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天气雷达

天气雷达

天气雷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770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大气科学(气象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9篇、会议论文433篇、专利文献57437篇;相关期刊260种,包括山东气象、气象水文装备、气象仪器装备等; 相关会议123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4年全国气象观测技术交流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天气雷达的相关文献由3061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建新、邵楠、步志超等。

天气雷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9 占比:1.53%

会议论文>

论文:433 占比:0.74%

专利文献>

论文:57437 占比:97.73%

总计:58769篇

天气雷达—发文趋势图

天气雷达

-研究学者

  • 何建新
  • 邵楠
  • 步志超
  • 李学华
  • 陈玉宝
  • 高玉春
  • 周红根
  • 马舒庆
  • 杨传凤
  • 王箫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邝家豪; 陈基浩; 吴保华; 许聪
    • 摘要: 解析湛江天气雷达一次天线失控的排查过程。先了解天线伺服结构和控制通道,再通过分析故障现象,对雷达进行各项机械故障检查和软件测试检查,确定故障部位后迅速排除故障,并总结出一套可以借鉴的雷达天线故障排查步骤,该方法有利于各台站提高伺服系统故障排除速度。
    • 高金兵; 张国平; 薛冰; 王曙东; 王阔音; 丁劲; 惠建忠
    • 摘要: 现有标准格式雷达基数据解析工具在设计上存在通用性和抽象性不足的问题,不便于雷达数据的解析和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基于Unidata的CDM(Common Data Model),设计和构建了中国天气雷达基数据模型,在数据模型层面实现了对天气雷达标准格式基数据的访问,并以Unidata开源的NetCDF Java库和IDV(Integrated Data Viewer)可视化软件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基于CDM的天气雷达标准格式基数据内容提取和可视化分析工具。本研究以广州雷达新旧两种格式基本反射率数据对比为例,展示了研究成果在多普勒天气雷达标准格式基数据评估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本研究成果方便了雷达标准格式基数据的使用,对雷达标准格式基数据的业务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本研究成果亦可应用于雷达基数据处理与分析相关的实际业务和科研工作中,为雷达资料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 周嘉健; 黄桂烨; 吕玉嫦; 徐黄飞; 邹庆彪; 曾慧明
    • 摘要: 基于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计算和绘制广东省11台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1 km高度的等射束高度拼图,给出各站的方位遮挡率;同时为了能更直观地体现雷达所在的地理位置,将等射束高度拼图在GIS地图作可视化展示。结果发现:肇庆、连州和韶关雷达站在0.5°仰角时的方位遮挡率较大,依次为26.39%、28.06%和38.33%,使用该3个站的基数据PPI雷达图验证单站的方位遮挡计算结果,显示为方位遮挡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具有较高一致性,计算结果是有效的。
    • 罗义; 梁旭东; 王刚; 曹正; 文俊鹏
    • 摘要: 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选取跟踪单元大小的雷达回波交叉相关跟踪外推算法(ATREC)。ATREC方法通过雷达回波的边界识别,得到不同尺度的雷达回波的特征运动信息,再不断地内部分化,得到不同次级尺度的内部运动信息,将特征尺度的特征运动场和次级尺度的内部运动场进行合成,最后得到外推的运动矢量场。ATREC方法可以在回波总体运动场基础上,逐级细分出不同次级尺度的移动信息,所以运动场更加平滑且兼顾不同尺度的移动信息,同时能够有效解决TREC类方法采用固定大小的跟踪单元而带来的问题,特别是TREC类方法针对小尺度对流系统的不适用问题。通过个例分析,并与基于交叉相关的多尺度雷达回波跟踪方法(MTREC)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天气系统,ATREC方法具有较强的客观分析能力和灵活的适用能力。通过个例分析检验评分和基于2016年4月总共128个个例的综合统计检验,检验评分结果表明:ATREC方法的预报评分整体优于MTREC方法。
    • 解妍琼; 张云; 杨波; 王佳; 王亚; 张鹏
    • 摘要: 为利用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实现雷暴的自动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层强回波区域面积的天气雷达雷暴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雷达回波体扫数据在水平范围内搜索强回波区域;再对某一温度层上,达到设定阈值的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的区域进行面积求和,当水平范围强回波区域面积达到识别面积阈值时,判定该强回波区域为雷暴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闪电定位资料,采用了17个雷暴天气过程的312个雷暴区域检验识别算法。结果表明:当等高度平面位置显示(CAPPI)数据处理中采用(35 dBZ,0°C,2 km^(2))参数组合能够达到最优的识别效果,识别概率可达87.5%,虚警率为32.9%,临界成功指数为61.2%。该方法可以用于天气雷达的雷暴计算机自动识别业务。
    • 王新舒; 弓宇恒; 闫军; 林弘杰; 张平贵
    • 摘要: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的建设普遍采取局站分离的方式,不利于雷达的日常维护和机外定标,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由于技术保障人员无法到达雷达站,严重影响雷达保障的时效性;天气雷达远程定标控制器能够有效解决雷达远程机外测量与定标的问题,其由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单片机STM32F107为核心控制电路,软件系统采用C/S的架构;在某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经过为期一年实际应用,远程机外主要输出参数实时监测和在线检查功、实现了对雷达发射机、实现了对雷达发射机、接收机等主要系统机外和机内的远程在线定标并自动生成定标测试报表,达到了系统设计的目标;有效提高了保障人员的工作下来,提高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业务可用性,其中比对列出发射机输出极限改善因子、接收系统动态特性、机外系统相干性三项指标的人工测量与远程机外自动测量的指标,发射机输出极限改善因子偏差在0.1~0.2 dB范围内、接收系统动态特性偏差最大为动态范围2 dB,机外系统相干性中回波强度定标偏差为0.64 dB、机外速度为0.1 m/s,指标误差是满足业务应用。
    • 王兴; 钱代丽; 朱彬; 安俊琳; 吕晶晶
    • 摘要: 天气雷达实验中三维回波的显示与交互能够提升学生对雷达探测方式和天气学分析的认知。根据雷达探测原理及其数据结构特点,提出极坐标系下三角面片顶点位置的计算方法,简化了坐标转换和空间插值;运用相邻体素状态的快速判别算法和三角剖分构型的判定算法,进一步提升计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算法的计算速度是传统移动立方体算法的4倍,内存占用仅为传统算法的56%,能够满足师生教学过程中雷达数据渲染与交互的实时性要求。该算法也可应用于数值天气模式、气象卫星等资料的三维渲染,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肖艳姣; 王珏; 王志斌; 冷亮
    • 摘要: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为强对流风暴和龙卷的识别预警提供了重要支持,新一代天气雷达实施双偏振升级后其基数据分辨率为1.0°×250 m(当前分辨率)。为了测试进一步提高数据分辨率的可行性,杭州和深圳竹子林双偏振雷达将数据分辨率提高到0.5°×62.5 m/125 m(精细分辨率)开展精细化探测技术试验。该文以2个龙卷天气过程为例,分析了径向速度数据质量,对比分析了两种分辨率下的龙卷风暴回波特征和多个雷达特征量以及TVS识别结果。结果表明:(1)精细分辨率的径向速度(特别是参差PRT模式径向速度)中存在一些非速度模糊奇异值,增加了识别虚假TVS的可能性;(2)精细分辨率雷达回波能更好地描述龙卷风暴特征;(3)精细分辨率的中气旋中心位置与龙卷灾害路径更加一致,Zmax、VIL、SHI和中气旋旋转速度、方位切变等雷达特征量大多大于当前分辨率的,TVS识别次数也多于当前分辨率的。因此,在不考虑径向速度质量的情况下,相比当前分辨率探测,精细分辨率探测更有利于龙卷风暴的识别。
    • 皮波; 谢英伟; 李柠江; 刘乃和
    • 摘要: 文章详细描述了重庆江北机场天气雷达信号干扰排查情况。通过对天气雷达的发射机、接收机、天馈线系统等测试,排除雷达自身干扰的存在,确定为由外部设备发射信号进入雷达天馈系统引起的干扰。对干扰信号定位、信号特征分析、干扰源模型、径向路测,找到干扰源并排除干扰。对无线传输等低功率设备引起天气雷达同频干扰提出排查方案和建议,并为其他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 田辉; 王天成; 张雅文
    • 摘要: 针对天气雷达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断电现象,设计了一套智能断电保护系统。该系统基于多种网络通信协议,实时采集雷达状态和UPS电源信息进行分析,一旦雷达供电发生异常,能够及时触发智能断电保护机制,实现雷达安全关机,避免发生硬件损坏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对天气雷达工作过程中突发的断电情况,系统能够实现预期保护功能,对延长雷达使用寿命、实现雷达无人值守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