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声情

声情

声情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人文杂志、社科纵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声情的相关文献由18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方喜、刘伟伟、吴键等。

声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89.44%

专利文献>

论文:17 占比:10.56%

总计:161篇

声情—发文趋势图

声情

-研究学者

  • 刘方喜
  • 刘伟伟
  • 吴键
  • 周磊
  • 唐闺臣
  • 娄锦
  • 张辽艳
  • 張一南
  • 戴继生
  • 曹宁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吴琼
    • 摘要: 《水龙吟》原名《鼓笛慢》,首见于欧阳修词,后经苏轼大力创作之后成为两宋及后世流行的词调。从调名看,“龙吟”本指龙鸣之声,后多用来指笛声。据相关记载,“龙吟”的声调特色高亢而悲怆。两宋《水龙吟》词调,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长于铺叙,节奏纡徐,情调深婉;用韵以上、去、入声韵为主,尤以第三部(纸寘[置]霁等)、第四部(语遇等)居多,两韵部多为齐齿呼、合口呼,韵字情调偏于婉约、悲凄、幽愁;主题情感既多有哀婉忧伤之调,又不少清旷劲健之情。总的来看,《水龙吟》词调的声情深婉蕴藉与豪迈慷慨并存,适宜抒发丰富深广的情感。
    • 咎圣骞
    • 摘要: 传统诗歌积淀的押韵模式成为中国特有的集体无意识的文化传承现象,使得中国人在一般阅读或者写作中也会企盼形式工整、错落有致、声律和谐的句子,进而期待享受回环往复的声律美以及入韵字和相押字内涵勾连营造的诗意。这些形式工整、声律和谐的诗歌激活了与复杂音乐模式加工相关的脑区,产生更高层次的美感,更强烈的情绪知觉和体验。
    • 斯思
    • 摘要: 宋代词人张先有一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2水调数声持酒听》)。春夜静寂,风儿细细吹过天际,一轮淡月破云而来,将婷婷袅袅的花枝映于粉墙;影随风动,宛若玉人舒展着柔美的舞姿,暗香,浮泛,远播,撩人缱绻幽思……意境之空灵。
    • 刘荣平
    • 摘要: 词调是华夏民族文学的重要语码,凝聚着华夏民族文学的审美心理,大多数词调能引起优美的联想.词人作词时,他们对词调的审美联想会影响到对词调的选择.词调在声、色两方面如表现出美听和直观的特色,会乐于为受众接受,并有可能成为词作量较多的词调.词调中经常出现的改名现象,并非无意义的行为,而是审美心理的诉求与表达,有些词调改名后,会导致该调创作的兴盛.词调的审美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流动不居的.词调审美是词学研究的重大任务,因为词调是词体的核心要素.
    • 李建新
    • 摘要: 句组的构成因素很多,如字数、句数、韵式、节奏关系、长短格式等等,这些因素是变化与统一的.对这些因素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词形式的和谐原因及风格特点.
    • 杜宇
    • 摘要: 曲情和声情是现代音乐歌曲词情的抽象升华,曲情、声情和词情是现代音乐情感的抽象表达.因此对声乐演唱中词情、曲情和声情三个不同方面的情感表达分别进行深度剖析,对研究我国现代声乐各种抒情风格的魅力和情绪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能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国现代声乐表演艺术的各种抒情风格的魅力所在.
    • 张灵慧
    • 摘要: 《行香子》是宋代以来较为流行的一个词调,其来源与佛教关系密切.《行香子》的声调体现出明快深高且悠扬流美的特点,而后则演变成了健捷激袅的声情特征.《行香子》的格式多样,每片结句通常以一仄声字领三个三言对句,颇具特色.在创作流变中,该调的题材内容不断扩大,且形成了两类典型的写作类型.苏轼首次以此调述怀,奠定了《行香子》适合写人生功业之感、抒逍遥闲适之情的格局.而全真教王喆开始用此调唱道劝导,开辟了《行香子》的宗教书写类型.
    • 王紫菲
    • 摘要: 词是音乐文学,有宋一代,统治者都很重视音乐,并且达到了礼乐文武大备的局面。《齐天乐》最初作为教坊乐,由周邦彦依旧曲而制新腔;由颂圣之宴乐变成抒情之乐章,后嗣于民间。经过民间文人的创作,成为当时的流行音乐,做到了词中有乐、乐中有词,成为词坛上的流行词牌之一。所以,探究《齐天乐》的声情有助于了解《齐天乐》的音乐性,进而了解宋代音乐和长调慢词之间的关系。对这一词调的声情探微,有利于整体把握,丰富词调史的研究内容。
    • 张丽
    • 摘要: 李煜作词有别于倚调"填"词,善于把握词调声情,重视声韵关系,在词中注入浓烈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并以诗法入词,用诗性的感觉来创作词,改变词体传统的朦胧曲折多寄托的手法,转为形象化明朗化,更利于抒情,从而实现了词调声情形式层、功能层和超越层三层面的递进,将词从配乐演唱的歌词到具有特殊审美意义的抒情文体演变上推进了关键一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