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聚焦图像融合

多聚焦图像融合

多聚焦图像融合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31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44402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技术与工程、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第五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第十六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 暨第六届立体图象技术学术研讨会等;多聚焦图像融合的相关文献由76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宝华、肖斌、张永新等。

多聚焦图像融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4402 占比:99.96%

总计:344533篇

多聚焦图像融合—发文趋势图

多聚焦图像融合

-研究学者

  • 张宝华
  • 肖斌
  • 张永新
  • 李伟生
  • 杨勇
  • 秦翰林
  • 黄淑英
  • 吕晓琪
  • 李小松
  • 程晓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侯幸林; 周培培
    • 摘要: 摄像机镜头受景深限制,不能同时聚焦距离差别较大的不同物体,导致单次曝光的图像聚焦处图像清晰,未聚焦处图像模糊。为了将多幅不同聚焦情况的图像融合成为一幅全清晰图像,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编码器的无监督卷积神经网络,网络以融合图像与输入图像的结构相似度为目标,增加局部信息加权值,以融合后图像能最大程度地获取原始图像中的有效信息构建损失函数,最终训练网络进行图像融合。该方法在公共基准数据集上取得了较好的表现,与多种方法相比,融合结果的客观指标与主观感受均有明显的提高。
    • 张贵仓; 王静; 苏金凤
    • 摘要: 为解决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中细节信息保留受限的问题,提出改进稀疏表示与积化能量和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源图像采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得到低频子带系数和高频子带系数。接着,通过滑动窗口技术从低频子带系数中提取图像块,构造联合局部自适应字典,利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计算得到稀疏表示系数,利用方差能量加权规则得到融合后的稀疏系数,再通过反向滑动窗口技术获得融合后的低频子带系数;然后,对于高频子带系数提出积化能量和的融合规则,得到融合后高频子带系数;最后,通过逆变换获得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保留更详细的细节信息,在视觉质量和客观评价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 王纪委; 曲怀敬; 魏亚南; 谢明; 徐佳; 张志升; 张汉元
    • 摘要: 为了克服基于块的融合方法对块的大小敏感以及融合图像中存在伪影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四叉树分解和自适应焦点测度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首先,设计一种新的基于修正拉普拉斯能量和(SML)和导向滤波的自适应焦点测度,用于获得源图像的焦点图。然后,采用一种新的四叉树分解策略,并结合已经得到的焦点图,进一步将源图像分解成最优大小的树块;同时,从树块中检测出聚焦区域,并构成决策图。最后,对决策图进行优化和一致性验证,并重构出一幅全聚焦图像。通过公共多聚焦图像数据集进行实验,与11种先进的融合方法进行视觉质量和客观指标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融合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性能。
    • 成亚玲; 柏智; 谭爱平
    • 摘要: 针对传统的多聚焦图像的空间域融合容易出现边缘模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引导滤波(GF)和差分图像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将源图像进行不同水平的GF,并对滤波后图像进行差分,从而获得聚焦特征图像;随后,利用聚焦特征图像的梯度能量(EOG)信息获得初始决策图,对初始决策图进行空间一致性检查以及形态学操作以消除因EOG相近而造成的噪点;然后,对初始决策图进行GF以得到优化后决策图,从而避免融合后的图像存在边缘骤变的问题;最后,基于优化后决策图对源图像进行加权融合,以得到融合图像.选取3组经典的多聚焦图像作为实验图像,将所提方法与其他9种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主观视觉效果显示,所提方法能更好地将多聚焦图像的细节信息保存下来,另外,经该方法处理后的图像的4项客观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对比方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融合图像,较好地保留原始图像信息,有效解决传统多聚焦图像融合出现的边缘模糊问题.
    • 张蕾
    • 摘要: 为了改善对多聚焦图像融合的视觉效果和时效性.借助非下抽样剪切波(NSST)变换的平移不变性和较强的方向选择性,提出改进的融合策略.通过NSST变换对源图像进行分解,获得与源图像大小相同但尺度不同的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再采用改进平均梯度的策略对低频子带进行融合,对高频子带则利用改进的自适应PCNN策略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高低频子带进行NSST逆变换,重构出整体更自然明亮和细节纹理更清晰的融合图像.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融合策略较好地提取出了源图像的细节信息,在主观视觉和五种客观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几种比较算法,且由于NSST引入了快速傅里叶变换,明显提高了运算的时效性.
    • 聂茜茜; 肖斌; 毕秀丽; 李伟生
    • 摘要: 该文提出了基于超像素级卷积神经网络(sp-CNN)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该方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多尺度超像素分割,将获取的超像素输入sp-CNN,并对输出的初始分类映射图进行连通域操作得到初始决策图;然后根据多幅初始决策图的异同获得不确定区域,并利用空间频率对其再分类,得到阶段决策图;最后利用形态学对阶段决策图进行后处理,并根据所得的最终决策图融合图像.该文算法直接利用超像素分割块进行图像融合,其相较以往利用重叠块的融合算法可达到降低时间复杂度的目的,同时可获得较好的融合效果.
    • 吴剑; 吴晓红; 何小海; 李林怡; 卿粼波
    • 摘要: 为对融合图像的信息丰富度、边缘清晰度以及视觉效果作进一步的提升,设计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结合非局部均值滤波(NLMF)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将源图像通过NSST变换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得到高、低频子带系数.其次,对低频子带系数采用局部区域的改进拉普拉斯能量和以及非局部均值滤波融合方法构建低频子带系数融合权重;对高频子带系数采用基于相关系数的空间频率与能量相结合的融合规则,再加以相位一致性规则,构建高频子带系数融合权重;最后,通过NSST反变换得到最终融合图像.从三组不同聚焦图像的实验结果来看,所提算法不论是在主观视觉上,还是在客观评价上,融合图像的轮廓、纹理等信息保留度以及视觉清晰度都有较好的提升.
    • 吴剑; 吴晓红; 何小海; 李林怡; 卿粼波
    • 摘要: 为对融合图像的信息丰富度、边缘清晰度以及视觉效果作进一步的提升,设计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结合非局部均值滤波(NLMF)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将源图像通过NSST变换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得到高、低频子带系数。其次,对低频子带系数采用局部区域的改进拉普拉斯能量和以及非局部均值滤波融合方法构建低频子带系数融合权重;对高频子带系数采用基于相关系数的空间频率与能量相结合的融合规则,再加以相位一致性规则,构建高频子带系数融合权重;最后,通过NSST反变换得到最终融合图像。从三组不同聚焦图像的实验结果来看,所提算法不论是在主观视觉上,还是在客观评价上,融合图像的轮廓、纹理等信息保留度以及视觉清晰度都有较好的提升。
    • 印象; 马博渊; 班晓娟; 黄海友; 王宇; 李松岩
    • 摘要: 多聚焦图像融合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将同一场景下的聚焦不同目标的多张图像中各自的清晰区域进行融合,最终获得全清晰图像.随着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理论的突破,卷积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多聚焦图像融合领域,但大多数方法仅关注网络结构的改进,而使用简单的两两串行融合方式,降低了多图融合的效率,并且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失焦扩散效应也严重影响了融合结果的质量.针对上述问题,在显微成像分析的应用场景下,提出了一种最大特征图空间频率融合策略,通过在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中增加后处理模块,规避了两两串行融合中冗余的特征提取过程,实验证明该策略显著提高了多张图像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效率.并且提出了一种矫正策略,在保证融合效率的情况下可有效缓解失焦扩散效应对融合图像质量的影响.
    • 吕晶晶; 张荣福
    • 摘要: 多聚焦图像融合技术是为了突破传统相机景深的限制,将焦点不同的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全聚焦图像,以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以往基于空间域和基于变换域的方法,需要手动进行活动水平的测量和融合规则的设计,较为复杂.所提出的方法与传统的神经网络相比增加了提取浅层特征信息的部分,提高了分类准确率.将源图像输入训练好的多尺度特征网络中获得初始焦点图,然后对焦点图进行后处理,最后使用逐像素加权平均规则获得全聚焦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融合而成的全聚焦图像清晰度高,保有细节丰富且失真度小,主、客观评价结果均优于其他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