乏安全感、不自信或不信任伴侣所致。
    • 郭丰波; 莫魏萍
    • 摘要: 为了探讨自恋在妒忌与人际反刍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大学生嫉妒量表、人际反刍思维量表和钦佩—竞争自恋量对391名大学生以在线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男生的自恋水平(t=2.16,p<0.05)和竞争型自恋(t=2.00,p<0.05)均显著高于女生;2.控制性别和钦佩型自恋后,竞争型自恋对妒忌与人际反刍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高竞争型自恋个体的妒忌诱发更多人际反刍(b=0.04,t=5.85,p<0.01),但是随着妒忌程度的增加,高竞争型自恋个体的人际反刍增加程度显著低于低竞争型自恋个体(b=0.07,t=3.96,p<0.01).结论:妒忌显著正向预测人际反刍,竞争型恋在妒忌与人际反刍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