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股东掏空

大股东掏空

大股东掏空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9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产业与科技论坛、商情、会计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2008《中国金融评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大股东掏空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同建、张庆、丁振松等。

大股东掏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45.1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47%

专利文献>

论文:109 占比:53.43%

总计:204篇

大股东掏空—发文趋势图

大股东掏空

-研究学者

  • 张同建
  • 张庆
  • 丁振松
  • 兰秀文
  • 周泽将
  • 孙泽宇
  • 崔晓玉
  • 庄园园
  • 张良
  • 来跃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苑洁
    • 摘要: 以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第一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会抬高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同时大股东掏空构成其背后的传导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传统行业相比,高新技术行业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更加明显,并且存在更加显著的大股东掏空中介效应。
    • 来跃娇
    • 摘要: 选取2012~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女性董事人数在董事会总人数中的占比,考察女性董事和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董事可以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即女性董事占比越高,大股东掏空行为越不严重;进一步,以产权性质和高管薪酬进行分组回归,回归的结果表明企业的国企性质或高薪酬的特点可以强化这种影响,而非国有性质或低薪酬的特点削弱了这种作用。
    • 来跃娇
    • 摘要: 选择2012~2020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女性董事占总董事的比例视角,分析女性董事与大股东掏空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企业审计质量不同时这种影响效果的差异。结论发现:女性董事可以抑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且当公司的审计师来源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时这种作用比非四大审计师企业更显著。适当提高女性董事的比例,提高外部审计质量,才能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关系得到改善,使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提高。
    • 赵世君; 郭川瑞; 曹原
    • 摘要: 文章针对不同动机的高管层股权激励与企业并购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激励动机的股权激励提高企业的并购绩效,而非激励动机的股权激励则会恶化企业并购绩效;对两种非激励型动机对并购绩效影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赎买型股权激励加剧了大股东在并购中的掏空行为而损害并购绩效,而福利型股权激励则是促使管理层加剧在职消费而损害并购绩效。
    • 刘丹; 张欣怡
    • 摘要: 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下,部分中小股东及上市公司的利益存在被大股东侵害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ST舍得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行为的基本情况;然后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市场反应,选择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这两个事件,计算公告前后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结果表明,ST舍得的大股东掏空事件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最后,基于内部控制的缺陷,分析大股东掏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张玉华; 崔明浩
    • 摘要: 大股东股权重组问题是当前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从微观视角探讨了大股东财务困境、掏空动机和股权重组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大股东面临财务困境时确认股权重组决策的动机和依据。基于A集团股权重组案例研究发现:(1)债务负担重、持续经营能力差、股权结构不合理、二级公司盈亏不均衡等问题叠加导致了集团母公司的财务困境;(2)在融资渠道约束下,为了化解财务困境,集团母公司期望通过股权结构调整提升母公司的利润归集能力,即更依赖股权重组。研究结论为揭示大股东行为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同时对治理大股东掏空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王艳丽; 周林净
    • 摘要: 本文以*ST科迪为例,通过研究发现*ST科迪关联交易下大股东掏空的手段是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利用上市公司为自身进行担保。通过对公司财务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行为对公司的运营状况造成了不良影响。最后本文针对公司自身、监管者以及投资者提出了相应建议。
    • 江海燕; 叶凌寒
    • 摘要: 文章选取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研究沪港通政策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实施后,相比于没有进入“沪港通”标的股的企业,“沪港通”标的股企业的大股东掏空程度更低,即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进一步考察企业的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发现,在大股东股权制衡度更低时,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在外部分析师关注程度更低时,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在重新界定样本期间、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文章的结论依然成立。
    • 丁嘉艺; 聂宇文
    • 摘要: 文章针对大股东掏空这一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这一现象的存在能否被分析师识别从而调整预测结果。研究发现:当公司中的大股东掏空现象越严重时,分析师的预测偏差越大;进一步区分分析师预测偏差的方向后发现,大股东掏空现象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分析师的乐观偏差。研究还发现,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利于缓解大股东掏空对分析师预测偏差的不利影响。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掏空行为加深了公司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弱了分析师信息中介职能的发挥,分析师及中小投资者应当更加重视大股东掏空带来的风险。
    • 张琳琳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本市场也越来越活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大股东掏空行为也随之而来,这种行为对各利益相关者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介绍了大股东掏空的方式、成因、后果及其防范机制,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