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方政府干预

地方政府干预

地方政府干预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307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南开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8年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2004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地方政府干预的相关文献由1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锐、宫德波、张庆达等。

地方政府干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2.4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307 占比:97.49%

总计:3392篇

地方政府干预—发文趋势图

地方政府干预

-研究学者

  • 刘锐
  • 宫德波
  • 张庆达
  • 张璟
  • 李娟娟
  • 林宜珍
  • 沈坤荣
  • 王文剑
  • 谢婷婷
  • 郭艳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锐; 攸频
    • 摘要: 本文以2015年5月至2019年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基于官员任期和行政干预下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模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机制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官员任期和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的重要因素,且官员任期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呈现倒U型关系。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官员任期通过调节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影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使得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更加失衡。同时,国库现金存款管理的改进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存款对发行利差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财政存款管理细则、严格约束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行为、优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 刘锐; 龙小燕
    • 摘要: 本文以2015-2019年地方政府债券公开发行数据为样本,研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问题。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压力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进一步影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导致发行利差更加失衡。因此,本文提出应提升财政存款管理的透明度与精确性、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机制等政策建议。
    • 钱水土; 王芯瑞
    • 摘要: 近年来,资本结构研究领域的明显趋势是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深入探讨。各区域制度环境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而地方政府干预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调整最基本的制度因素。僵尸企业作为地方政府干预金融市场信贷配给的副产品,负债率显著高于正常企业并居高不下。文章旨在研究地方政府干预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并探讨僵尸企业对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干预通过增加债务的方式加快了企业向上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且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僵尸企业的“融资成本转嫁效应”抑制了地方政府干预对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促进作用,且对非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应加强地方政府对经济的有效调控,加快对僵尸企业的清理,切实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
    • 徐斯旸; 辛冲冲; 杨先旭
    • 摘要: 基于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产业发展信息,结合2001-2018年间中国上市公司僵尸企业的识别及与其匹配的贷款数据分析检验我国产业政策对僵尸企业贷款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显著增加了银行对僵尸企业的贷款投放,且地方政府干预作为调节变量,明显强化了产业政策对僵尸企业贷款的正向影响;在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响下,银行更倾向于通过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救助僵尸企业.因而,优化产业政策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设计,减少地方行政的过度干预,有助于释放错配于僵尸企业的信贷资源,推动僵尸企业有效出清.
    • 李娟娟; 林宜珍
    • 摘要: 中国式金融分权是中国式分权的重要内容,与财政分权共同促成中国经济增长奇迹.随着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地方金融的发展以及区域金融风险的增强,金融分权问题日益凸显.然而既有文献对于金融分权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不足.鉴于此,本文结合中国的经济实践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研究脉络和成果,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系统化,并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基于相关学术研究的演进梳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概念内涵,并厘清其特征表现;接着,围绕金融与财政制度的改革变迁,对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分权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与阐释;然后,基于"金融分权是'自上而下'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诱致性制度变迁融合作用的结果"的基本判断,在传统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纳入金融手段获取经济资源的天然成本收益优势,阐释并拓展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生成逻辑;进而,总结并诠释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两大经济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与金融风险效应)的形成机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式金融分权研究提供可行方向和思路.
    • 李娟娟; 林宜珍
    • 摘要: 中国式金融分权是中国式分权的重要内容,与财政分权共同促成中国经济增长奇迹。随着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地方金融的发展以及区域金融风险的增强,金融分权问题日益凸显。然而既有文献对于金融分权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不足。鉴于此,本文结合中国的经济实践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研究脉络和成果,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系统化,并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基于相关学术研究的演进梳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概念内涵,并厘清其特征表现;接着,围绕金融与财政制度的改革变迁,对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分权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与阐释;然后,基于“金融分权是‘自上而下’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诱致性制度变迁融合作用的结果”的基本判断,在传统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纳入金融手段获取经济资源的天然成本收益优势,阐释并拓展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生成逻辑;进而,总结并诠释了中国式金融分权的两大经济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与金融风险效应)的形成机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式金融分权研究提供可行方向和思路。
    • 周天芸
    • 摘要: 基于我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产能过剩"背景,纳入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响,探讨2009年以来新一轮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产能过剩与不良贷款之间的传导机制,并采用2009—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差分的广义矩估计,实证检验造成我国新一轮不良贷款的因素,检验产能过剩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能过剩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正向变动,地方政府干预仍然是2009年后新一轮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我国产能过剩呈现大范围、多行业的特征,系统性金融风险集聚.为避免风险,消除隐患,必须健全市场退出渠道,增强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决策环节的独立性,构建多元化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 杨宇焰; 张柏杨
    • 摘要: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分析金融部门扩张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及形成机制.结果 发现:一是金融部门作为一个产业,其产出规模扩张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二是金融部门产出规模扩张造成的挤出效应,主要是通过影响劳动力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实现的.随着产出规模扩张,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就业造成挤出,导致劳动力的“脱实向虚”.同时,金融部门扩张还显著阻碍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三是地方政府干预金融,进一步放大了金融部门扩张的挤出效应,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的程度越强,挤出效应就越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