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6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5052篇;相关期刊674种,包括人民论坛、湖湘论坛、经济研究参考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2人居环境科学国际研讨会、第十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区域合作理论与实践创新暨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学术研讨会等;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文献由12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泉、许经勇、韩长赋等。

城乡协调发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6 占比:7.07%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5052 占比:92.82%

总计:16217篇

城乡协调发展—发文趋势图

城乡协调发展

-研究学者

  • 李泉
  • 许经勇
  • 韩长赋
  • 吴殿廷
  • 朱忠贵
  • 吴卫红
  • 孙久文
  • 戎鑫
  • 李文正
  • 李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郝霞文
    • 摘要: 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城市化的规模和发展程度直接决定该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能力水平,目前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比较迅速,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全球化新格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统筹和推动城乡互补发展,既是实现城乡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和内涵.但当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严重地超过其工业化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那么就可能会出现"过度城市化"的问题,而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地避免"过度城市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所走的这条道路是一条顺应自己国情、具有特殊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化的道路.
    • 张东晴; 汪发元; 何智励
    • 摘要: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乡协调发展综合指数,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城乡保险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效应不显著,城乡保险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保险融合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当加快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与推广,有序提升新型城镇化率;加速城乡各项保险的发展与完善,有效激活新型消费潜力;加强数字技术协同的发展与应用,有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王曙光
    • 摘要: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提出要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同时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这两个基本矛盾的关键途径。
    • 汪宗顺
    • 摘要: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9年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乡协调发展处于中度协调发展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空间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此外,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分别发挥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且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已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应加速长江经济带各区域资源流动,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序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 仲德涛
    • 摘要: 我国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艰辛探索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最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乡协调发展之路,这些探索是习近平关于城乡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形成的历史逻辑。习近平关于城乡协调发展重要论述也是在回应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是由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保障等构成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战略思想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新时代我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进路。要坚持以习近平关于城乡协调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目标导向、实施靶向突破和强化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 彭华涛; 皇甫元青
    • 摘要: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通过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等方式实现的精准脱贫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高度契合,并为“三农”创业奠定了良好的资源、载体与平台基础;而“三农”创业嵌入乡村振兴全要素、全过程、全环节以及脱贫地区的过渡期内,将成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者有效衔接的粘结剂。“三农”创业通过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打造农村创业载体、培育农业关联产业来缓解乡村凋敝与空心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均衡发展、不断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 刘丹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主要矛盾中,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表现得尤为突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城乡协调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一系列的历史原因,乡村与城市发展渐行渐远,城乡差距愈来愈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协调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对现阶段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秦诗立
    • 摘要: 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需深刻理解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来系统谋划,精准施策,高水平取得预期目标、理想成效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是我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中需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社会需优先解决的重大事项。浙江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在加快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创新。
    • 马燕如; 杨敏; 孙露; 吕龙彪; 王宝; 刘丽
    • 摘要: 基于电力数据,从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四个维度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成效指标体系,进一步对标苏浙,评估安徽城乡协调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安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产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公共服务差距改善。对比发现,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务水平与苏浙相对接近,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与苏浙差距较大但逐步改善。该评估有助于找准城乡协调发展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助力城乡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 张慧鹏
    • 摘要: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化和城市化意味着资源要素的集中,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的社会化,从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也会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但人口和资源的过度集中,却会导致城乡关系的失衡,城市出现各种城市病,乡村则陷入凋敝。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然而,要真正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实际上并不容易。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源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城市的规模优势一旦形成,就会不断自我强化,导致资源越来越集中。我们看到,国内一些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就像一个个巨大的黑洞,贪婪地吞噬着周围的资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