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抢救
复苏抢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儿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423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母婴世界、福建医药杂志、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海峡护理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2012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等;复苏抢救的相关文献由348位作者贡献,包括蔺际*、任文生、姜清丽等。
复苏抢救
-研究学者
- 蔺际*
- 任文生
- 姜清丽
- 孔连红
- 张凤
- 张宽民
- 彭强燕
- 李俊霞
- 李小燕
- 杨茂勇
- 汪家云
- 汶永科
- 王彩玲
- 王永琳
- 王迁
- 贾国莲
- 赵冰冰
- 辛建勋
- 郭立莎
- 闵叶平
- 韩同众
- 顾体军
- G Claire Campbell
- John E Duggan
- Nathaniel Haslam
- 丁继岩
- 丁臻博
- 丁顺才
- 于伟东
- 于力
- 于春鹏
- 于晟
- 于湘友
- 云蕾
- 付昆
- 代会贞
- 代炳梅
- 任玉琴
- 何娟
- 何忠杰
- 何绍裘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冯凡
- 冯利军
- 凌燕
- 刘俊
- 刘凤琴
- 刘凯东
- 刘华
- 刘双庆
-
-
-
李文哲;
肖雅文;
于湘友
-
-
摘要:
液体治疗是重症监护治疗中常用的措施之一。早在17世纪就有人尝试使用动物的羽毛和膀胱作为输液器将药物注入患者的静脉内,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在当时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1]。直到19世纪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霍乱疫情,Thomas Latta医师尝试给霍乱患者输注盐水,结果发现可以显著降低霍乱患者的病死率[2]。此后,液体治疗在各类疾病的救治中迅速普及开来。截至目前,液体治疗已经是危重症患者复苏抢救中最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3,4]。
-
-
牟朋秀
-
-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措施,并将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现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80例分成两组,分组采用电脑随机选取法,将所有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系统化复苏方式,同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患儿数据比较,观察组患儿复苏抢救成功率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均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患儿采取系统化复苏结合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复苏抢救成功率,减轻患儿脑瘫及死亡发生,使临床护理得到患儿家属的高度认可及满意.
-
-
-
商彩霞
-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产科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不同临床模式影响.方法 时间选取我院2015年3到2018年5月,收治的共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为2017年3月份之前收治,临床救治实施常规复苏抢救管理模式,观察组为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患儿,针对新生儿窒息抢救模式中开展产科与新生儿科规范协作管理临床救治模式,两组患儿复苏成功率,死亡率以及在复苏后不同时间段Apgar评分变化情况互比.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0.48%和100%,死亡率为9.52%和0.00%,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同时间段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实施产科与新生儿科规范协作管理临床救治模式患儿的Apgar评分改善显著,死亡率大大降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
-
陈丹
-
-
摘要:
目的 主要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及临床护理.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31例,分别基于两组患儿相对应治疗方法,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痊愈出院人数高于对照组,且转院与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系统性新生复苏及复苏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
-
顾朝丽;
陈建荣;
张利远;
刘颖;
任玉琴
-
-
摘要:
现代心肺复苏(CPR)的理论和技术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CPR成功率仍很低,仅为1%18%,而超长CPR的成功率更低[1]。近年来大量超长CPR不断取得成功,但完全康复病例报告不多。心肺复苏就是为了有好的脑功能[2]。有选择性地实施超长心肺复苏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使用和研究。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一位非临床岗位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突发心跳呼吸骤停.
-
-
张军霞
-
-
摘要:
看到一个新闻,某市进行的一项初中生1000米测试中,一位15岁的男孩张某在跑到最后一圈时突然倒地,心跳骤停。虽经紧急心肺复苏抢救,但还是没能挽救回这个年轻的生命。适度运动的确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过度运动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导致猝死。又到开学季,各大院校也开始了新的军训,希望学校和学生都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同时也告诫更多的读者朋友们,有时间一定要起来动一动。
-
-
田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临床护理措施,评价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7例窒息新生儿设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复苏抢救+相应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本组患儿生存情况.结果:通过观察统计数据显示,本组37例窒息新生儿中,成功复苏35例(94.58%),院内死亡1例(2.56%),1例(2.56%)患儿家属放弃治疗,经随访1个月未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正确有效的复苏,加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高成功率挽救窒息患儿生命,且可有效降低患儿临床死亡率与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高应用与推广价值.
-
-
周建国;
曹迪;
柳龚堡;
翟晓文
- 《中国医院协会二十八届全国儿童医院院长会》
| 2018年
-
摘要:
国外医疗机构大多常规建立蓝色预警机制,建立全院性快速响应团队,通过蓝色预警召集,为医疗机构区域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等紧急临床情况的患者提供及时抢救,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内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死亡率.蓝色预警在国内医疗机构具有重要推广意义和发展空间.我院自2013年以来建立蓝色预警机制,本文通过介绍快速响应团队、蓝色预警启动流程,复苏抢救,蓝色预警后病人管理,以及本年度临床具体案例总结,分享实践经验.探讨蓝色预警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强调胸外按压、除颤、角色分配以及预警演练对有效实施蓝色预警的重要性.
-
-
骆林利
- 《第七届海峡护理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rn 方法: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期间,龙海市第一医院分娩的93例新生儿出现窒息,及时给予复苏抢救和相应护理,酌情转入NICU继续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龙海市第一医院分娩的93例新生儿窒息患者,给予复苏抢救和相应护理,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除2例重度窒息患儿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rn 结论: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急重症,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因此应该做好孕产妇的保健工作,及时纠正胎位不正、早产、过期产等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在产妇怀孕期间,应该加强孕期的宣传教育,不断向孕妇及家属宣讲孕期的相关保健知识,同时教会孕妇如何进行胎动计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处理。待临产后,需要对整个产程进行严密控制,及时解除胎儿的宫内窘迫症状,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必须及时而有效地进行相应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纠正缺氧状况,减少严重后遗症的发生率,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气管插管,另外为早产儿复苏保暖很关键,早产儿在低体温情况下增加病死率。在所有复苏的起始步骤中包括插管、胸外按压等都要适当注意体温控制。除了进行有效抢救外,还要加强复苏后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之间应密切配合,加强观察护理,严防复苏后新生儿再次发生窒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