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科干预

外科干预

外科干预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50464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医学工程、国际外科学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3中国便秘高峰论坛、2013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等;外科干预的相关文献由33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备、李冠群、姜洪池等。

外科干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0464 占比:99.75%

总计:50591篇

外科干预—发文趋势图

外科干预

-研究学者

  • 孙备
  • 李冠群
  • 姜洪池
  • 杨向东
  • 贾连顺
  • 龚文敬
  • 代明安
  • 余翀
  • 冀亮
  • 刘艳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雷; 辛世杰
    • 摘要: 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2亿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23.5%,其中人口老龄化是最主要的原因[1]。根据发病部位,下肢动脉疾病可分为主髂动脉闭塞(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股腘动脉闭塞及膝下动脉疾病。主髂动脉是下肢动脉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之一,AIOD在有症状周围动脉疾病的占比可超过50%[2]。随着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AOID发病率有可能会进一步升高。AIOD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空气污染等。
    • 孙翊嘉; 何伟亮; 王贺波
    •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全球常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发病率逐渐增加^([1])。小脑梗死是CIS的重要类型。小脑梗死的发病率并不高,占所有CIS的2%~3%^([2-3]),但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一旦病情恶化,梗死可延伸至脑干或梗死后脑肿胀都会导致第四脑室阻塞^([4]),从而引起脑积水或脑干受压,危及患者生命,及时手术干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 周洪义; 魏勇
    • 摘要: 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IPN)是一种毁灭性、危及生命的疾病,治疗棘手,致死率高,随着微创技术发展,IPN的治疗模式已经从传统开放手术转向微创治疗,创伤升阶梯分阶段治疗(step-up approach)是目前INP的重要治疗模式之一,本文对step-up策略实施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进行阐述,虽然step-up创伤升阶梯模式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IPN病情复杂,治疗不应千篇一律,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
    • 孙备; 李冠群
    • 摘要: 慢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胰腺慢性炎症性和纤维化病变,其基本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胰腺分泌功能不足及防治并发症等.目前,对于慢性胰腺炎治疗策略的探讨日趋增多,创伤递进式策略与早期外科手术干预是共性治疗理念.临床实践中,对于出现胰腺假性囊肿、胰管结石、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内镜干预可作为优选治疗方式;无胰头部病变的主胰管扩张,可首选Partington术;合并胰头部病变,可行Beger术或Frey术;无主胰管扩张,应根据具体病变部位行胰腺切除术;全胰炎性病变或多发部位病变,可行全胰腺切除术.外科医师在诸多手术方式的选择中,应遵循个体化与多学科化的整体治疗理念与策略,尤其对于干预指征、时机及方式的掌控.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慢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与外科干预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慢性胰腺炎病人的整体疗效.
    • 李冠群; 孙备
    • 摘要: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2次死亡高峰"是临床治疗中的一大挑战.早期为炎症反应期,应进行以维护器官功能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救治;后期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外科医师对于外科干预指征、时机及方式的掌控尤为重要.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已逐步形成为一个由多学科参与、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临床中应建立以疾病为核心的综合救治平台.文章就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干预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孙备; 李冠群
    • 摘要: 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step-up approach)是目前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重要模式之一,已获得多个指南的肯定与推荐.然而,IPN病情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决定了其治疗不能采用同一种策略.对于部分须进行外科干预的病人,应跨越传统的递升式策略,采取“step-jump”或“一步法”等跨阶梯治疗策略提前干预.同时,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IPN应根据感染病变的位置与分型、医院的学科特色、医生的技术特点具体实施,以制定精准化的微创递升式治疗策略.“step-up approach”策略中的开放性清创是在合理指征与时机下开展的,安全有效,仍不可摒弃.现阶段,遵循“step-up”策略治疗IPN时,更提倡内镜式与外科式干预并行、递升式与跨越式策略并进,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平台,以改善临床预后.
    • 隋宇航; 孙备
    • 摘要: 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病情冗杂多变、治疗困难棘手,及时有效地清除感染源是外科治疗的核心,准确判断、定位感染区域并针对性地实施引流、清创是进一步提升坏死性胰腺炎整体治愈率的关键.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及相关文献,根据感染坏死的发生部位和处理方式不同,探索性提出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分型.同时,对新时代下的多元化干预方式及创伤递升式治疗理念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再探讨,旨在科学规划治疗策略、靶向制定干预方式,以期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 薛志刚; 曹锋; 李昂; 李非
    • 摘要: 目的 调查国内不同级别医院急性胰腺炎(AP)的诊疗现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组员所在医院及其他国内医院对AP的诊疗现状,设计《急性胰腺炎诊疗实践调查问卷》在线调研.调查时间为2020年12月8-24日.观察指标包括一般信息、AP诊断与评估、诊疗策略、随访信息,并对不同级别医院的诊疗情况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26份,其中三级甲等(简称三甲)医院占75.4%(95/126),三级和二级医院分别占15.9%(20/126)和8.7%(11/126).所有调查对象中,88.1%(111/126)采用经典AP诊断标准,88.1%(111/126)使用严重程度分级,其中使用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级和基于决定因素的分级进行严重程度评估的分别占72.1%(80/111)和22.5%(25/111).70.6%(89/126)使用预测模型,常用模型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评分、影像学模型(改良CT严重指数评分或Balthazar评级)和Ranson标准.对于早期胰腺或胰周感染者,75.4%(95/126)首选抗菌药物;对于包裹性胰腺坏死伴感染者,61.1%(77/126)首选经皮穿刺置管引流.需外科干预者,首选方式为腹腔镜经腹手术(37.3%,47/126)和开腹手术(25.4%,32/126),61.1%(77/126)认同"延迟手术"策略,32.5%(41/126)常规采取"进阶手术"策略.对于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44.4%(56/126)在同次住院期间行胆囊切除术.关于随访,建议随访时长为6个月和12个月者分别占46.0%(57/124)和33.1%(41/124),随访时间间隔为3个月和1个月者分别占50.8%(63/124)和23.4%(29/124).比较三甲医院和非三甲医院AP诊疗资料发现,前者年收治≥100例AP的比例更高[34.7%(33/95)比12.9%(4/31),x2=5.372,P=0.020],常规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更多[68.4%(65/95)比35.5%(11/31),x2=11.107,P=0.004],常规进行重症预测比例更高[45.3%(43/95)比 12.9%(4/31),x2=13.549,P=0.001],对于需外科干预的AP患者,采取进阶手术策略的比例更高[37.9%(36/95)比16.1%(5/31),x2=8.512,P=0.017],认为随访应由专职人员完成的比例更高[35.8%(34/95)比22.6%(7/31),x2=8.154,P=0.043].结论 我国AP诊断规范性较高,对AP严重程度与重症预测的评估仍需进一步推广,尤其在非三甲医院.AP治疗尤其是微创干预策略应成为今后规范化诊疗的推广重点.
    • 肖宁波; 李世波; 朱光琦; 王秋景; 李春儿; 王路; 杨海波; 谢海波; 邓杰; 龙亨国
    • 摘要: 目的 分析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外科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和舟山市中医院经病原学确诊的18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7)和死亡组(n=11).使用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危险指标(LRINCE)评分预测坏死性筋膜炎:<6分可能性小,6~8分可疑,>8分强烈提示.结果 18例患者平均年龄(62±9)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发病月份为6~10月份.LRINCE评分:<6分7例(死亡3例),6~8分8例(死亡5例),>8分3例(死亡3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0±12)和(61±7)岁,发病到就诊时间分别为(2.3±1.0)和(3.1±2.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5、1.006,P均>0.05).两组患者ALT、AST、肌酸激酶、白蛋白和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t=6.209、10.348、4.926、11.198和5.952,P均<0.05).18例患者中有3例接受筋膜切开减压+负压封闭引流(VSD)干预治疗,存活2例,死亡1例.15例未行外科干预治疗患者中死亡10例.结论 创伤弧菌在舟山地区散发流行,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发病具有季节性.早期筋膜切开减压+ VSD等手术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