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部形态

外部形态

外部形态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51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植物保护、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1803篇;相关期刊38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课程.教材.教法、辽宁教育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球宿根花卉2015年会、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二十八次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等;外部形态的相关文献由949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凡、赵峰、吴富村等。

外部形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4 占比:2.1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1803 占比:97.77%

总计:22300篇

外部形态—发文趋势图

外部形态

-研究学者

  • 范凡
  • 赵峰
  • 吴富村
  • 张健
  • 张国范
  • 李莉
  • 魏国树
  • 俞晓晶
  • 傅海聪
  • 刘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婉莉; 张朝坤; 康仕成; 林雅莉; 郑诚乐
    • 摘要: 【目的】通过探究黄晶果花芽分化进程,了解花芽分化的特性,为花期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完善产期调控技术。【方法】以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资源圃中种植的黄晶果为材料,采用田间观察和石蜡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花芽分化过程的组织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黄晶果于4月1—6日花芽开始进入形态分化初期,芽体生长点分生组织分裂加快,顶端呈圆锥形;4月6—11日为萼片分化期,由于花芽内、外层细胞分裂速率不同从而使周围形成突起,形成花萼原基;4月11—16日为花瓣分化期,在花萼原基的内侧,花原基边缘部位出现新的突起形成花瓣原基;4月16—21日为雌雄蕊分化期,内部花瓣原基继续生长发育,萼片和花瓣逐渐伸长,生长点持续变宽,在花瓣原基内侧分化出数个小的凸起,从而形成雄蕊原基,同时花芽体内部中间位置分化出1个新的凸起,即雌蕊原基形成;4月21—26日为子房膨大期,雌蕊原基下部逐渐膨大形成子房,子房内部出现胚珠原基,同时加速生长,顶部形成明显的突出;4月26日—5月1日为雌雄蕊成熟期,子房持续膨大呈葫芦形,子房内1~2个胚珠,花药已全部形成,花芽形态分化完成,黄晶果花各个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结论】黄晶果的花芽分化进程较短,持续约1个月,分为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子房膨大期和雌雄蕊成熟期6个时期。黄晶果花芽分化过程呈明显的"慢-快"的特征,分化自4月初开始至5月上旬结束,花芽形态分化各时期均存在重叠现象。
    • 于栋; 赵钰; 韩立群; 郭彩华; 亢超; 马凯; 牛建新
    • 摘要: 【目的】比较新疆主栽核桃品种温185与新新2号雌、雄花芽在不同时期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变化的差异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了解花芽分化机制,为新疆核桃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雌、雄花芽进行切片观察。用解剖针解剖雌雄花芽,并观察其外部结构特点。【结果】(1)温185、新新2号雌花芽分化过程划分为:形态分化临界期、雌花分化初期、花原基分化期、花柄和雌蕊分化期、雌花形成期共5个时期。(2)温185、新新2号雄花芽形态分化过程包括雄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和雄蕊分化期、花药分化期、雄花形成期4个时期。(3)温185、新新2号雌雄花芽外部形态大小与内部解剖结构具有相关性。【结论】温185、新新2号雌雄花芽分化时期特征基本一致,时期分化时间存在差异。从雌雄花芽外部形态特点推测内部分化时期具有可行性,可方便快速判断雌雄花芽分化状态。
    • 李岽辉; 朱强; 郭再华; 曹卫东; 耿明建
    • 摘要: 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氮、磷、钾、钙、镁、硫缺乏对苗期紫云英外部形态、生长发育、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养分供应不足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苗期紫云英生长,表现出特定的缺素症状。氮、磷、钙、镁缺乏显著降低紫云英株高16.4%~54.0%,而钾和硫缺乏无显著影响。氮和钙缺乏使根长分别减少31.9%和22.5%,其他养分缺乏对根长无显著影响。大量矿质元素(硫除外)缺乏使紫云英地上部干重显著降低22.0%~60.7%。根部干重受不同养分缺乏影响不同,氮、钙和镁缺乏后显著降低23.4%~51.6%,磷和硫缺乏后分别增加40.6%和18.8%,而缺钾对根干重无显著影响。单株干重随养分缺乏的变化趋势与地上部类似,除镁外其他元素缺乏均显著增加根冠比。紫云英苗期叶绿素含量在氮、钙、镁和硫缺乏时显著降低,缺钾和磷时无显著变化。受养分缺乏胁迫时,紫云英苗期地上部氮、钾含量(除了钾、硫缺乏时的氮含量及磷、镁缺乏时的钾含量)通常显著降低,紫云英磷含量仅在缺磷时显著降低。6种大量矿质养分缺乏一般导致紫云英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降低。聚类分析表明,溶液培养条件下钙和氮缺乏对苗期紫云英伤害程度最大,其次为磷,再次为钾,镁和硫缺乏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综上所述,矿质养分缺乏均不同程度地抑制紫云英生长和养分积累,生产中应结合实际开展养分管理,以提高绿肥生产利用效益。
    • 秦守亮
    • 摘要: 在广西北流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为提升乡村建筑风貌,完善建筑功能,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建筑形制及营造手法的发展方向。针对北流市所处桂东南地区乡村不同建筑类型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建筑外部形态更新手法,包括在原建筑结构基础上构建新的建筑表皮、以轻介入手法结合标准化适当提升建筑外立面、重建建筑外部形态的乡土性体现以及打造景观环境来完善建筑功能等。在北流市清水口镇积丽村的村民小组进行实践,在设计中结合村民和村委会意见,在建造中结合施工单位的实践经验和建议,突出乡土性和经济性,建成后获得村民和村委会等使用者的认可,探索了一条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路径。
    • 许曼飞; 李孟园; 姜岩; 孟召娜; 谭畅; 王国昌; 边磊
    • 摘要: 【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及其明暗适应中的变化,探究其调光机制。【方法】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测定了灰茶尺蠖成虫复眼的小眼数量、间角、直径和曲率半径等外部参数,并通过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观察了复眼的内部超微结构;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灰茶尺蠖成虫复眼在明暗环境中分别适应2 h后晶锥结构及色素颗粒的位置变化。【结果】灰茶尺蠖成虫复眼呈半球形,雌、雄虫单个复眼分别有2502±105和3123±78个小眼。小眼自远端至近端由角膜、晶锥、透明区构成的屈光层和由15个视网膜细胞构成的感光层组成。2个初级色素细胞包裹着晶锥,自角膜近端延伸至视网膜细胞核区的远端;每个小眼外围由6个次级色素细胞围绕,自角膜近端延伸至基膜;在透明区内14个视网膜细胞聚集成束(非感杆束),远端与晶锥束末端连接,在感光层内形成闭合型感杆束,延伸至第15个视网膜细胞(基部视网膜细胞)。在明暗适应时,灰茶尺蠖复眼的晶锥细胞间出现开闭,色素颗粒进行纵向位移,以适应外界的光强度的变化。【结论】灰茶尺蠖成虫复眼属于重叠像眼,感杆束为“14+1”模式;屏蔽色素颗粒的移动是其复眼适应外界光强度变化的重要机制。
    • 摘要: 树木是有木质茎的植物。根据树木的寿命长短、分枝方式和外部形态的不同,树木可分为乔木、灌木和半灌木。绝大多数树木是种子植物,蕨类植物中只有树蕨为树木。据统计,中国约有8000种树木。
    • 刘宇岩; 李凤辉; 张小忠; 边力; 陈四清; 曲江波; 高文磊; 刘长琳; 葛建龙
    • 摘要: 采用观察、测量、解剖和拍照的方法,对狼鳗(Anarrhichthys ocelhatus)的外部形态、可数可量性状及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进行研究,并描述了狼鳗的相关特征.结果显示,狼鳗体型为鳗形,整体呈黑色或灰黑色,头部、背部及背鳍鳍条上有若干似眼睛的黑色圆斑,体表无鳞.背鳍鳍条数为232~267,胸鳍鳍条数为15~22,臀鳍鳍条数为189~220,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因与尾鳍相连而无明显区分界限,侧线左右各2条,均不完整,雄性侧线点明显,而雌性侧线点不明显.上排侧线点数为18~25,下排侧线点数为76~85.上鳃耙数为49~70,下鳃耙数为55~73,脊椎骨数为232~271.全长/体长线性相关性最好,雌、雄差异很小,稳定性最好.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体长/肠长的变化范围较大,雌、雄间差异较大,线性相关性差,可以作为区分狼鳗雌、雄的重要特征;狼鳗体重与体长关系:W=0.0337S12.4798(R2=0.9992),雌性:W=0.0326S12.4864(R2=0.9990),雄性:W= 0.0359S12462(R2=0.9995).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口咽腔大,具颌齿,无腭齿、犁齿,咽喉齿发达;胃大,呈"I"型,无幽门盲囊;肠短粗,比肠长为0.45;相关性状及特征显示狼鳗为肉食性鱼类.雌雄异体,卵巢(Ⅲ~Ⅳ)呈椭圆形,粉红色,左右对称,精巢(Ⅲ~Ⅳ)呈黄白色,"Y"形.
    • 刘玉良; 孙雨辰
    • 摘要: 本文从黑木耳的形态、色泽、根部结构、重量、膨胀系数、适口性、质地、耐水性、水溶性、细碎程度、营养成分等方面介绍了野生黑木耳与栽培黑木耳的区别,以期为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黑木耳时提供鉴别依据.
    • 叶刚; 张笑笑; 陈静波; 李建建; 李玲; 刘建秀; 郭爱桂; 郭海林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形态特征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缕草属植物种间杂交获得的19个组合34个后代的形态变异和杂种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后代在10个外部性状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杂交后代的外部性状与母本或双亲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形态特征34个后代中有30个后代初步被鉴定为真杂种;SRAP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34个杂交后代均具有父本的特异性D N A片段,全部被鉴定为真杂种.本研究中的结缕草属植物杂种真实性鉴定结果为杂交后代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邹茗惠; 许薇; 薛琪琪; 朱志伟; 李媛媛; 赵金红
    • 摘要: [目的]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玉米象.[方法]从采集到的大米样本中分离出玉米象,分别在高速度数码显微系统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和细微形态并进行拍照鉴定.同时提取DNA对cox1和ITS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玉米象的体躯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胸部由3个胸节组成,有胸足3对,体表散布密集的刻点.明显的鉴别特征有头部的额和颊延伸成象鼻状的喙,触角呈膝状弯曲,共见8个小节,口器位于细长喙的端部,上唇基本退化,代之为口上片,下颚须和下唇须退化而僵直,外咽片消失.雄虫外生殖器隐藏于腹部,来源于第9腹节,阳茎背面扁平,有2条平行的纵凹沟,雌虫Y形骨片尖.经克隆PCR扩增得到cox1、ITS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41、1445 bp,与已报道的玉米象cox1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7%~100%,ITS基因为99.0%~99.3%.[结论]根据高速度数码显微系统和电镜下玉米象的形态特征,结合cox1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可为玉米象的鉴定和生物学分类提供依据,也可为防治玉米象对储粮的危害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