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文学

城市文学

城市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4705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学习与探索、湖南城市学院学报、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2017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等;城市文学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惠苑、李洁非、徐从辉等。

城市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705 占比:99.42%

总计:55023篇

城市文学—发文趋势图

城市文学

-研究学者

  • 张惠苑
  • 李洁非
  • 徐从辉
  • 喻述君
  • 孟繁华
  • 李德南
  • 任重
  • 刘中顼
  • 李帆
  • 李明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晴
    • 摘要: 从《街道英雄》到《小花旦》,王占黑小说中的叙事空间蕴含着现当代文学中城市经验的变迁:从带着城市的洗礼对“乡土”的记录,到带着“乡土”的印记对城市的观察。处于城市边缘和缝隙中的公共空间,在小说家笔下构成了一个个具有意味的空间意象系列,成为“英雄”游荡的“江湖”。小说中的叙事空间,既是地理空间的选择,也是心灵风景的演化;既是独特的生命体验,又呈现出一种时代的共性,接续并拓宽着现当代文学中的城市经验。
    • 曾娟; 黄晔
    • 摘要: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比其他文体更具有城市文学的属性,对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具有非常典型的标本意义。《明末清初西湖小说研究》在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的空间思维、“人—地”意识、城市个性分析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富有启示。
    • 黄仲山
    • 摘要: 21世纪以来,“城市病”成为文学重要表现内容,其通过隐喻的方式映射城市发展现实问题,体现作家的批判立场。在文学作品中,“城市病”与人的病症在生态层面呈现出交互性,在人文层面存在同构性,而且作家对“城市病”的批判常常与乡村乌托邦建构相对应,体现了城乡价值对立的思维。在“城市病”文学书写中,作家通过时空维度建立城与人病症的联系,挖掘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代性问题,但在主题表达、写作姿态、介入视角等方面也存在种种问题和不足。随着城市生态和人文环境的发展以及城市文学的不断成熟,文学对“城市病”的书写将走过自觉阶段,在现实性和文学性两方面形成新的突破。
    • 郭陆雨萱
    • 摘要: 乌拉圭作家马里奥·贝内德蒂的小说《休战》讲述了49岁的马丁·桑多梅在即将退休时,爱上了一位24岁的女员工劳拉·阿贝雅内达的故事。就在桑多梅欲求婚之际,阿贝雅内达因病去世。自此,生活对于桑多梅意味着漫长虚无的战场,与阿贝雅内达在一起的时光只不过是一场短暂的“休战”。城市文学一直是马里奥·贝内德蒂青睐的文学作品形式。作者用看似平淡朴实的文字描写桑多梅枯燥乏味的生活,实则通过深刻超前的思想来批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乌拉圭的中产阶级与官僚资本,旨在揭示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唤醒“沉睡”的众人。
    • 张惠苑
    • 摘要: 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来,“娼妓制度”被混同于“娼妓”,造成了当下文学研究界对“娼妓”形象正当性的质疑。作家在创作娼妓题材小说,或有娼妓在其中的小说时,经常纠结于人物构象与政治话语之间,失据于微妙的迎合与迟疑的倒转关系,无法聚焦“娼妓”形象内在性的塑造。由此,有必要辨正“娼妓”和“娼妓制度”这两个概念,重塑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娼妓形象”,以独特的角度让文学回归“一般人学”。
    • 吕方伊
    • 摘要: 作为台湾新生代都市文学的代表人物,朱天文在其作品《世纪末的华丽》中,以感官体验为切入点和纽带,将城市空间与主人公米亚的生命体验融为一体,以人的感官体验跟随城市的地理维度的流动,实现了人类生活体验与城市空间的双向互动.作为现代都市重要的元素的时尚,以其变化的特质,契合着感官体验的特点.在敏锐的视觉和嗅觉感知之下,色彩、图像和气味构筑出了一幅感官地图,塑造了台湾都市时尚景观.以感官书写为视角,探索了感官对于个体生命体验和城市空间的互动,并且从"流动的现代性"进一步挖掘了文本的时尚元素和时尚对于后现代物化消费社会的意义,揭示出作品另一层独特的文学审美维度,从现实意义上丰富了都市文学的研究内涵.
    • 张晗
    • 摘要: 范小青,出生并成长于古城苏州的当代作家。新世纪前后,范小青发表了几部与城市变革相关的作品。近年来,范小青的城市小说集中于城市改造、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关注人的命运,挖掘现代人生存的精神困境。本文意在寻找其城市书写的特殊审美内涵和深刻主题。即城乡两类人群的文化困境、身份迷失、生存焦虑,对城乡文化之间的沟通和城市建设进程的思考和追问,并试图从中表现出范式城市书写对当代城市小说的独特价值和借鉴意义。
    • 张惠苑
    • 摘要: 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来,"娼妓制度"被混同于"娼妓",造成了当下文学研究界对"娼妓"形象正当性的质疑.作家在创作娼妓题材小说,或有娼妓在其中的小说时,经常纠结于人物构象与政治话语之间,失据于微妙的迎合与迟疑的倒转关系,无法聚焦"娼妓"形象内在性的塑造.由此,有必要辨正"娼妓"和"娼妓制度"这两个概念,重塑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娼妓形象",以独特的角度让文学回归"一般人学".
    • 张晗
    • 摘要: 范小青,出生并成长于古城苏州的当代作家.新世纪前后,范小青发表了几部与城市变革相关的作品.近年来,范小青的城市小说集中于城市改造、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关注人的命运,挖掘现代人生存的精神困境.本文意在寻找其城市书写的特殊审美内涵和深刻主题.即城乡两类人群的文化困境、身份迷失、生存焦虑,对城乡文化之间的沟通和城市建设进程的思考和追问,并试图从中表现出范式城市书写对当代城市小说的独特价值和借鉴意义.
    • 高兴
    • 摘要: 城市文学研究范式已由"城市中的文学"过渡到"文学中的城市",这种范式转换明显激活了中国城市文学研究的学术思维,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然而,通过对"文学中的城市"的概念溯源以及学理分析,可以发现,这一范式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以及文化史研究方法的潜在影响,引发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为了推进城市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应当继续革新现有的研究范式,兼顾城市本身的实在性与文学主体的能动性,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整体史"框架内审视城市文学主体"在场"的体验与叙事,将"文学史中的城市""共构的城市"以及"重塑的城市"作为范式革新的理论要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