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坡面流

坡面流

坡面流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水利工程、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15961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水文、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二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全国地下水与环境科学研讨会、中国力学学会2009学术大会等;坡面流的相关文献由51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文艺、张宽地、王协康等。

坡面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5961 占比:99.84%

总计:116151篇

坡面流—发文趋势图

坡面流

-研究学者

  • 姚文艺
  • 张宽地
  • 王协康
  • 雷孝章
  • 刘兴年
  • 杨帆
  • 刘青泉
  • 张光辉
  • 张升堂
  • 杨春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仰征; 游萍; 邓芳芳; 任金铜; 雷兴庆; 柯西祥
    • 摘要: 从氮素视角对威宁县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的地表河流、大气沉降、坡面径流和壤中流的污染物汇入通量进行估算,揭示污染负荷贡献的主次关系,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学参考.研究表明:1)锁黄仓湿地与其补给水体间综合污染指数差异性达显著水平,且该湿地水环境多数指标不满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最低要求.2)各渠道汇入锁黄仓湿地总氮通量比率依次是北门河(62.78%)>草海来水(36.62%)>坡面流和壤中流(0.53%)>大气沉降(0.07%).汇集生活污水的北门河为该湿地最重要的污染负荷输入渠道,总氮通量达2.16×10^(5)kg/a.农业活动影响下的坡面与壤中流通量为1.83×10^(4)kg/a,这与肥料流失和集水区域面积较大等因素有关.大气总氮沉降通量可能最大值仅有4.45×10^(2)kg/a,对湿地污染负荷贡献有限.3)工程建设应切断北门河补给,铺设管网直接输送至下游污水处理厂,并协调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争取更多湿地景观用水.
    • 胡静; 覃光华; 王瑞滢; 王帅人; 肖鸿
    • 摘要: 为深入研究坡度与植被对坡面流水力学特性的影响,以Navier—Stokes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非淹没刚性植被坡面流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运用该模型,参考西南山区实际情况,设置6个坡度、6个单宽流量和6种覆盖度组合条件下共216种工况,研究了坡面流的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流速与坡度、流量及植被覆盖度之间呈指数变化,相关系数为0.987。相同流量下,随着坡度的增加,流速增速逐渐减小,植被对坡面流的减缓作用逐渐减弱。阻力系数受到坡度、流量和植被覆盖的影响,存在临界覆盖度,低于临界覆盖度时,阻力系数与流量呈现负相关,高于临界覆盖度时,阻力系数与流量的呈现正相关。且临界覆盖度受到坡度的影响,坡度越大,临界覆盖度越大。研究结果可为山区水土流失的预防以及山洪水沙耦合致灾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朱昱; 罗泉达; 田野; 赖剑锋; 蒋芳市; 张越; 葛宏力; 黄炎和; 林金石
    • 摘要: 为了准确高效地测定坡面薄层水流断面位置上的水深,该研究利用“一”字线激光器、高分辨率工业摄像机获取激光线边缘像素点坐标数据,基于Python语言与OpenCV计算机视觉库进行边缘检测算法编程,通过分析、计算薄层水流表面激光线偏移量与水深间的函数关系,构建坡面薄层水流深度测量系统,并利用人工测量方法(测针法与染色法)对该系统测定结果的精确性与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坡面薄层水流深度测量系统对标准水深进行标定的变异系数均值为6.64%,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光滑床面上的测定结果与人工测量方法相比,相对均方差误差、平均相对误差与平均绝对误差均不超过0.2,水深测量系统与测针法、染色法对比所得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到了0.922与0.972,说明水深测量系统与人工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相关性,能够满足定床测量坡面薄层水流深度的需求,在坡面水动力学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王笑; 王超; 华开成; 倪栋
    • 摘要: 为了研究坡面流的水动力学特性,提出了考虑河床坡度以及降雨动量的坡面降雨径流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Roe格式的坡面流水动力模型。结合相应的试验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应用该模型模拟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坡面流运动情况,分析了坡面流流速、水深及出流断面单宽流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坡面流流速、水深均随降雨强度、坡长及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坡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出流断面单宽流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坡度的变化不显著。
    • 薛梦华; 马岚; 刘京晶; 张金阁; 孙旭; 王福星; 张旖璇
    • 摘要: 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不同草被格局(随机格局、草方格、带状、斑块状及光滑玻璃对照)下的坡面流水力学特性变化。试验在8种流量(0.15,0.30,0.45,0.60,0.75,0.90,1.05,1.20 L/s)和3种坡度(3°,6°,9°)下进行。结果表明:(1)与光滑玻璃面相比,草被覆盖坡面可以雍高水位1.02~1.38倍,减缓流速6.52%~36.73%;随着流量和坡度的增大,流速呈幂函数递增(R^(2)>0.95)。(2)雷诺数与流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9),与坡度和草被格局无明显相关关系;草被覆盖可以有效降低坡面弗劳德数。(3)随流量和坡度的增大,草被覆盖下的坡面流型态从层流—缓流或急流过渡到紊流—急流。(4)随着流量的增大,坡面流阻力系数呈幂函数递减(R^(2)>0.86),坡度对坡面流阻力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5)不同草被格局雍高水位的作用为随机格局>斑块状>草方格>带状,对流速的减缓作用为随机格局>带状>斑块状>草方格,坡面弗劳德数为斑块状>带状>草方格>随机格局,抗蚀能力为随机格局>草方格>带状>斑块状。
    • 陈思; 张升堂; 张景洲; 刘明
    • 摘要: 为分析植被对水流阻力作用特征,给流域径流预测及坡面水力侵蚀等提供理论依据,从植被属性(柔性,刚性)、坡面流阻力、坡面流结构、数值模拟4个方面讨论植被对坡面流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规律及意义,对目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与展望.诸多学者通过理论分析、室外现场试验、水力模型试验等研究手段对水流阻力和水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研究,结合目前研究现状,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传统坡面流模拟试验是对刚性或柔性植被进行整体概化试验,而实际坡面植被性质复杂多样,不能全面论述其影响规律;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存在幂函数关系,但关于弗劳德数等其他流态相关参数对阻力系数影响的研究不多;对坡面流流态的界定存在争议,流态判别无统一定论.今后研究方向:①对更接近实际情况的植被进行研究;②产生新的适合于坡面流流态的推论和判断标准;③明确明渠水流阻力公式的适用条件及范围;④创新研究方法.
    • 龙艺; 张安田
    • 摘要: 四川省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策源地,也是长江流域主要泥沙来源区,而且该地区降水集中、坡耕地多,坡面能量汇聚过程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为了治理坡耕地的土壤侵蚀并合理配置植物措施,依据四川省植被及土壤侵蚀分布情况,设计多组坡面覆盖条件,研究了水流在不同黑麦草覆盖密度下流动时的坡面水流能量、能耗及动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卵石覆盖坡面水流能量大于植被与卵石耦合坡面,且坡面植被密度为中等时水流能量最小,阻水效果最好.坡面流量较小时,坡面上部为卵石坡面的水流能耗较大,下部则是植被与卵石耦合坡面能耗大;流量较大时,能耗变化规律与小流量时相反.
    • 陈鑫; 刘海茹; 侯东英
    • 摘要: 采用CFD模拟软件,选用VOF模型,对不同流量、坡度及粗糙度工况下薄层水流进行非定常模拟,对其水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方式有利于降低实验成本及工作量;随着单宽流量的增大,弗劳德数Fr呈幂函数形式逐渐增大;随着水槽坡度角的不断增大,阻力系数f呈幂函数关系逐渐减小;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薄层水流平均水深h、平均流速v及阻力系数f与流量q和坡度J间呈幂函数关系.
    • 谢艳; 朱崇林; 雷孝章
    • 摘要: 基于水槽试验,系统的研究了在5种流量、3种植被组合和3种覆盖密度情况下的坡面流的水力参数、水力因子间的关系和阻力规律。结果表明,坡面流一般为湍流,植被的存在增强了坡面流的湍流强度。平均流速与单宽流量幂函数相关,且拟合结果良好。柔性植被对流速的减缓作用大于刚性植被。柔性植被坡面和刚性植被坡面的阻力系数均随雷诺数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减。
    • 蔡泽康; 王薇; 尚海鑫; 张宽地
    • 摘要: 坡面薄层水流是黄土区土壤侵蚀发生的直接动力条件,探究植被覆盖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及缓流机制,有助于揭示土壤侵蚀发生的水动力学机理。在水槽坡度为12°条件下,通过9个草被覆盖度、7个流量的组合试验,研究了不同植被覆盖度下坡面水流流速变化和缓流机制。结果表明:坡面流流速随着覆盖度的增加整体呈减小的趋势;缓流系数随覆盖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覆盖度大于47.66%时,缓流系数随覆盖度的增加显著减小;以覆盖度47.66%为临界值,高、低覆盖度下缓流系数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最后,建立了模拟草被下的坡面流流速和缓流系数拟合公式,验证结果表明,拟合公式精度较高,可为建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