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夏承焘

夏承焘

夏承焘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25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697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瞭望、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读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学术研讨会等;夏承焘的相关文献由227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永启、钱志熙、惠联芳等。

夏承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1.0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697 占比:98.92%

总计:23956篇

夏承焘—发文趋势图

夏承焘

-研究学者

  • 胡永启
  • 钱志熙
  • 惠联芳
  • 刘青海
  • 徐培均
  • 李剑亮
  • 陈美林
  • 陶然
  • 刘梦芙
  • 刘永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韶毅
    • 摘要: 夏承焘往来信札是夏承焘生平及中国现代词学发展研究的重要文献。这里收集整理的其友朋书札二十人三十通,大多写于夏承焘来北京生活后,对于了解夏承焘晚年的学术交往有一定的价值。
    • 杨祎
    • 摘要: 辛弃疾以词名世,其在宋代乃至整个古代词坛上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夏承焘先生曾称:“词至东坡,花间兰畹夷为九馗五剧矣,其突起为深陵奥谷、为高江急峡,若昌黎之为诗者,稼轩也。”充分肯定了稼轩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稼轩词编年笺注〉序》)。辛弃疾一生作词数量极丰,今存六百余首,为两宋词人之冠。
    • 朱炜
    • 摘要: 夏承焘抗战前曾独游莫干山。待1959年夏,他偕妻、友、学生赴莫干山疗养,重到剑池,"前踪了不记省矣"。两周里,他写讫论文《西湖与宋词》,实际来山的第二天就完成了初稿,之后反复修改。某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改《西湖与宋词》毕,得一万六千字,须删省"。可见治学严谨,处事视小为大。该文后发表在《杭州大学学报》1959年第3期,落款"一九五九年八月十八日,莫干山"。此番山中小住,连日亭前看日出月出,光景日日不同,又登塔山看日落,觉唐人"夕阳无限好"句太衰飒,人生应如落日有辉煌灿烂之结局,夜半醒,玩窗月,竟致夜不得睡,哦成《望江南》词十首。
    • 周笃文
    • 摘要: 今年适逢夏承焘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作为夏老的门人,有许多回忆:承焘先生自1975年初秋来京,到1986年辞世,余得侍汤药、亲承教诲者十有一年,兹将见闻所及,撮述于下。虽断锦片玉,亦可管窥蠡测,略见高深耳。
    • 萧莎
    • 摘要: 夏承焘与吴鹭山都是民国时期浙江著名词人,其中夏承焘更是以词学研究享誉海内外,被称为"一代词宗".两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和诗词交游,使诗词酬唱成为他们日常交往的重要部分,而日常交往也是他们诗词创作的主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1942至1945年间,夏、吴二人避战雁荡山,在特殊的时代和环境中,二人创作出一批数量众多、风格迥异于前的雁荡交游词,大致可分为纪游词、寄怀词、唱和词三类,这些作品呈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涵盖了两人的雁荡交游词,而且还能用来分析交游过程和判断交游词的写作情况.
    • 马大勇
    • 摘要: 无论在古典抑或现代文化背景下,师弟子承传都是明晰统绪、接递渊源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习惯所称的"新时期"词坛上,仍然活跃着相当一批传承明晰、词学创作成绩显著的师弟子.他们年辈跨度颇大,自20世纪20年代出生之谢孝苹至60年代出生之郑雪峰俱在其中,共同性则是秉承师教,继替薪火,又时见新异,勠力发展,臻于很高境界,是新时期词坛的"主力"与"砥柱".
    • 李剑亮
    • 摘要: 20世纪50、60年代,夏承焘受其所在学校以及当地政府之邀,以高校教授身份频繁参加各种形式的外事活动.擅长诗词创作的夏承焘,又将这一经历作为其诗词表现的题材,创作了许多颇具特色的诗词作品.这些作品艺术地再现了他当时参与的外事活动,包括省市政府部门接待来访的外国代表团和外国学者,记录了他本人与外国友人的交往情景.这些作品,拓展与丰富了夏承焘诗词创作的题材与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词创作与时代发展同向并行的特点,彰显了传统诗词在现代外事活动中的宣传功能与文化价值.
    • 赵友永
    • 摘要: 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的词律研究引人瞩目,尤其是四声方面,通贯而精深:既继承了清代中期以来的韵律研究轨范,又结合近代学术的严密论证,可谓系统而深邃,在近现代词学史上独树一帜.其遗著《词例》一书久负盛名.此书作为一部模仿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而作的词律研究专书,不但体例独特,而且广征博引,涵盖古今诸多词学著作、论文、手迹,还附有夏先生按语,手眼非凡.本书涵盖词律学各个方面,其研究亦多有创见,如去声作平、叶古音等,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词学著作,意义甚是宏远.然此书手稿影印出版已过三载,学界尚未注意此书的巨大价值,夏先生的词律学思想与成就,也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
    • 摘要: 吴熊和(1934-2012),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衣钵所继。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领域遍涉词学理论、词学作品、词学文献、词学流派等。其代表作《唐宋词汇评:两宋卷》《唐宋词通论》已成为词学研究乃至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丰碑。
    • 惠联芳
    • 摘要: 夏承焘对姜夔其人其词的全方位研究持续了大约20年,其词创作无形中受到姜夔词的影响.其词包孕姜夔词的元素,且含蕴时代的特质及独特的因子,形成独具特色的词风.夏承焘与姜夔有共同的旨趣:崇尚杜牧、林逋、陆龟蒙;有时运用姜夔词牌进行创作;有时对姜夔词的经典语句予以化用.夏承焘对姜夔词的接受,为词接受提供了成功的样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