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应力场

地应力场

地应力场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8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9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52495篇;相关期刊169种,包括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地质力学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13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等;地应力场的相关文献由108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允芳、蔡美峰、何川等。

地应力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9 占比:0.53%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52495 占比:99.36%

总计:52833篇

地应力场—发文趋势图

地应力场

-研究学者

  • 刘允芳
  • 蔡美峰
  • 何川
  • 张倬元
  • 乔兰
  • 尹健民
  • 李攀峰
  • 李春月
  • 李科
  • 王连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蒙伟; 何川; 严健; 吴枋胤; 周子寒; 寇昊
    • 摘要: 为提高地应力场的反演精度,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含与不含常数项回归模型被单独地用于反演岩体的初始地应力场,而这两类回归模型的反演结果是不相同的,因此反演结果较差的回归模型很可能被用于反演。为解决此问题,首先,结合概率统计理论提出了衡量应力实测值与计算值偏差程度的量化指标,此量化指标可以客观地选择最佳反演结果的回归模型;然后,在郭怀志教授提出的反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含与不含常数项回归模型中,基于此量化指标提出了客观获得最佳反演结果的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流程,其可以获得与实测原位地应力较为吻合的岩体初始地应力场;最后,以某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隧道为依托对此反演流程进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此隧道局部区域,含常数项回归模型的反演结果较不含常数项回归模型更好;提出的反演流程可为反演岩体的初始地应力场提供一定的参考。
    • 褚吉祥; 于庆磊; 勒治华; 郑浩田; 孙鹏
    • 摘要: 初始地应力场是地下工程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前常铁矿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巷道围岩破坏严重,掌握矿区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对了解巷道破坏、进行支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建立了考虑矿区主要断层、岩层等的三维数值模型,进行矿区地应力场的模拟,分析了矿区整体、地质构造处和-480 m中段地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地应力以自重应力为主,分层现象明显,应力值随埋深增加而逐渐增大,地质构造和岩性交接带对地应力的影响十分显著,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现象;F_(1)断层形成的构造应力对-480 m中段主运输巷道影响相对较大;-480 m中段主运输巷道侧压力系数为0.46~0.58,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巷道走向的夹角为2.60°~47.75°,对维持其稳定性不利。为减小地应力场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建议矿区地下巷道的布置遵循巷道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平行的原则。
    • 赵春段; 张介辉; 蒋佩; 潘元炜; 李君军; 李清山
    • 摘要: 受复杂地质因素的影响,地质工程一体化一直是页岩气提产增效的关键,其中,多尺度裂缝建模是一体化建模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综合地学模型的准确度和适用性。为了预测天然裂缝对南方海相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和压裂工程的影响,从地球物理、地质、测井和地质力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天然裂缝空间分布及其受力状态进行了精细刻画,具体如下:①对叠前地震道集进行精细化针对性的处理,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保真保幅性,而后进行蚂蚁追踪和多尺度裂缝预测,并结合成像测井、录井和钻井数据进行验证,准确预测天然裂缝的空间分布;②结合成像测井揭示的天然裂缝产状,建立分尺度离散裂缝模型;③由于不同尺度裂缝的力学参数对钻完井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故以分尺度的方式对裂缝模型进行粗化;④采用等效原理对裂缝的地质力学参数进行分尺度赋值,合理刻画天然裂缝对地应力场的扰动,预测天然裂缝应力状态,为研究天然裂缝对钻完井工程的影响奠定基础。利用上述方法有效预测了钻井过程中的泥浆漏失,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包含天然裂缝影响的地质力学模型更能反映真实原场应力,可用于研究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的相互作用,优化水平井压裂设计。
    • 陈修平; 沈新普; 刘景涛; 沈国晓
    • 摘要: 针对石油工程中长期存在的三维地应力场分析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区块地应力场有限元精细建模与分析技术流程,为顺北油田某区块建立了三维精细地应力场.根据区块地震波数据信息建立地质层位模型,并结合各个单井位置上的测井信息,得到准确的三维区块地质模型.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最大主压应力的方向在A井位置上与实测值符合.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数值解和A井位置上对应的解析解之间的误差小于8%,提出的建模方法及分析流程是准确、实用的,得到的精细地应力场数值解具有合理的精度.
    • 王志云; 于申; 李守巨; 杨朔明; 樊可为
    • 摘要: 基于地应力场的线性叠加原理,建立了地应力场3个主应力的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定义地应力场反演的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的极小化求导,建立求解回归系数的超定线性方程组。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自重应力和3种构造应力场工况下观测点的3个主应力。根据现场观测的5组地应力观测数据,反演确定了线性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反演预测的地应力场与观测值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 何少云; 何军; 胡紫航; 卫洋波
    • 摘要: 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属于大(1)型电站,电站地下厂房区域地应力场受地质构造影响明显,局部测点的地应力结果无法直观反映整个区域的地应力场分布情况.为了获得电站地下厂房区域的初始地应力场分布情况,结合地应力实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三维有限差分法,对电站地下厂房区域的初始地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并基于反演结果对区域的地应力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厂房区域的天然地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最大主应力与区域的断层走向近似平行,且与厂房纵轴线呈35°左右的夹角.
    • 何少云; 何军; 胡紫航; 卫洋波
    • 摘要: 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属于大(1)型电站,电站地下厂房区域地应力场受地质构造影响明显,局部测点的地应力结果无法直观反映整个区域的地应力场分布情况。为了获得电站地下厂房区域的初始地应力场分布情况,结合地应力实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三维有限差分法,对电站地下厂房区域的初始地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并基于反演结果对区域的地应力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厂房区域的天然地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最大主应力与区域的断层走向近似平行,且与厂房纵轴线呈35°左右的夹角。
    • 梁利喜; 高阳; 刘向君; 户海胜; 熊健; 钟自强
    • 摘要: 以西部某地区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丰富的压裂改造资料、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分析深部地层实测地应力的大小与方向,建立了适用于砂砾岩储层的地应力评价模型并计算地应力单井剖面.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构造模型构建合理的三维空间数值模型,以单井地应力为基本约束,利用有限元法对工区现今三维地应力场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工区地应力整体处于压应力作用下,表现为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大的趋势.受断裂发育及次级构造影响,断裂带内3个主应力显著降低,断裂边缘和端部存在应力激增带.地应力方位整体近E-W,受断裂和局部构造发育的影响,局部地应力方向发生偏转.
    • 陈念; 王成虎; 陈平志; 陈建林; 周昊
    • 摘要: 白鹤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滇菱形块体内的金沙江上.通常地壳应力状态是影响地下工程安全的重要地质因素,对地下硐室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水电站右岸厂房建设过程中,为了水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营,采用超声波井下电视录井测试系统对白鹤滩右岸厂房锚固洞内7处钻孔进行测试,基于钻孔崩落数据计算了现今白鹤滩右岸厂房区域上方工程岩体的主应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白鹤滩右岸厂房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SH)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方向,主要受到构造应力、 自重应力、 河流剥蚀作用以及岸坡卸荷作用的共同影响,属于局部构造应力场.
    • 赵星光; 王驹; 秦向辉; 陈群策
    • 摘要: 为了给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工程设计提供应力边界条件,采用水压致裂法,在场址内部的4个钻孔中进行地应力测量,完成90段压裂试验和34段水压裂隙印模试验,根据测得的地应力及其方向,揭示场址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基于场址地应力分布规律,结合室内测定的场址岩石启裂应力参数,根据地下实验室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地下实验室主体结构受力行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场址岩体地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在深度为60~600 m范围内,最大水平主应力(σH)小于25 MPa,与场址钻孔岩石的单轴压缩强度相比为低地应力水平.同时,σH普遍大于垂直应力(σv),表明场址地应力场主要受水平构造应力的控制.此外,所有测点的σH方向均为NE,优势方向为NEE,平均为N55°E,与北山预选区地壳运动速度矢量基本一致.获得了斜坡道、竖井和水平巷道启裂指标的分布特征,为完善试验巷道和硐室的布置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