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国家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0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专利文献93374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行政管理、齐鲁学刊等;
奴隶制国家的相关文献由282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徐喜辰、纵瑞华等。
奴隶制国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3374篇
占比:99.69%
总计:93666篇
奴隶制国家
-研究学者
- 佚名
- 徐喜辰
- 纵瑞华
- 陈显泗
- 孙国栋
- 李永采
- 束世澂
- 梁作干
- 沈仁安
- 赵洋
- 邓发忠
- 万国强
- 乔伟
- 任允正
- 何兆龙
- 何勤华12
- 何斌
- 何柏生
- 何瑞林
- 侯玉臣
- 傅昌泽
- 关履权
- 冯庆余
- 冷鹏飞
- 凌文
- 刘世杰
- 刘前
- 刘华1
- 刘帆
- 刘文英
- 刘明翰
- 刘欣
- 刘毓华
- 刘毓璜
- 刘泰宁
- 刘洁
- 刘福成
- 刘艳霞
- 卞直甫
- 友珊
- 史普
- 史焕章
- 史鼎
- 叶枫红
- 吴大英
- 吴莲姬
- 周世忠
- 周兴柱
- 周家亮
- 唐梦诗
-
-
-
杨增荣;
徐蓓蓓
-
-
摘要: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Ⅰ《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第7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讲述了法律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教材认为,自夏商至隋唐,古代法律的名称历经了由刑、礼到法、律、令的变化过程。这些名称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变化?对社会治理又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拟做一些探讨,以备广大师生教与学之用。古代中国法律名称的变化大致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夏商西周时期——礼刑并用,礼主刑辅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奴隶制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
-
-
-
-
黄强
-
-
摘要:
从穴居到半穴居,再到地面居住,建筑也开始由覆盖在地面向空中伸长。最原始的建筑相当于一个盖子,覆盖在穴居的地口,还不完全具备建筑的形式。立于地面,有了台基、墙体,向空中发展的房屋才属于建筑。
-
-
-
蔡全法
-
-
摘要: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于黄帝时代,经千余年的演进建立了夏王朝,产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若干万年原始社会的结束,数千年阶级社会的开始。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夏以前千余年间的国家雏形的草创阶段,据文献记载,当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对应考古学文化当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此后,历史进入'万诸侯'的邦国时代,相当于历史传说中的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时
-
-
王迎红
-
-
摘要:
一、古代财政的产生财政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夏代算起,我国的财政已有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原始公社时期,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就没有财政,到了原始公社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生产物;随着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私有制,社会划分为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的阶级,形成了奴隶占有制的生产方式。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持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奴隶本身的占有,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