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0288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中国房地产业、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黑龙江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九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第九届高层建筑抗震技术交流会、第七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等;基础埋深的相关文献由39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亮、刘洋、姜毅等。

基础埋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6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0288 占比:99.74%

总计:100547篇

基础埋深—发文趋势图

基础埋深

-研究学者

  • 李亮
  • 刘洋
  • 姜毅
  • 张冰
  • 文中
  • 李力
  • 王红梅
  • 窦艺成
  • 郭文杰
  • 陈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玉; 孔纲强; 孟永东; 王乐华; 刘红程
    • 摘要: 能量桩基础兼具承担上部荷载和浅层地温能利用的双重功能,基础埋深条件和运行模式对能量桩的换热性能及热力响应均有一定影响.依托中国三峡大学水科学与工程楼桩基础工程,针对3.0 m埋深条件下含承台能量桩基础,开展时长各16 d的两组现场对比试验,每日对应的运行模式分别为16 h加热-8 h自冷的间歇循环加热(IH-16)和持续24 h加热(CH-24),实测能量桩及承台的温度、热致应变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CH-24和IH-16试验加热稳定阶段的换热效率值分别约为5.32 kW和5.38 kW,中性点均出现在距桩顶0.78倍桩长处,桩顶位移分别为0.38 mm及0.19 mm,对应的桩身平均温度升幅分别为8.9°C和4.7°C,热扰动范围约1.7 m;CH-24试验桩身最大约束应力为-3.01 MPa,比IH-16试验的最大约束应力-1.68 MPa提升了79%. IH-16试验在非运行对角桩对应的承台部位产生了约1.75 MPa的附加拉应力,约为C40混凝土抗拉强度值的73.2%.两组运行模式下承台均出现了细微的差异变形,在设计运行时应予以考虑.
    • 陈佳琪
    • 摘要: 介绍了柬埔寨某超高层住宅项目的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该项目采用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基础。简述了该桩基础的基本原理、计算要点和主要参数;根据试桩静载试验结果,说明该单桩承载力可用于设计。按照变刚度调平设计的原理,选择了合适的桩间距和桩数,使塔楼的基础变形更均匀,优化了基础的配筋;选择了不同的桩径、桩长和持力层,来减小塔楼与裙楼的沉降差。由于基础埋深不满足规范要求,对塔楼的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该结构是安全可靠的。
    • 蔡程辉
    • 摘要: 结合工程实例,针对山地建筑高层住宅基础埋深不满足、敞开地下室超限等问题,通过验算分析结构在大震下的抗滑移抗、倾覆能力和零应力区,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及设计方案。
    • 王锋
    • 摘要: 以可可盖煤矿为例,结合场地所处自然地形特点、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地下水位常水位高程、建构筑物基础埋设深度、地下管沟结构高度以及敷设深度,分析自然地形坡度变化,地下水成因、补给以及该区域土壤的渗透性对场地竖向设计的影响,从场地防洪排涝、安全生产、节约投资的角度出发,通过选择合理的竖向布置形式、场地控制标高,满足场地防洪要求的同时降低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及地下构筑物的影响,达到安全生产、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
    • 罗俊
    • 摘要: 栈道基础埋深较浅时,栈道荷载倾覆力矩的力臂过长,不利于现状悬臂式挡墙倾覆稳定;栈道基础埋深较深时,基础自重增加,基础底部应力扩散较小,不利于现状悬臂式挡墙地基承载力及沉降的均匀性;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分析不同埋深基础时对现有挡墙的影响,得到对现状挡墙影响较小的基础埋深范围。在基础埋深优化的情况下,采取其他措施保障现状悬臂式挡墙的安全。
    • 张永建; 张世隆; 陈杰
    • 摘要: 根据《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9-2014)[1],回填土基础土按照"土重法"计算,发生上拔破坏时,上拔角按照经验值确定存在一定理论缺陷;通过变分法原理,建立静力学平衡方程,结合相应边界条件,得到回填土基础上拔破坏面基本方程以及滑裂面上正应力方程,相应获得输电线路回填土基础土体上拔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再根据该理论计算,分析了内摩擦角、黏聚力、基础埋深对计算上拔角以及上拔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指出了"土重法"计算回填土基础上拔承载力时存在的问题.
    • 李恒
    • 摘要: 地基极限承载力是决定地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增加埋深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埋深不足时,宜按中震进行地基稳定验算,地震作用可根据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延性要求适当折减;地震作用下结构抗倾覆安全系数可取1.3~1.5,抗滑移验算应在确定地基破坏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中震作用下单桩水平承载力可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临界荷载;车辆基地上盖高层建筑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的稳定性要求,当构造措施不满足概念设计要求时,应复核中震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
    • 王倩
    • 摘要: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工业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而在地质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只有保障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才可以有效的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方案,提供全面的信息数据,保障工程项目的可靠性和质量性.在本文的分析中,就是基于当下在进行矿山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 陈玉; 孔纲强; 孟永东; 王乐华; 刘红程
    • 摘要: 依托埋深条件下低承台2×2群桩基础,在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绑扎换热管形成能量桩,布置振弦式应变计/温度计以测试桩身温度及热致应变.开展恒定水温(35°C)输入情况下,单根能量桩运行对邻近桩基、承台的热力响应特性试验;实测进/出口水温随时间变化、桩身热致应变等变化规律,分析埋深条件对单根能量桩的换热效率及其对承台和邻近桩体热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与无埋深条件下的换热效率、热力响应特性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3m埋深条件下的换热效率为2.65 kW,较无埋深条件下提升了约68%,体现出上覆回填土存在一定的持热能力;有/无埋深条件下,桩身热致应力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桩身中部及桩顶,分别为1.66 MPa和2.14 MPa;随加热过程的进行,桩端阻力呈现先增大后逐渐下降至稳定值的变化趋势,在加热24 h后达到最大值约20 kPa,与进/出口温度差变化趋势一致;有/无埋深条件下承台在加热工况均出现了细微的差异变形,在设计承台能量桩结构时应给予一定的考虑;有/无埋深条件下承台最大热致应力值分别为0.65 MPa和2.34 MPa,对应的最大温度升幅分别为3.6°C和11.0°C.
    • 李恒; 刘维亚; 黎少峰; 李明
    • 摘要: 为提高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建设高度,对车辆段及其上盖结构体系进行了研究.对多个案例的计算及分析表明:采用柱端加腋可改善车辆段厂房的抗侧刚度;利用层间隔震技术可解决楼层刚度突变;采用全框支转换结构性能化设计、隔震框支剪力墙结构性能化设计等方法可实现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高度提升.另外证明了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条件下,不需要刻意增加基础埋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