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下水系统

地下水系统

地下水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95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3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3768722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地下水、中国岩溶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地下水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等;地下水系统的相关文献由967位作者贡献,包括折书群、刘芹芹、尹立河等。

地下水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68722 占比:99.99%

总计:3769090篇

地下水系统—发文趋势图

地下水系统

-研究学者

  • 折书群
  • 刘芹芹
  • 尹立河
  • 张发旺
  • 张茂省
  • 李常锁
  • 杨会峰
  • 王晓勇
  • 王贵玲
  • 许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阳; 齐跃明; 项敏; 苏磊; 马仪鹏; 兰璇; 苏成志
    • 摘要: 煤层开采对所在矿区地下水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研究单煤层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较多,而对多煤层的影响研究甚少,特别对于我国西部缺水矿区。以南梁煤矿为例,运用地下水系统演化理论和岩石力学模拟等,对该矿井水文地质结构、矿井涌水变化规律、矿井地下水流场演变、矿井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重构了多煤层开采条件下南梁矿井地下水系统流动模型,初步揭示了矿井水化学成分的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2)煤单煤层开采时,顶板导裂带的最大发育高度为42.1 m,而2^(-2)和3^(-1)煤层重复开采时则增大为83.1 m,相应地应力、位移、塑性区范围后者也比前者增大许多。这揭示出多煤层重复采动明显增大了顶板导裂带的发育高度,加剧了矿井水文地质结构变异,进一步地,导水裂隙带改变了天然地下水渗流路径,沟通了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增强了地下水流动速度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整体扩大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从降雨入渗→导裂带渗流→各煤层涌水→井底水仓排水构成了一个自然-人工复合地下水流动模式。研究成果可以为南梁煤矿的矿井水害防治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类似矿区提供研究参考。
    • 杨帆; 刘海峰; 任世川
    • 摘要: 丽江盆地地下水循环状况对解决黑龙潭断流这一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具有指导性作用。丽江盆地及周围地下水系统的划分是这一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采用的系统边界包括流域界线、构造边界、地貌边界、阻水边界及排泄边界等。通过综合分析地表分水岭、含水层组、可溶岩与非可溶岩边界、断层性质等,确定系统边界,划分了一级至二级地下水系统,并着重分析丽江盆地系统的水循环特征。
    • 江瑞萍
    • 摘要: 我国西南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既有岩溶地貌,又有侵蚀山脊沟谷地貌。不同地貌类型镶嵌交错,地貌组合复杂多样。含水岩组交错分布,有变质砂岩、页岩、灰岩、白云岩和黏土岩。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程度对地下水赋存具有控制作用,地质构造对地下水排泄具有绝对的控制作用。本文以贵州省岩溶地区为例,分析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类型及特征,以查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科学开发岩溶地下水。
    • 李善禄; 吴永斌
    • 摘要: 以G0711乌鲁木齐至尉犁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天山胜利隧道工程作为工程实例,结合现场工程地质勘察、水文试验,查阅相关地质及水文资料,对天山胜利隧道地下水系统及含水层富水程度进行了划分,对隧道涌水量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勘察及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 赵春虎; 王明星; 曹海东; 曲国文; 王勇; 郭英杰
    • 摘要: 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矿坑疏排水是引起地下水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寻求新的控水方法势在必行。以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与露天煤矿开发特征,分析了露天开采驱动下帷幕墙体建设对地下水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得出帷幕墙体渗透能力越弱、厚度越大、与补给水体距离越近是帷幕墙减少露天采坑涌水的基本思路。将露天采矿疏排水与地下水系统数值仿真研究结合,对露天煤矿开采与帷幕墙建设对矿坑疏排水强度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采用针对主要涌水段的局部帷幕工程方案,地下水仍然以露天矿采坑为降落漏斗中心,区域流场形态基本未发生重大变化,在未帷幕区段地下水发生了强烈的侧向绕流现象,初期(300 d)矿坑残余涌水量较之现有矿坑排水量最大减幅37.16%,而残余涌水量随时间增大趋势明显。按准全封闭型帷幕方案建墙后,地下水基本未发生绕流现象,矿井残余涌水量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大减幅达85.79%,且后期涌水量增加幅度不大,可见准封闭型帷幕建设方案较之局部帷幕方案对矿坑整体涌水量的减排作用显著。通过分析露天煤矿开采侧向帷幕控水规律,构建帷幕阻水条件下地下水系统仿真模型,评价帷幕截水减排效果,以期为露天矿区煤–水资源协调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杨波; 张华; 戴泽兵
    • 摘要: 拉市海位于丽江盆地西侧,为一断层构造湖,同时受灰岩溶蚀构造作用而成;区内岩溶发育形成了拉市海流域内地下暗河由文海向拉市海再向金沙江排泄的地下水系统特征;本文通过拉市海流域岩溶发育特征及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的研究,对其地下水系统及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拉市海地下水资源规划提供指导意见。
    • 夏日元; 卢海平; 曹建文; 赵良杰; 王喆; 栾崧
    • 摘要: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地区干旱缺水等问题异常突出,岩溶地下水赋存和分布的复杂,开发利用率低,基于多年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征,研讨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方法】基于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地下水系统类型、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的叠置性和时空分布不均性分析,提出南方岩溶区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结果】南方岩溶区可从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作用,一是掌握地下水赋存分布规律,发挥分散供水和应急供水作用;二是加强调蓄工程建设,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三是建立与生态重建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论】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具有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与管道流系统、岩溶大泉系统以及分散排泄地下水系统多种类型,规模大小不一,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在垂向上具有叠置性,水空分布严重不均;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在地球科学系统论的指导下,查明岩溶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 傅耀军
    • 摘要: 我国北方煤田上覆地下水系统含水层以砂岩为主,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除浅部、露头区外,上覆砂岩地下水系统总体上构成非径流型蓄水构造,弹性贮存是其地下水主要赋存状态,压力传导、局部渗流为地下水动力学模式,矿井涌水主要为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放.非充填开采,煤层上覆地层周期性冒裂形成冒裂二元结构体,其自身释水(弹性、重力)与其外侧含水层断面弹性释水叠加形成矿井涌水.冒裂二元结构体释水随冒裂周期发生,时间短暂.外侧含水层断面释水可用非稳定流定降深沟(渠)流方程描述,进而获得外侧含水层断面释水单宽流量.外侧含水层释水断面随冒裂周期性延展累积,迭代更新,矿井涌水流量随之变化.在研究、刻画外侧含水层释水断面延展、迭代时空规律基础上,给出含水层断面释水流量预测方法、公式,与冒裂二元结构体自身周期性释水流量叠加,获新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非稳定释水-断面流法.
    • 尹哲
    • 摘要: 为提高水文地质勘查精度,提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系统类型分析.在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中,分析了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含水层厚度、导水能力以及地下水排泄与供应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地下水系统类型,从水文地质水层的宏观组合分析,按照地质层由表层至深,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开放型地下水系统、半封闭型地下水系统以及封闭性地下水系统.以此,提高水文地质勘查精度.
    • 黄澎涛
    • 摘要: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地下水动态的"火眼金星"和"白箱化"的主要途径.现行矿山地下水动态监测多以水文地质学含水层理论为指导,其观测参数往往与实际相差甚远,难以在矿山地下水害防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岩裂隙在空间上多组合为若干大小不一互不联系的树状或脉状的网络,层状网络只为特例.为此基于地下水系统理论,从地下水各含水系统结构和围岩的动态变化出发,提出了新的矿山地下水监测系统观.地下水监测系统观通过研究开采中各含水系统的地下水运动、导升规律,并利用新的技术方法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监测与数学模拟,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预测数据.矿山地下水监测系统观的创新性体现在系统的整体性、动态与时空性、多系统性、智能化与经济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