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源信息

多源信息

多源信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118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401658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无线互联科技、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灾害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32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第九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第十四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等;多源信息的相关文献由402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浩雄、夏世超、朱西平等。

多源信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1658 占比:99.93%

总计:401952篇

多源信息—发文趋势图

多源信息

-研究学者

  • 冯浩雄
  • 夏世超
  • 朱西平
  • 苟智坚
  • 李伟彬
  • 毛智
  • 罗倩妮
  • 刘伟
  • 张安安
  • 李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沛宇; 袁勤政; 戴鹏飞; 邹亮; 吴晓; 袁志刚; 汪佩
    • 摘要: 为解决复杂环境下单一的室内无线定位技术无法满足人们对定位的需求问题,对多技术融合的室内定位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几种多技术融合的室内无线定位方法,包括超宽带(UWB)与惯性导航技术融合、超声波与射频技术融合等;然后分析了各自的原理及融合方式及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最后总结了多技术融合方案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融合新方案。
    • 杨军; 旺加; 吕梽槟; 田振华
    • 摘要: 由于高原库区滑坡体的特殊高原地质构造,传统单一信息源的滑坡安全评价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工程安全的需要。为此,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融合,基于监测数据构建了动态权重函数,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滑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滑坡初始结构强度计算结果、滑坡的地质构造信息及监测数据的融合,分别由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了三者的权重ω_(1)和ω_(2),进一步融合计算了中间层综合权重ω,依据边坡评价标准,实现了动态安全评价滑坡的目的。由工程实例可知:该评价方法可以较全面地评价高原库区滑坡的安全性态,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为高原库区滑坡的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
    • 张富; 杨琳艳; 李健伟; 程经纬
    • 摘要: 实体对齐(Entity Alignment)旨在发现不同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中指代相同事物的实体,是知识图谱融合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早期,研究者们使用字符串的各种特征来进行实体对齐工作.近年来,随着知识表示学习(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基于知识表示学习的实体对齐方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然而,实体对齐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比如数据质量、计算效率等.本文从实体对齐的定义、数据集和评价指标出发,详细深入地综述和比较了传统实体对齐方法和基于知识表示学习的实体对齐方法.针对传统方法,分类介绍了基于相似性计算和基于关系推理的实体对齐方法,并深入研究了每类方法对字符特征、属性特征、关系特征的利用,同时深入分析了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势与不足.针对基于知识表示学习的实体对齐方法,本文进行了重点讨论、分析和对比.首先,本文将该类实体对齐方法抽象为由三个模块(即嵌入模块、交互模块和对齐模块)组成的统一框架,依据三个模块对每个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进一步地,根据方法所利用的信息种类的不同,将已有方法划分为基于结构信息、属性信息、实体名信息、实体描述信息和综合信息等八类方法,对每一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然后,对基于知识表示学习的实体对齐方法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最后,讨论了实体对齐工作的主要挑战,包括稀疏知识图谱的处理、标注数据的缺乏和噪声问题、方法的效率问题等,并对该工作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王皓; 董书宁; 姬亚东; 乔伟; 尚宏波; 朱开鹏; 周振方; 宁殿艳
    • 摘要: 推动煤矿水害防治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是保障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立足煤矿水害智能化防控的多重需求,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针对煤矿水害基础数据综合管理效率不高、水害超前防控精细程度不足、水灾应急决策时效性不强以及水灾事故发生后难以快速准确鉴定等技术难题,系统剖析了实现煤矿水害智能化防控的主要技术方法;开展了煤矿水害大数据管理、采掘三维地质体模型动态精细构建、水害超前数字化评价与防治、水灾过程应急决策远程辅助及灾后事故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研发;形成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煤矿水害大数据管理系统、煤矿采掘三维地质体动态精细建模系统、煤矿水害分析评价与超前防治数字化系统、水灾事故应急响应远程辅助系统以及水灾事故远程诊断分析系统;构建了煤矿水害智能化防控平台,并在煤矿现场进行了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煤矿水害超前防控、灾中治理与灾后诊断各阶段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水平。研究成果将有力推动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进步,可为煤炭企业开展基础数据管理与水害评价与防治,行业专家及国家安监部门开展水灾应急决策和事故诊断提供支持,是传统水害防治技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 王健; 鲁金瑞; 郑栋; 李璇; 张涛
    • 摘要: 针对复杂水下声场环境下高精度、长航时导航与定位的需求,构建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超短基线(USBL)相对测量信息的观测方程和SINS/声学多普勒测速仪(DVL)的观测方程,提出了一种融合SINS/USBL/DVL多源信息的组合定位算法。为解决声学量测信息不确定引起的导航性能下降的问题,充分考虑水声野值所导致的厚尾噪声特性,利用学生t分布推导了基于状态估计的鲁棒自适应滤波算法,提高了水下航行器组合定位的精度和鲁棒性。通过海上试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 陈波; 和鹏飞; 宋峙潮; 吴旭东; 徐彤; 郑卓
    • 摘要: 地层压力是影响钻井工程安全的关键问题。传统欠压实地层压力监测方法受到人工操作因素、井筒钻具因素影响导致系统误差大、监测结果精度低。通过对历史井数据、随钻获得的测井、录井、钻井数据归纳表达和描述,建立基于历史源的分析过程参数和结果参数库,通过钻头破岩效率分析剔除产生的异常噪点影响,通过气测响应特征分析建立井筒压力关系映射特征,通过井筒动态压力精细刻画,建立了三类关系约束模型,最终建立了多源信息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压力分析工作流程。2017-2020年在32口井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可达94%以上,证明了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 丁娟; 张衡
    • 摘要: 针对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微弱且故障点电弧不稳定,将导致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和选线不精确等问题,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数据采集、传输与应用方面的优势,结合配电自动化主站,开展配电网在线监测终端关键技术的研究,并提出一种新型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策略。该策略采用“站内选线+站外区段定位”模式,通过对多源信息综合判断,实现对接地线路的准确选择和故障位置的快速定位,以尽可能地缩小停电范围。此外,结合实际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建立不同接地方式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工程应用来验证本方案可行性。
    • 杨喜行; 黄纯; 申亚涛; 胡念恩; 万子恒
    • 摘要: 配电网现阶段仍存在有一定数量的低、非自动化线路,缺少馈线终端等自动化装置,故障定位困难。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损失功率匹配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分析故障后跳闸开关与线路损失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故障定位原理,并阐明其工程可行性;其次,通过超短期负荷预测判断线路是否发生异常功率损失并计算线路损失功率,通过短期负荷预测计算故障时线路各开关的应载功率;最后,将线路损失功率值与各开关功率值进行匹配,从而定位故障引起的跳闸开关的位置,确定故障区段。仿真算例及工程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定位故障区段,缩小抢修范围,且不依赖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适用于非自动化和自动化程度低的配电线路。
    • 易驰; 周芳; 陶文心; 伍建辉
    • 摘要: 为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设计一套融合语音、身份及运动姿态等多源信息的智能座椅群控系统.系统主要由控制器、遥控器和手机App组成.控制器集成汽车运动姿态检测、GPS/BD导航和GPRS通信三大功能,遥控器实现语音识别、身份识别和座椅姿态调整功能,手机App通过蓝牙传输完成与控制器的通信,不同控制器之间基于mesh通信模式实现蓝牙组网通信.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语音识别率为96%,手机App能完成座椅群控,能对汽车进行定位追踪,发生异常情况时,座椅能及时发送报警短信通知紧急联系人;座椅姿态的理论记忆值与实际恢复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31%.
    • 李海文; 李颖; 张龙
    • 摘要: 连续精确的位置服务已成为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的信息诉求,而仅依赖于单一的定位源时常存在应用范围受限、可靠性不高、稳定性不强等问题。多源定位技术按照相应的融合策略和算法,能够提供最佳的导航定位服务,也是实现无缝定位的必由之路。介绍定位源主要类型,给出多源融合定位系统结构模型,分析典型多源融合算法,探讨无缝定位技术策略,提出多源融合无缝定位实现的核心问题及未来性能体系的发展构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