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增产率

增产率

增产率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6201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中国农技推广、北方水稻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首届中国中部肥业高层论坛、第二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等;增产率的相关文献由637位作者贡献,包括樊继刚、宋忠俭、徐同珊等。

增产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5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6201 占比:99.66%

总计:86495篇

增产率—发文趋势图

增产率

-研究学者

  • 樊继刚
  • 宋忠俭
  • 徐同珊
  • 孙启忠
  • 张永辉
  • 张蕾
  • 房娜娜
  • 李淑芬
  • 李玛瑙
  • 石元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左娇; 胡荣娟; 李小毛; 夏爱萍; 李彦雷; 魏佳峰; 李春林; 张瑞萍
    • 摘要: 为明确碧护(垂直)生态综合技术在水稻降镉、提质增产上的效果,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碧护垂直生态综合技术(基肥施融耕美肥料+叶面喷施2次融地美750 mL/hm^(2))和碧护生态综合技术(叶面喷施2次融地美1500 mL/hm^(2))降镉效果分别达到91.14%和89.24%,增产率分别达到22.85%和10.86%。因此,推荐碧护(垂直)生态综合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广泛应用。
    • 张蕾; 王玲莉; 房娜娜; 石晓雨; 武志杰; 张丽莉; 石元亮
    • 摘要: [目的]对单个区域或者单种作物开展的抑制剂或者稳定性肥料效果研究受土壤类型和气候区域限制,无法为稳定性肥料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生产和施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此,我们在全国范围进行了稳定性肥料施用效果试验,为稳定性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依据.[方法]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战略联盟于2009-2018年在全国7大地理区域进行了大田试验,比较了等养分条件下,施用稳定性肥料和常规施肥的增产效果,统计分析了2014-2018年的研究结果.[结果]在华南、西南、华中、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等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SF)相对常规施肥(CK)的作物平均增产率分别为5.00%、13.40%、6.96%、8.68%、16.30%、8.72%和5.80%,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增幅分别为36.11%、29.84%、27.25%、51.02%、54.73%和21.00%(无华北NAE数据);8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80%SF)处理相比CK的增产率分别为1.62%、10.38%、1.78%、6.34%、8.35%、1.44%和0.09%,NAE 增幅分别为78.24%、81.41%、49.22%、20.10%、38.96%和62.10%;80%SF 处理相对SF 处理的作物产量平均减少3.92%、1.22%、1.25%、3.49%、0.07%、1.08%和0.05%,NAE 增幅分别为30.95%、40.11%、17.27%、-20.48%、-10.19%和33.97%,与SF 处理的作物产量相比,减施2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在各个区域均带来小幅减产,80%SF处理相对SF处理的减产幅度在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差异显著(P<0.05),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地区差异不显著,80%SF处理相对SF处理的NAE差异多不显著;从全国范围来看,等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处理平均能提高作物产量8.54%和提高NAE 21.77%,8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处理能使产量和NAE分别提高3.13%和26.39%.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稳定性肥料增产率主要受到两种有效公因子的影响,即养分因子和pH因子;稳定性肥料增产率与土壤养分主要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养分越低,稳定性肥料的增产效果越强,稳定性肥料在贫瘠土壤上产生的经济效益越大(西北极端干旱地区土壤除外);稳定性肥料增产率与土壤pH呈正相关关系,土壤pH越高,稳定性肥料肥效和增产效果越强.[结论]施用稳定性肥料在全国主要种植区域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节肥效应,完全可以替代常规施肥模式.综合对比等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施肥模式和80%常规施肥养分稳定性肥料施肥模式对增产和提高NAE的效果,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以等常规施肥养分施用稳定性肥料的效果较好,华南、西南稳定性肥料的施用量则以80%的常规施肥养分量为宜.影响稳定性肥料肥效和增产效果最重要的土壤因素是土壤养分,其次是土壤pH.
    • 刘晓颖
    • 摘要: 为验证氟啶菌酯悬浮剂、唤醒乳剂对花生白绢病、根腐病、叶斑病及果腐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菌酯对花生白绢病、根腐病、叶斑病、果腐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1.75%、83.22%、81.55%、94.84%,平均增产率16.45%;唤醒对花生白绢病、根腐病、叶斑病、果腐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1.75%、81.82%、80.25%、94.58%,平均增产率15.87%.说明2种药剂均表现出了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 郜微微; 花劲; 杨玉萍; 薛根祥; 王国平; 顾存秀; 杜宇
    • 摘要: 为了验证正乾牌水溶肥料(聚合物型)和正大牌水溶肥料(有机小分子型)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于2020-2021年在东台市梁垛镇牌沟村开展了小区试验.结果 表明,于小麦孕穗期、灌浆期喷施正乾牌水溶肥料和正大牌水溶肥料各2次,小麦长势较好,可有效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和叶片功能期,灌浆速率加快,籽粒饱满,减少小穗退化,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抗倒伏能力,增产率分别达到5.27%、3.51%,新增纯收入分别达到49.7元/亩、28.8元/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 王龙明; 张优胜
    • 摘要: 为了验证6%苄嘧·苯噻酰颗粒剂对水稻抛秧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最佳用量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苄嘧·苯噻酰颗粒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对水稻安全.建议在水稻抛秧后5~7 d用药,用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5~7 d,用量以6.75~8.25 kg/hm2为宜.
    • 刘玉玲; 赵伟; 迟元凯; 柳兆春; 孙宁; 冯永见
    • 摘要: 为筛选出防治红托竹荪螨虫的有效药剂,开展了不同药剂对红托竹荪螨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3%氯氟·甲维盐乳油1500倍液、73%炔螨特乳油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24%联苯肼酯悬浮剂1500倍液在恒温恒湿层架式层土栽培条件下,小区喷施1000 mL药液处理红托竹荪的增产率均在180%以上,对红托竹荪螨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为红托竹荪螨虫防治的首选药剂.0.5%苦参碱水剂220倍液小区喷施500 mL药液处理红托竹荪的增产率仅为112.73%,小区喷施1000 mL药液处理红托竹荪的增产率为152.01%,对红托竹荪螨虫的防治效果较差,但是0.5%苦参碱水剂作为生物农药可以作为红托竹荪螨虫防治的补充用药.相同农药、相同稀释倍数小区喷施500 mL药液红托竹荪的增产率明显低于小区喷施1000 mL药液红托竹荪的增产率,说明喷水量对药剂的实际防治效果影响较大.
    • 徐霞; 殷文; 马晓燕; 陈国军
    • 摘要: 为了解应用花生控旺剂的田间效果,选择泰兴市主栽花生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花生控旺产品均可有效控制旺长、增产效果明显,花生控旺剂安然、花生超生宝与15%多效唑比清水对照分别增产34.33%、33.17%、22.75%.考虑气候、土壤、花生品种、种植模式等多方面因素,需进一步开展试验进行验证.
    • 范凌云; 石磊; 徐建陶
    • 摘要: 为验证芸乐收1号、芸乐收2号在水稻上的具体应用效果,特在江苏省宜兴市水稻上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 表明,在晚粳水稻分蘖盛期、抽穗破口前(孕穗期)、齐穗期各喷施1次芸乐收,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较常规用药区增产率在7.35%~ 16.33%,且施用芸乐收对稻曲病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其中,施用芸乐收2号对水稻的增产、防病效果要略优于芸乐收1号,但其对水稻有一定的迟熟作用.
    • 肖让; 康永德; 张永玲; 赵芸晨; 邓浩亮; 肖占文; 程红玉
    • 摘要: 为了探索如何提高玉米膜下滴灌的水肥利用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和肥料调控的效果,连续两年(2019-2020年)进行了田间灌溉试验,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和有机肥使用量处理T1(CK)、T2、T3、T4、T5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①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响应不同,2019-2020年不同施肥处理,T5产量最大为6860.57 kg/hm^(2),较T1(CK)处理提高23.12%(P<0.05),T2、T3、T4处理较T1处理,分别提高6.77%、14.8%、17.97%(P<0.05)。②不同化肥使用量处理的增产率与CK呈线性拟合关系,表明化肥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助于增产;不同灌溉制度增产率与CK拟合呈负指数关系,并非灌溉水量越大越好,应以作物需水规律为指导。③综合考虑农艺性状、果穗经济性状、作物产量及增产率等指标表明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种植区最佳灌溉定额为5400 m^(3)/hm^(2),各生育期灌水定额分别为拔节期825 m^(3)/hm^(2)、大喇叭口期825 m^(3)/hm^(2)、抽雄期975 m^(3)/hm^(2)、扬花期975 m^(3)/hm^(2)、灌浆期975 m^(3)/hm^(2)、乳熟期825 m^(3)/hm^(2)。综上所述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制种玉米高效节水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实现农户实行大面积推广复制,提高玉米产量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 石晓雨; 汪景宽; 张蕾; 王伶俐; 李杰; 房娜娜; 石元亮
    • 摘要: 为了探究抑制剂在不同地区和作物上的适宜添加量,本研究选取中国华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代表性作物,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探究不同抑制剂施用量对作物产量和增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地区茶树和龙眼的抑制剂适宜用量分别为7.5‰和8‰,增产幅度分别为6.94%和24.92%.华东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和春花生抑制剂适宜用量分别为6‰、7‰和5‰,增产幅度分别为14.30%、10.98%和12.17%.华中地区水稻抑制剂适宜用量为12‰,增产幅度为8.74%.西南月季和香石竹的抑制剂适宜用量分别为8‰和7‰,增产幅度分别为16.67%和12.10%.西北苹果和冬小麦的抑制剂适宜用量均为7‰,增产幅度分别为27.83%和3.63%,西北春玉米的抑制剂适宜用量为5‰,增产幅度为1.97%.东北玉米的抑制剂适宜用量为9‰,增产幅度为7.67%.总的来说,抑制剂在西北地区粮食作物(玉米、小麦)的增产效果弱于其它地区,水田的抑制剂推荐使用量(12‰)高于旱地(5‰~ 9‰),且抑制剂在中国各个地区均能产生明显的增产效果,具有显著的增产节肥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