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用户检测

多用户检测

多用户检测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6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邮电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3篇、会议论文90篇、专利文献1250814篇;相关期刊289种,包括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讯技术、电子学报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十九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等;多用户检测的相关文献由180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伟陵、郑宝玉、高洪元等。

多用户检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3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9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50814 占比:99.92%

总计:1251867篇

多用户检测—发文趋势图

多用户检测

-研究学者

  • 吴伟陵
  • 郑宝玉
  • 高洪元
  • 李晓辉
  • 刁鸣
  • 庞伟正
  • 薛强
  • 焦李成
  • 罗汉文
  • 胡艳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邓旭; 朱立东
    • 摘要: 随着卫星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信息和海量用户的连接要求,此时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中的稀疏码多址接入技术(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成为研究的焦点。现有基于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的SCMA系统多用户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串行调度MPA算法和并行调度MPA算法,然而这些算法在降低算法复杂度上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为了进一步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在加权串行调度MPA算法(Weight Variable Node SS-MPA,WVN-SS-MPA)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分组串行调度改进的MPA算法(Improved Group of WVN-MPA,IG-WVN-MPA),该算法可以通过降低迭代次数、码本大小和行重因子来加快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IG-WVN-MPA算法可以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算法复杂度。
    • 陈宇祥; 张伟; 吴思雨; 周淑华
    • 摘要: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具备高频谱效率和大连接的特性。随着移动数据和用户数量的爆炸式增长,NOMA技术的代表之一——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技术具有愈发重要的研究意义。为了降低SCMA系统的检测算法的复杂度,先对用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以及Max-Log-MPA算法进行了原理剖析和性能对比,然后基于Max-Log-MPA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的阈值判断方法。该优化方法利用合理的相似度阈值来提高算法的性能,进一步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最后,总结并探讨了相似度阈值对其他算法的适用性。
    • 余乐; 朱立东; 金亮; 李佳立; 刘轶伦; 郭晟
    • 摘要: 为了解决卫星互联网中各类终端设备对传输速率和频谱资源的需求剧增问题,针对非正交多址卫星互联网,设计了一种基于广义近似消息传递的优化卫星接收机。考虑非正交多址中的多用户检测,基于图模型建立因子图,利用因子图建立系统的消息传递模型并提出消息传递算法。基于广义近似消息传递算法,进一步降低传统基于消息传递的多用户检测器的复杂度。在卫星环境下,研究广义近似消息传递信号接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地解决星地之间的多用户信号共存问题,同时降低算法的运算复杂度。
    • 蒋芳; 杨雅情; 郑国梁; 王翊; 许耀华; 吴香情
    • 摘要: 为降低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基站端多用户检测的复杂度,结合活跃设备在相邻时隙间的相关性和梯度追踪算法提出了相关性辅助的梯度追踪多用户检测(correlation-assisted gradient pursuit multi-user detection,CAGP-MUD)算法,不仅避免了矩阵求逆的过程,还减少了除第一时隙的其他时隙的迭代次数。为了进一步降低多用户检测算法的复杂度,在CAGP-MUD算法框架内引入决策衰弱的思想,对梯度最大值进行衰弱,并以此作为阈值,每次迭代可挑选出多个活跃设备,以减少迭代次数,称为相关性辅助的组梯度追踪多用户检测算法。对提出的两种算法进行了复杂度计算。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和同类算法相比,这两种算法的计算消耗降低了60%以上。
    • 邵凯; 郭红耀
    • 摘要: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作为有应用前景的空口技术,在高吞吐量以及大规模连接中极具优势。针对SCMA通信系统中接收端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驱动辅助MPA法(Model-driven Assisted MPA,MD-MPA)的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MD-MPA在MPA算法迭代过程中节点更新后的信息矩阵和输出的概率矩阵之后添加权重参数,并通过神经网络训练更新参数。经训练所得权重参数可加快算法收敛速度,降低误码率,获得更佳的译码效果。仿真结果表明,MD-MPA相较于MPA算法,误码率降低了20%,复杂度降低了33%。
    • 杨守义; 郭天赐
    • 摘要: 文中提出一种联合导频和有效载荷功率分配(JPA)方案,用来减轻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非正交多址(MIMO-NOMA)系统的误差传播问题.多用户检测采用具有最大比合并和连续干扰抵消(MRC-SIC)接收机的基站.在考虑信道估计误差的情况下,分析每个用户在MRC-SIC解码过程中的平均信噪比(ASINR).此外,JPA设计方案被描述为一个使最小加权ASINR最大化的非凸优化问题,并用几何规划进行了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证实了所提出算法性能分析的有效性,证明了该方案能有效地缓解MRC-SIC的误差传播,提高检测性能,特别是对能源预算适中的用户.
    • 张毅; 余湋; 王瀚; 高航
    •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被提出以支持大规模连接.基于稀疏因子图,SCMA利用低复杂度的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来实现接近最优的多用户检测.但是,传统MPA的复杂度仍然很高.为了灵活地控制算法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混合期望传播检测算法用于SCMA检测,建立算法复杂度与信道阈值之间的关系,利用信道阈值控制算法复杂度.此外,将混合期望传播检测算法与消息回退机制相结合以提高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检测方案相比,所提算法可以灵活地在算法性能和计算复杂度之间进行折衷.
    • 康洁思; 朱静
    • 摘要: 本文针对第5代通信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交织多址(Interleav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IDMA)系统的非正交多用户检测方法——近似消息传递检测(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 AMP)。通过采用此种检测方法,降低系统的复杂度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
    • 雷菁; 王水琴; 黄巍; 彭小洹
    • 摘要: 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是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具备高频谱效率和大连接特性.多用户检测是SCMA系统的关键问题,而如何降低检测算法的复杂度成为多址接入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从影响算法复杂度的不同因素入手,分类综述了现有多用户检测算法并对几种典型算法进行了原理剖析和性能对比.同时,指出了SCMA多用户检测算法的改进思路.最后总结并探讨了SCMA检测算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 刘轶伦; 金亮; 李佳立; 朱立东
    • 摘要: 全球全天候无缝覆盖的特性使得卫星通信成为6G潜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卫星智能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卫星具有星上处理能力.多用户检测是无线通信中抑制多址干扰的经典方法,如最小均方误差、高斯过程回归等算法,由于检测过程中需要求逆矩阵,算法复杂度通常为立方级,难以直接应用到处理能力受限的卫星平台.条件神经过程结合神经网络低复杂度和高斯过程小样本的特性,利用神经网络将高斯过程参数化,避免求逆矩阵,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研究条件神经过程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仿真结果表明,在降低复杂度的同时,条件神经过程还极大地提升了多用户检测的误码率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