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效率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54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8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360044篇;相关期刊303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上海土地、城市问题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3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2013福建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2013年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及《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编委会年会等;土地利用效率的相关文献由88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道林、王利平、吴群等。

土地利用效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8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0044 占比:99.85%

总计:360584篇

土地利用效率—发文趋势图

土地利用效率

-研究学者

  • 朱道林
  • 王利平
  • 吴群
  • 张立新
  • 张荣天
  • 徐磊
  • 李刚
  • 李敏
  • 杨钢桥
  • 王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盟; 邵磊
    • 摘要: 在粮食安全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实行最严格的"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政策,但耕地保护政策的经济影响尚缺乏充分的量化评估.文章结合地市级统计数据和遥感地理信息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重点考察耕地保护政策如何改变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数量和来源结构以及对地块容积率、施工时间、招拍挂比例等微观行为特征的影响.实证分析指出,通过降低新增建设用地中耕地转用的比例,"耕地红线"政策显著抑制了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的出让规模.在非市辖区和"低级土地"中,这一政策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利用土地交易微观数据分析表明,政策约束倒逼地方政府提高了地块容积率和招拍挂比例,并缩短了施工时间,这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是,政策冲击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文章系统分析了耕地保护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影响,旨在为耕地保护政策的相关讨论提供实证证据,并为未来统筹协调粮食安全战略和土地市场化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 郑皓; 邓华; 吴颖岷; 汤音佳
    • 摘要: 灰色用地为应对土地出让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其出让是通过有条件地缩短土地出让年限、分步规划等来激发土地受让方的积极性,同时也强化政府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监管。文章通过梳理灰色用地的概念内涵与规划方法,总结灰色用地规划的实践困境,并以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用地“10+N”出让模式为例对灰色用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拓展与创新研究,由此从扩展灰色选区范围、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和探索用地功能转换3个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择优遴选,由被动选区向主动选区转变;科学考核,合理确定出让年限“N”;弹性管控,激励产业转型升级,并在后续的规划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
    • 雷蕾
    • 摘要: 文章以具体的案例作为分析对象,结合某城镇的村庄分类进行针对性研究,在人力资源以及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的发展潜力进行定位。综合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进行利用效率的评价,将其作为村庄分类的主要依据,并且定位了不同发展潜力下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优化办法,以此作为当前乡村振兴的核心发展内容,供参考。
    • 白帅; 吴金华; 王祯
    • 摘要: [目的]分析河南省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为提高区域安全系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分别构建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自然断裂点法、数据包络分析(CCR,BCC、超效率DEA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河南省2019年城市韧性、土地利用效率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并进行空间类型划分。[结果](1)2019年河南省18座城市的综合韧性在数值和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且经济韧性与生态韧性成负相关关系;(2)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水平整体呈良好状态,但城市间差距较大;(3)河南省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上耦合度较高,耦合协调度低于耦合度。其中17座城市处于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水平耦合阶段,仅1座城市为低水平耦合。在空间上,协调城市成“t”型分布;(4)依据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可将河南省18座城市划分为7种类型,即高级协调、基本失调、基本协调—城市韧性滞后、基本失调—土地利用效率滞后、基本失调—土地利用效率滞后、基本失调—城市韧性滞后、严重失调—土地利用效率滞后。[结论]城市韧性系统与土地系统密切相关。未来应将城市韧性建设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作为两个抓手,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促进二者协调发展,以实现城市安全、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 苏吉庆
    • 摘要: 宅基地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规范管理对于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前农村宅基地“线性”和“环状”扩张严重,农民建新房“沿路爬”、不断向村庄外围延伸,造成村内住宅荒废,四周新房林立,形成“空心村”,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效率。2020年初,河南省在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启动了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规范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长垣市作为试点县率先开展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规范管理工作,深入探索宅基地和自建住房规范审批、质量监管等内容。
    • 武占云; 王业强
    • 摘要: 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最少的土地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在系统梳理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进逻辑基础上,将数据包络分析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分析2000—2018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结构特征。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缓慢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分异特征;土地要素投入与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于黄河流域的城际之间;经济外延增长与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着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藉此,既要统筹谋划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整体性战略,构建流域内一体化的土地利用与管理协作机制,也要因地制宜实施上中下游差异化的土地效率提升策略,大力推动流域内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期通过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保护和发展协同共进。
    • 何佳莉
    • 摘要: 农村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双重属性,但学者们更多关注农村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当前,全国农村土地流转契约选择,仍然没有摆脱形式偏口头、期限偏短期和倾向于无偿租金这三大特征。不同类型农地流转契约会影响交易双方的利益分割、预期和行为选择,进而影响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本文通过对甘肃兰州市周边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研究该地区农户土地流转中的契约选择机制,对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行为及土地流转契约期限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
    • 薛建春; 张安录
    • 摘要: 为了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演进与收敛特性。文章利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客观评估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分析基于区位邻接下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演化和收敛性,利用收敛性模型分析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离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0.465,下游>上游>中游,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存在完全的经济规模等级递增效应;黄河流域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性;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满足σ收敛性与β收敛性,各城市之间具有"追赶效应"并趋于各自的稳态,中游平均收敛速度最高。研究得出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偏低,且纯技术效率值高于规模效率值,各城市要积极考虑资源环境的胁迫效应,加强互鉴与学习,充分发挥"追赶效应"。
    • 周许豪; 徐梦洁; 余迩
    • 摘要: 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方法研究了2014—2018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通过Malmquist指数来揭示其动态变化。在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之后,DEA有效的城市数量略有减少,绝大多数城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阶段,土地利用的技术效率普遍偏低。非DEA有效的城市存在建成区扩张较快、从业人口冗余等问题。Malmquist指数值表明浙江省的土地利用应致力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考虑到产出相对于投入的滞后性,因此在筛选评价指标时将滞后期纳入评价过程,使得评价结果更准确。研究结果可以为浙江省城市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 张建平; 朱雅锡
    • 摘要: 探究土地管控政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并检验机制——房地产泡沫与土地利用效率。采用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与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土地管控政策扩大了城乡消费差距。土地管控政策可以通过房地产泡沫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作用于城乡消费差距。当房地产泡沫较小时,增加土地供给规模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较小;当房地产泡沫较大时,增加土地供给规模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较大。当土地利用效率较低时,增加土地供给规模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从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当土地利用效率较高时,由于土地利用效率已经趋于充分释放阶段,增加土地供给规模对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作用会减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