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墨经

墨经

墨经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逻辑学(论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263种,包括中国哲学史、齐鲁学刊、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国科技典籍国际会议等;墨经的相关文献由32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中原、张仁明、樊国萍等。

墨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9 占比:98.7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74%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0.50%

总计:404篇

墨经—发文趋势图

墨经

-研究学者

  • 孙中原
  • 张仁明
  • 樊国萍
  • 王兆春
  • 张晴
  • 童恒萍
  • 余军成
  • 周文英
  • 张丽萍
  • 张忠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周文华
    • 摘要: 创作《经上》的目的是什么?《经上》是干什么用的?目前的"课本说""百科全书说""哲学体系说"以及"字典说"都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通过对道藏本《墨子》的《经上》和《经说上》做新的断句和分段,发现《经上》中藏有《原经》。《原经》正好100字,共20句,每5字一句,易于背诵。这种"《原经》说"还认为:最初版本的《经上》就是由对《原经》中所有的词逐个进行阐释而形成的。它较好地解释了《经上》的形成原因。这一发现为研究《墨经》提供了新的思路,甚至为理解《墨经》提供了新的线索、新的视角。此外,我们还给出了一份《原经》的现代汉语译文。
    • 何繁
    • 摘要: “同”及其相关概念,如“大同”“玄同”,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同”很少受到学界的关注。“同”也普遍被理解为“相同”或“同一”。基于《墨经》的定义,我们可对“同”形成一个新的理解,即“异而之一”。这种理解能从语源学和文本证据中得到支持。“异而之一”不仅代表墨家对“同”的理解,而且反映了先秦不同思想流派对“同”的共同立场。同时,“异而之一”为理解“同”概念提供了崭新视角,也为进一步研究“同”及其相关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
    • 孙中原
    • 摘要: 《墨经》是墨学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理论硕果,是微型的百科全书,从传世各类手工业技巧,到总结提升各门自然科学知识,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重镇,启示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创新发明。《墨经》有系统的几何光学知识,把数学、物理学与光学知识综合贯通,提出“端”范畴。“端”范畴的数学意义,指“点”,物理学意义,指“微粒”,光学意义,相当于初步的“光量子”概念。
    • 杨武金
    • 摘要: 墨家思想是以逻辑立论的.墨家逻辑思想普遍地蕴藏于墨经和墨论的整个文本之中.本文通过将墨经中对逻辑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与墨论中按照墨经逻辑思想的要求来进行的论证,进行相互的比较和对照解释,发现墨经中的逻辑从根本上是对墨论逻辑应用的总结和概括,而墨论中对逻辑的应用则又是对墨经逻辑的自觉应用,二者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这决定了我们从根本上不能将它们分离开来进行研究.墨经总结的辟、侔、援、推、止诸论式,在墨论中有大量实际应用,通过比较,可以更明确地展示出墨经逻辑虽然没有透过这些论式而研究其中的推理形式,但对相应的具体推理已有明确认识.墨家充分运用三物逻辑来进行论证,是墨家思想学说具有强大的论证性和说服力的根本所在.墨家无论在论证思想学说还是对逻辑思想加以总结的过程中,都认识到了以矛盾原则为核心的一系列逻辑原则,这是墨家逻辑得以建立的关键.墨家逻辑从根本上是关于实际思维论证的逻辑理论.
    • 孙中原
    • 摘要: 《墨经》绝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有赖于运用世界先进的科学方法论,包括明确研究主题、方向、目标与宗旨,做什么,怎么做,明确研究途径、手段、工具与程序.《墨经》绝学研究,必须充分占有资料,准确客观,理性加工,探寻内部联系,总结发展规律.科学方法论关键一环,是古今中外的比较研究,融会贯通,认真深刻,实事求是,方能精准揭示《墨经》绝学的真实含义、深层意蕴.
    • 孙中原
    • 摘要: 《墨经》是墨学发展到高峰时期的惊世硕果.公元前三世纪后期墨家著作《墨经》,无一字句谈神论鬼,是彻底的无神论,有一个反映客观世界,建构十八门自然人文学科理论的范畴体系,号称"范畴王国",是一面概括认知客观世界的范畴之网,表明《墨经》作者是创制逻辑范畴的顶级专家.由墨子到《墨经》的范畴演变,是天翻地覆的巨大变革,新陈代谢的学术跃进.《墨经》绝学的名辞逻辑,即概念与命题的逻辑.
    • 武云
    • 摘要: 西方学者往往倾向于对《墨经》中说明"利"这个重要概念的文本"利,所得而喜也"作快乐主义式的解读,认为墨家在此是把"喜"或"快乐"等同于"利",或者作为"利"以及道德正当性的标准.但实际上,墨家在此处只是对"利"进行了语义和元伦理学层面的说明,并非在表达快乐主义的规范性立场,甚至不是在表达任何一种道德上的规范性立场.快乐主义式的解读对《墨经》甚至整个《墨子》文本包含的对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层面加以区分的意图认识不足,与《墨子》其他地方明确表达的规范性立场不一致,其错误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将西方规范伦理学的框架套用于早期中国哲学的这一常见但却值得商榷的做法.
    • 贾鹏涛
    • 摘要: 杨宽的墨学研究是他史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初入学界即从研究墨子开始,这是受到20世纪20、30年代墨学研究复兴的影响.他的墨学研究内容非常丰富,比如在对《墨子》篇章的辨伪、对墨子核心思想兼爱的理解上、对时人附会西方科学于《墨经》等论点上都能言之有据,持之有故,这些论点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毋庸讳言的是,杨宽认为《墨经》中无数学、力学、几何学、光学以及否定名家或辩者等观点,则失之偏颇.
    • 孙中原
    • 摘要: 《墨经》用古汉语指示代词,充当变项符号,把孔子提出的“正名”原则,概括提升为逻辑思维规律,即“彼止于彼,此止于此,彼此止于彼此”的同一律。《墨经》概括“谓而固是”(称谓陈述有固定所指)“通意后对”(沟通意思后对答)的原理,表达逻辑语义学的同一律。《墨经》说矛盾命题“不俱当”,即不能同真,表达矛盾律。《墨经》说“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指矛盾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表达排中律。《大取》论立辞“三物”(三范畴):“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指论题从充足论据推出,用正确推理形式,符合事物类的同异关系,表达充足理由律。
    • 孙中原
    • 摘要: 《小取》"以说出故",指用推论揭示论题之所以成立的论据,是《墨经》推论逻辑的总纲."说",指推理论证,简称推论."故",原因、理由、根据,简称论据.《墨经》详细阐发譬、侔、援、推、止等各种推论的形式规则,有重要的理论、历史与现实价值,值得认真说明与发挥,积极弘扬和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