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层厚度

地层厚度

地层厚度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4010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化石、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六届中俄测井国际学术交流会等;地层厚度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昭伟、杨登锋、罗伟等。

地层厚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4010 占比:99.74%

总计:34098篇

地层厚度—发文趋势图

地层厚度

-研究学者

  • 李昭伟
  • 杨登锋
  • 罗伟
  • 陈兆明
  • 魏旭旺
  • 何文军
  • 何永强
  • 兰义飞
  • 冯永玖
  • 冯炎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兆芹; 刘景彦; 董火祥; 程雨涵; 朱艺
    • 摘要: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在晚白垩世末期经历了多期构造抬升运动,导致原始沉积地层破坏严重,致使对该区古地貌及沉积演化特征认识不明确。为了恢复东南隆起区北部的古地貌,以回剥-填平补齐法为基础,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地层结构进行外延,然后基于井震联合法求取地层残余厚度,结合地层结构外延法计算地层剥蚀量,最后拟合出有效的时深转换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研究区的古地貌恢复。应用结果表明,该区泉头组和青山口组沉积演化过程相对稳定,剥蚀区零散分布,剥蚀量较小;姚家组在研究区中部构造相对高隆,剥蚀相对强烈;嫩江组因区域构造抬升导致受到剥蚀作用最为强烈,在长春岭背斜、钓鱼台隆起北部及青山口背斜南部等地剥蚀现象较为显著。以上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后续物源分析、有利区预测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 王立新; 唐明远; 李浩; 周贤斌; 黄学斌; 刘双莲; 赵睿; 张辉; 申本科; 苏映宏
    • 摘要: 沉积事件在油气生成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沉积事件的测井精准识别对精细指导地质分层及准确划分地质单元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报道的文献较少。为此,应用2种方法研究沉积事件,首先通过岩心、薄片及地震资料对测井曲线的精细刻度与标定,获得系统沉积事件的地质专属特征,为识别复杂沉积事件提供准确依据;其次通过沉积旋回、沉积物质等的突变及其成因关系的归因研究,获得复杂沉积事件的识别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岩心、薄片及地震资料不仅有助于标定测井曲线上的沉积事件,而且可以与测井曲线构成识别沉积事件的可信证据链;②沉积旋回的突变或反转与地层层序演化有关,这种突变关系有助于确认层序界面;③沉积旋回的节奏变化与储层岩石结构和孔渗结构密切相关,对于准确预测和评价储层性质有帮助;④沉积旋回及其节奏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判断和识别沉积事件的性质和特点;⑤地质内因深刻地影响了地震信息与测井信息的联动响应规律,事件与沉积物的隐性变化关系在油气地质研究中有着潜在的广阔应用领域。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效地解决了碳酸盐岩“同期异相”的地层对比难题,并有力支撑了四川盆地普光气田的地层单元划分及含气面积的确定,为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 胡斌; 赵亮; 雷海飞; 王勇; 杨飞
    • 摘要: 蓟县系雾迷山组是雄安新区目前地热开发的主要地热储层。在雄安新区内,雾迷山组热储层顶面构造埋深为600~4000 m不等,区内被牛东断层、容东断层和牛南断层分割为雄县断块、容城断块和安新断块三个主要的热储断块。蓟县系雾迷山组,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蓟县、加里东、燕山、喜山等),其地层经历过多期隆升剥蚀作用,雾迷山组残余厚度为600~1400 m不等,南部残余厚度大,北部残余厚度薄。雄安新区开发利用雾迷山组地热水,具有埋藏浅、水量大、矿化度低、水质好等特点。雄安新区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已成为中国地热能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 罗兵
    • 摘要: 针对地震属性预测河道砂体受地层厚度影响大、沉积砂体描述精度低的问题,开展了地层厚度与河道砂体地震响应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了地层厚度校正地震属性值的属性校正方法,降低了地层厚度对河道砂体预测的干扰,提高了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利用该方法研究区井震结合储层预测精度由过去的73.7%提高到86.2%,利用该技术指导研究区措施方案调整86井次,累计增油1.8万吨,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该方法对指导储层预测精度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陈云辉
    • 摘要: 为了给城市重大建设工程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查资料,结合前人的相关地质资料分析,采用综合物探技术方法的快捷、低成本特点.针对当地的地质情况分别投入高密度电阻率和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查,查明了地下地质情况,对异常结合钻探验证,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 邹希光
    • 摘要: 依据岩芯、录井和测井等方面资料,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内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屯组主要发育有5类层序界面,共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和9个四级层序.纵观各层序的残留地层厚度变化,可发现在南屯组沉积时期沉降中心逐渐西移,地层展布特征自下至上由"中厚-东、西薄"逐渐过渡为"西厚-东薄"的变化规律.乌南次凹南屯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及湖泊4种沉积体系,沉积体系平面展布具有"东西分带"的特点,其中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西部乌西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东部乌东缓坡带,不同时期各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 巩磊; 姚嘉琪; 高帅; 魏波; 曾联波; 付晓飞; 高志勇; 祖克威; 田鹤
    • 摘要: 层状沉积岩中裂缝的间距经常与裂隙化岩层的厚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线性关系,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不同裂缝间距指数条件下,两条相邻裂缝之间的应力分布状态,并分析了岩石力学参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上覆压力对临界裂缝间距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裂缝间距指数从大到小变化时,会出现一个临界值(临界裂缝间距指数),此时垂直于裂缝的正应力就会从张应力变为压应力.这种应力状态的改变阻止了裂缝数量的进一步增长,除非在岩石中存在微裂纹(裂隙)或者异常高压流体.临界裂缝间距指数与裂隙化岩层的平均应变无关,它随着裂隙化岩层与其相邻岩层杨氏模量比值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裂隙化岩层泊松比和上覆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相邻岩层泊松比的增加而降低.
    • 刘锐熙; 杨万虎; 陈洁辉; 鲍杰
    • 摘要: 文章对RMT俘获模式(模式)测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井的影响、侵入带的影响、地层厚度的影响、涨落误差和背景值的影响因素和校正方法.对俘获模式下测井资料评价有很重要的意义,也为建立RMT测井解释模型,计算流体饱和度等地质参数符合地区地质规律提供了依据.
    • 姜红
    • 摘要: 前人对方正断陷的研究多以三维地震资料覆盖工区为主,很少研究二维地震工区.以方正断陷南部李家店次凹二维地震资料覆盖区为基础,对李家店次凹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剖面特征多为“y”字形、花状、台阶状等,断层平面组合特征呈现继承性规律变化;李家店次凹构造在白垩纪经历了早期裂陷成盆阶段、中后期回返抬升阶段2个演化阶段,在新生代经历了新安村—乌云组、达连河组的再次下沉阶段、达连河沉积末期的抬升阶段、宝泉岭组的稳定沉降阶段和新近系走滑拉分阶段4个演化阶段.该研究弥补了方正断陷整体性认识上的不足,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The previous studies on Fangzheng Fault Depression are mainly concerned on the 3D seismic-data-covered area,while the researches on 2D seismic-data-covered area are rather rare.Based on the 2D seismic-data-covered area of Lijiadian Subsag in the south of Fangzheng Fault Depression,th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Lijiadian Subsag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 profile features are mostly presented in Shape "y",flowerform,Shape step etc,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 plane combination show the inheritance variation;the subsag Cretaceous structures have experienced the following two evolutionary stages:the early rifting and basin formation stage and the middle and late returning and uplifting;and in Cenozoic era,the structures went through four evolutionary stages:subsided again for Xin'ancun-Wuyun and Dalianhe Formations,uplifted in the late Dalianhe deposition,steadily settled in Baoquanling Formation and strike-slipped and pulled-apart in Neogene.The researches have made up the limitation on the whole understandings about Fangzheng Fault Depression and furthermore possess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next exploration of the oil and ga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