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的相关文献在1932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65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船山学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9天灾预测总结学术研讨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中医运气学学术研讨会、2008·国际儒学论坛等;《太极图说》的相关文献由219位作者贡献,包括连凡、任俊华、刘茜茜等。

《太极图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19.6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46%

专利文献>

论文:865 占比:79.87%

总计:1083篇

《太极图说》—发文趋势图

《太极图说》

-研究学者

  • 连凡
  • 任俊华
  • 刘茜茜
  • 周欣
  • 张立文
  • 朱惠芳
  • 杨柱才
  • 田智忠
  • 史少博
  • 吴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毛永胜
    • 摘要: 追寻太极拳的历史地理中心,最具文化内涵的当数怀庆古城,太极拳的近现代重大事件,多发生在以古城为中心的方圆50公里以内:陈家祖居陈卜庄,在城东,距离古城5公里;陈家沟在城东南30公里黄河岸边;陈鑫、6少林9太极2022年第3期王宗岳,都曾生活在这块土地;十匕世拳师陈子明,早在1927年就在古城设立国术团体传授太极拳;陈省三曾任教于怀庆府;十九世陈立宪定居古城;有限的太极拳史料,如《太极图说》等,也都以怀庆方言为基础写成。
    • 王永炎
    • 摘要: 继学任先生中医学家、临床家、教育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任先生治学执教五十余年,重始源,刻苦攻读中华深邃哲理,指导临床实践,以疗效为中医命脉。生前垂教后学认真体悟洛书太极图说。宇宙寥廓幽玄,人的生命天人合德,物我合一,知行合一,“揆度奇恒,道通为一”,人身——太极之全体,寓有象数,易混沌易变,以为中医中药学理之本。联系临床诊务观象议病,易理医理相通,法于经旨,理法方药和合。
    • 董平
    • 摘要: 所谓“汉语哲学”,不只是用汉语来书写哲学或表达哲学思想,更重要的一层意思,应当是汉语言本身与哲学之关系,或者汉语言本身所体现的哲学问题。作为完备的象形-表意系统,汉字深刻体现了华夏先民对于存在的独特领悟,是人以主体身份为自然立法的明确凭据。《礼记》说,“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阴阳之交”“五行之秀气”,也即后来周敦颐《太极图说》所谓“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人是天地万物之灵性的精华,“故人者,天地之心也”。这实在是中国文化最为透辟的关于人的理解。人之所以可能成为“天地之心”,则是因为人作为“二五之精”之所凝萃,是通过人本身的特殊方式来实现其生存的,故谓“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这里的“别声”,我认为即是指语言;“被色”则是指服饰。食物、语言、服饰三者,在中国文化中是作为人能够实现其生存之特殊样态的本质力量来加以确认的,因此是足以把人从自然界其他一切万物中区别出来的充分标志。
    • 崔希晨
    • 摘要: “阴阳”来源于《周易》,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概念。谈中国哲学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必然会涉及“阴阳”。自老子起,道家便对阴阳概念做过阐释。儒学与道家道教同为中国本土思想,但其宇宙论和本体论,到了北宋周敦颐这里才系统、完整的形成。因此,周敦颐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学界关于周敦颐哲学思想的研究,或集中在“无极”“太极”这样的宇宙生成第一环节上,或集中在人性论上。本文以宇宙生成的第二环节“阴阳”作为切入点,探讨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及对理学的意义。
    • 史少博
    • 摘要: 伊藤东涯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研究在日本江户时代影响很大。在他看来,朱熹《太极图说解》偏离了《太极图说》的本义,周敦颐以无极为理、太极为气,"无极而太极"即"理生气"之意。"太极""阴阳"本质上皆为一气,"太极生两仪"之"生"是指分化而非创生。朱子则基于理气论释"太极"为理,释"太极"与"阴阳"为体用关系。另一方面,《太极图说》亦有违儒家经典本义。宇宙论、本体论皆非原始儒学内容;《太极图说》明言"五行",而五行并不见于《周易》经传;"主静"工夫源于道家,与《周易》崇阳抑阴的精神不合。伊藤东涯的研究充分反映了"古义学派"的特点,但他的解读也不能尽合《太极图说》之本义。
    • 史少博
    • 摘要: 伊藤东涯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研究在日本江户时代影响很大.在他看来,朱熹《太极图说解》偏离了《太极图说》的本义,周敦颐以无极为理、太极为气,"无极而太极"即"理生气"之意."太极""阴阳"本质上皆为一气,"太极生两仪"之"生"是指分化而非创生.朱子则基于理气论释"太极"为理,释"太极"与"阴阳"为体用关系.另一方面,《太极图说》亦有违儒家经典本义.宇宙论、本体论皆非原始儒学内容;《太极图说》明言"五行",而五行并不见于《周易》经传;"主静"工夫源于道家,与《周易》崇阳抑阴的精神不合.伊藤东涯的研究充分反映了"古义学派"的特点,但他的解读也不能尽合《太极图说》之本义.
    • 周欣
    • 摘要: 《思问录》是王船山学术思想的重要内核,其中蕴含着"太极""动静""人极"等理学概念,既融合周濂溪《太极图说》理论取向,又贯通了张横渠"气"学思想,以此颠覆陆王心学体系,实现对儒家传统的思想超越,由此亦体现出明末清初儒学在哲学义理方面的新发展.
    • 张帆; 刘华; 王慈; 王斯曼; 胡紫腾; 袁卫玲
    • 摘要: 宋明理学继承和发扬了易道儒释文化,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医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周敦颐《太极图说》对朱丹溪、张景岳阴阳思想产生了何种影响,得出朱丹溪以太极之理悟滋阴之道,张景岳从宇宙演化感阴阳之机,探究二者相悖之因,在于二人所在时代的行医风气不同及自身对理学的认知偏差.但寻根求源二人皆谓阴阳俱重,朱丹溪从阴阳相对立论,以言阴气之易亏;张景岳从阴阳互根立论,以言阳气之宜护,明确理学对二者阴阳思想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医者以中国古代哲学原理分析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能力,以加强临床诊断与治疗.
    • 王振复
    • 摘要: 《老子》所说的"太极"与"无极",正如"道"范畴一般,都是存有哲学思维意义上的一些"杂质"的,并非绝对形上.《老子》持"无极"等于"大"(道、太极)之见.《庄子》继承、改造与推进了《老子》的"大"(道、太极)"无极"说,它将区别于"太极"的"无极",预设为绝对形上而纯粹的哲学本原本体范畴.周敦颐《太极图说》所说的"无极而太极",是对《易传》"太极"说与《庄子》"无极"说的一个综合,并非《老子》所说的"无极"即"大"(道、太极),而是指"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本自无极.这里的"无极",是经《庄子》改造与推进的彻底形上的"无极",这一"无极"在《列子·汤问篇》中也曾得到呈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